分享

人际关系白金法则:谁能满足我的需要?我又能满足谁的需要

 王明鹏 2020-10-15


最近几次打车出行,真切感受到方便、快捷、轻松。网约车的出现,的确是互联网技术下科技与人文结合的典范。

比如,去好多地方,骑车有些远,自己开车拥挤不说,还有停车痛苦,而坐公交绕路又不方便,这时候打车太方便。

更为关键的是,打车好处是时间可控,可以做到不早不晚,节省时间,心中有数。比如最近去城里时候,看到打的网约车还有几分钟过来,就可平静的招呼人做些其他事情。

这个事情最大的启示就是,同时找准且解决了出行者打车痛点,以及网约车找潜在客户的难点。换句话说,网约车同时满足了车主和用户的需要。

满足对方的需要,可不是简单一件事,这在人际关系法则中,就是白金法则,也是最高法则。

这里首先考虑第一个问题,谁满足了我的需要?

就网约车而言,是车主满足了我的需要,我要感谢人家。反之,因为我的需要被满足,才会感受轻松愉快,心情舒畅,才有感谢人家想法。

实际上,让别人满足我们的需要与想法,并不是容易事情,甚至非常非常难。

类似打车这类事情之所以好满足,在于我们的需要很明确,双向高度认可,所谓“一拍即合”,自然容易。

但是,有些事情可不是这么简单。

比如,亲密关系需要安全感、轻松感、幽默感,容易做到吗?

比如,家有老人年纪大了,如何照顾呢?你能想到什么好办法呢?假设想请保姆照看,找保姆这个需要看似很明确,可是人多意见不好统一,各自想法有差异,这是一个问题。找了保姆,还涉及如何使用,老人是否满意,互相关系处理,这又是一个问题。

由此可见,让人家满足我们的需要,至少得搞明白这三点:

一是知道自己需要是什么,即明确需要是前提。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比如老人需要全天候照顾能想到吗?职业倦怠了,能想出自己真实需要吗?学习工作懈怠了,能发现问题所在吗?

二是说出来自己需要,即理性表达诉求。

有了需要能表达,这是心理健康标识,一般人际关系多用隐晦表达,好似阿庆嫂说的“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这个不直说可是彼此心照不宣,倒是亲密关系中遮遮掩掩很不好,容易误解,这里真诚坦诚自嘲第一位。

三是延迟满足需要有必要。

做到前两步,落实需要的满足还有技巧和耐心。比如我知道需要减脂减肚子,也请教了好的训练方式,落实起来太难了,这需要耐心。再有我希望大家同意找个保姆照顾老人家,落实起来也是不容易。这时候就要别着急,慢慢来,即时满足未必好,因为好事多磨,三分钟热度不持久,且每个事情都有无数种处理方式,求同存异需要过程,因此有这个延迟满足“慢稳止”念头才好。

其次还要继续考虑第二个问题,我满足了谁的需要?

需要的满足是互相的,如同接待来访考察学习者,我说“你们来了,如同我们去了”,因为业务学习交流是互相的。

前面打车成功,感谢人家满足了我们需要,也要明白我们同时满足了人家需要!

这是更加困难也是更加难得的一步,但又是必须要做的一步。

明白车主需要简单,开车有收入嘛。可是给老人找保姆呢,督促孩子学习呢,责怪事情不如心意呢?

我们不是仅仅满足自己需要,还有别人需要,这是人际关系白金法则核心。

老人真的想找个保姆照顾嘛?不见得,原因很多,怕花钱,怕缺少孩子照顾,怕保姆不好相处,怕被看作没有价值,其实这些怕就是顾虑找保姆,这个微妙需要能想到嘛?

还有很多需要,看似为了孩子,为了他人,为了社会,其实哪个又不是为了自我需要呢,承认这个容易嘛?

由此也提醒三点:

一是要知道对方的需要。满足需要的前提是知道需要,尤其人心隔肚皮,人家不是自己,“需要”相隔万里,一定要有人文情怀,训练共情能力。

二是适当满足对方需要。这是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的平衡,把握度的问题,着急会“赶着是个当”,迟缓又会“不受待见”,所谓“升米恩斗米仇”,要“救急不救穷”,这个是个技术活。

三是满足别人需要是自我效能感的需要。我们能满足别人需要,是价值体现,是效能感提高的最好途径,一个从来不能帮助别人不会满足他人需要的人,该是多么悲伤成河,不是嘛?

记得那个心理咨询治疗故事吗,一个患抑郁的老太太,被告诉可以把自己种植的紫罗兰广泛送人,很快小城里花香四溢,大家都成为老太太的友爱之人,治疗结果不言而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