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窗外的秋光致谢

 拓荒牛550 2020-10-16

如果一抬眼,

就看到自己所钟爱的秋天,

端庄而又静好地就在窗外。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01

我,爱极了我的窗外。

是的,就是窗外。

此刻的窗外。

窗外的秋山,总是带给我踏实和美好的感觉。

我凭窗向它,看到近一重的黛绿,远一重的蓝绿,再远一重的,被云雾隔成灰绿。

如果傍晚再有火烧云的时候,就更神奇了。

色泽无比丰富。天上人间,随着时光,变幻出流动之美。

每每,我脸上貌似不动声色;内心,实则翻江倒海,为之沉迷。

那一寸一寸的土地,我前前后后的,都试图用脚步去丈量过;

那一层一层的山峦,我手脚并用的,都努力用灵魂去抚摸过。

春天来的时候,我站在花田的地头,也小心翼翼地落脚田埂,用眼睛记住一树一树粉白盛开的海棠,花气袭人的丁香,成片的串红,葳蕤的鸡冠花,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藤蔓植物。我几乎相机手机并用,渴望用图片的形式记录这一切。

秋风浩荡里,我站在山顶,仰头伸手朝向流岚,俯身和嫩黄的野菊亲密合影。桀骜不驯的酸枣枝,在我裸露的胳臂上,忘情地亲吻。酸酸甜甜的酸枣儿,在秋阳里招摇着,它们诱惑我的味蕾,亲近我的脾胃。

秋风从窗外的高树上穿行,携裹来,田野里四季不息的草木清香。

一行一行的飞鸟,在我的注目里,画着图案飞过,高远,迷人。

我就坐在窗前,端着一杯清茶。

秋日的阳光,抚摸我的每一寸肌肤,没有暴烈,只有温情。

每个日子,我和每个热爱日子的人一样,充满了盎然的生机和无限的可能。

在时光流动的美里,只有这样追随它们的明澈目光和温软的心灵,才能体会到一些吧。

山河秋色,一壶一茗。

我看到秋光里的自己,还像在春天里追着花树,忘情地奔走,自娱自乐又成为风景的那个孩子。

此刻,除了像个无知而陶醉的看花孩子那样。

对于窗外的秋天,除了感谢,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的敬意呢。


02

初入职场,被熏染茶礼。

静坐茶室一隅,略识茶文化。

只是感觉,自己和它,那般遥远、陌生。

像远处拂过前廊的秋风,极尽风雅,却和我无关。

讲茶艺的美女同事,在悠扬清雅的音乐声里,柔柔地说茶艺,言茶礼。

我生生瑟瑟地,懂得了茶的不同分类方式。

按茶色分,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

按发酵分,含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带着新鲜蔬菜香气的龙井、碧螺春等绿茶为不发酵茶;带着麦芽香气的红茶为发酵茶;而乌龙茶是极具中国特点的半发酵茶。台湾行带回的阿里山茶,当属上好的乌龙。

粗知茶的制作流程里,有杀青、揉捻、萎凋、闷黄等等。

慢慢懂得选茶要有四步走:静观茶形、默闻茶香、淡品茶味、轻摸茶叶。

美女同事边做边示范,选茶、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程序和道道技艺,像一首淡雅别致的小诗,在茶室里缓缓流淌。

她说“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

要想泡出好茶,一定要选好相配的茶具。绿茶和玻璃杯相得益彰;红茶则和或紫砂茶具或白瓷、盖碗相映成趣。

茶具讲究简约,适茶、适境方为最妙。

水也重要呢。陆羽在茶经里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清、轻、甘、冽、活,恰为品茗好水。

不同的茶各自相携各自的茶语:

