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片甲骨驚天下—殷墟(完)

 RK588 2020-10-16
一片甲骨驚天下
安陽殷墟遺址
說到殷墟就不得不說甲骨,殷墟遺址之所以能夠發現,就是因為首先在小屯一帶出現了大批的甲骨,才引起了學者的注意!這篇甲骨文的介紹也會雜糅著文字博物館的一些文物。
墟博物館
甲骨厅
目前所發現年代最早的成熟體漢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當然現在在一些夏代的遺址中也發現了漢字。

到現在已發現帶有文字的甲骨十五萬余片,這裡面包括科學考古發掘和從民間收集的。甲骨文的單字大約3500-5000多個,能夠釋讀的有1500-1750左右。
殷墟博物館  甲骨
該甲骨上的文字
1
發現
清光緒25年(1899年),國子監祭酒、金石學家、古文字學家王懿榮染上風寒瘧疾,就叫人到藥店去抓了點藥。

他在服藥的時候,發現其中一味名為“龍骨”的龜板,看到這些被刮削乾淨的龜板上有刻畫痕跡。做為古文字學家的王懿榮意識到這有可能是古文字啊!

於是讓家人到北京大大小小的藥店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了回來,短短三、四天,他就收集了四百余片龍骨。
王懿榮(1845-1900)
王懿榮在京收購龍骨的消息不脛而走,京城的文物商販們意識到這有可能是高品位的古物,也開始收集,而藥店的老闆也開始抬價,一片龍骨竟賣到了一兩銀子。

不久,山東古董商人范維卿從河南給王懿榮帶來12片龍骨。這些龍骨片大、刻字刀口清晰,王懿榮當時就出高價買了下來。

第二年春天,范維清帶著800余片龍骨找到王懿榮,其中有一個龜甲的上半部,後來統計共有66字。王懿榮當時花費了近兩千兩白銀全部買下。

不久,王懿榮就收集大約1500片龍骨。有了大量的實物,王懿榮認真研究,并最終確認龍骨上所刻畫的就是商代的文字。
2
初步研究
雖然王懿榮最早發現了甲骨文,但是未及研究,便遇到了國難,以身殉國。王懿榮為官清廉,為買古物以致債臺高筑,其死後,兒子王翰甫為了還債,不得已將家中珍藏的一千多片甲骨賣給了江蘇丹徒的劉鶚。

劉鶚,原名孟鵬,字雲博,后更名為鶚,字鐵雲。博學多才,是《老殘遊記》的作者。他還是金石學家,收藏金石拓片、古籍善本和書畫。
劉鶚(1857-1909)
劉鶚從1901年開始收集甲骨,到了1903年,他手裡已經有了5000余片甲骨。同年,劉鶚在所收藏的甲骨中選取了1058片,編輯成書《鐵雲藏龜》

《鐵雲藏龜》是歷史上第一部甲骨材料著作,對甲骨學的形成有開創之功。它的出版給了學術界研究古文字提供了新的資料,也給科學的研究甲骨文創造了有利條件。

尤其是給那些無力收藏甲骨或未曾見到過甲骨的人提供了極大地方便。孫詒讓所著《契文舉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孫詒讓,字仲安,號籀䯧(音 咒請),浙江瑞安人,清末著名的經學家,同時也是一位金石學家。

1903年居住在杭州的孫詒讓看到了剛剛出版的《鐵雲藏龜》。在此之前,雖然聽說發現了甲骨,且收藏之風很盛,但從未得見。

據說,拿到《鐵雲藏龜》後,閉門謝客,專心研讀,幾個月足不出戶,終於讀通了這些甲骨文字。1904年,寫成了歷史上第一部系統考釋甲骨文的專著《契文舉例》,而他成為甲骨學上第一位考釋甲骨文字的人。
孫詒讓(1848-1908)
治學嚴謹的孫詒讓寫成此書後沒有馬上刊印,而是找人抄了幾個副本,分別寄給了劉鶚、羅振玉和端方。自己也將一份手稿放在了自己的藏書樓玉海樓。

不知何故,手稿未引起三人的重視,三人均未給孫詒讓回復。孫詒讓也就沒有把手稿拿出刊印。
在孫詒讓去世八年後的1916年,王國維到上海,無意中買到了一部《契文舉例》的手稿,據孫詒讓後人說,這部是給端方的。王國維將手稿寄給了在日本的羅振玉,羅振玉將此書出版。
3
甲骨製作及占卜過程
殷商時期對於甲骨占卜的是什麼,或者說根據什麼來判斷吉凶呢?這個依據就是甲骨之上的裂紋,就是所謂的“兆”!如何讓甲骨上面出現“兆”?
第一步
選取