铁观音 探索的力量;熟普 包容的力量;白茶 疗愈的力量;茉莉花茶的茶语则为 自信的力量……

再细识茶礼先客后主;先主后次;先女后男;先长后晚。

那时,在英文字母里了左奔右突,熟悉了四年英美文学的我,从afternoon tea 的意蕴里,一脚踏进中国茶文化的大观园,好奇且带着新鲜。

我被手执紫砂器具美女优雅的谈吐优雅的茶情演示所吸引。

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带着一颗初心,我淡淡地生了喜欢出来。

杯中方寸,嫩芽舒展。

淡品杯茗,初涩回甘。

03

工作N年,各种接待活动,走近各式茶事盛景。

在职场的行走里,也被各种各样的经历打磨。

自己也提壶出水,悠然斟茗。

对茶的喜爱,虽又多了几分。

但终觉有疏离,情感上不能十分亲近。

直到那年春天,背包行走苏杭,偶至龙井村,小住歇脚。

在半山的一处茶舍里,有幸目睹了茶农采茶、晾茶、炒茶的整个过程。

和人间草木,最具灵性、得日月雨露滋养的嫩芽亲密接触,感知它在山川草木间的大自在。

第一次被茶摄魂入魄,捕获芳心。

坐在茶山一角,淳朴的老叔,一边对着我絮絮叨叨说茶,一边熟稔地用虎跑的泉水,为我泡茶。

轻取几片嫩芽,置于杯中,叶脉柔柔舒展间,清香慢慢盈溢。

明净的天蓝水绿,修长的竹叶携风。

清风竹韵的妙趣和意境,哗啦啦铺面而来。

人在天地间,只有馥郁的清香,直入鼻翼肺腑。

一品清浅苦涩,再看碧绿澄澈。

微涩入口,初悟茶的通透;再品回甘,独具不可言及的清雅。

对这草木嫩芽之爱,第一次,全心全意而起。

都说”茶禅一味”。

放下紧张忙碌的日常,在一杯一茗间,细品生活的酸甜苦辣。

突然发现,奔波多年,自己原来苦苦追寻的清寂平和,竟是在山野里寻到的草木初心。

这熙攘繁复的世间,纵是一草一木,也皆有情意吧。

只要耐心品尝,你一定会寻到,只属于你的那盏茶。

任何时候与之相逢,都不为晚。

05

人到中年。世情繁华。

对茶,从初识浅喜,渐至再品深爱。

茶,初生于人迹罕至的山林,吸取日月云雾精华,于是通了性灵。

自己深爱的,也是在尘世行走里,远离掠影浮华。

每一次俯身平凡的草叶,倾心和岁月深深的交集,心都会安静下来。

茶水相融,懂得感恩回报,深知付出从来比得到更让人快乐。

茶水和谐,喝出慈悲喜舍,最终为生活过滤浮躁,留存澄净。

一字一页间,品读茶经。

茶神陆羽,一生嗜茶,隐居山野。采茶觅泉,留下茶字为经。

字字皆有气韵,句句无限风骨。

也读迅哥儿的《喝茶》,他描写喝好茶的方法: “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当我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地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

其弟周作人,也描画理想的茶境:“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 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 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相比之下,弟弟的喝茶观,竟比哥哥的“茶外味茶”专业了许多,颇得”茶中味茶”的雅。

在茶字茶韵里沉迷,越来越爱茶。

深爱的,恰是喝茶的氛围和心境。

或三五好友,泡一小壶红茶,慢慢喝。世间的熙攘,在杯茗中沉静。相逢切切,话语日常。一壶茶,一小碟色香味俱全的茶食相佐,团团坐定,既有温馨又有温暖。

或一人独处,如此刻,小茶壶,经年的普洱。热滚滚的茶气,氤氲间,翻几页红楼梦,和这情境配了细读。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林、宝、钗去妙玉栊翠庵讨茶喝,妙玉拿出的泡茶水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只得了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才开了……

妙玉当真是喝茶的高手。梅花雪水泡茶,何其绝妙的茶水配。

一壶好茶,究竟是茶要好,器要好,水要好,环境和人也适宜了,茶味才能格外对了心思。

日常的茶事,不管是和好友一起,还是自己独处独品,只要一颗心,出离而清淡,终能得这草木精髓、人间甘露的最终神韵。

越来越爱茶,茶越来越贵。

朋友打趣说,因为怕自己喝不起茶,索性开了一间茶楼。

茶老板言茶趣而不言商,恐怕也是这世间独有的妙和雅。

正值清秋,却不是天凉好个秋。

即兴篡改一下东坡小诗:戏做小文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都说静能生明,当真若此。

对于人生,谁又不是一知半解呢。

此时的窗外,正秋色如染。

"性相真如杯中水。""茶味人生细品悟。”

一盏清茗在手,且慢慢感悟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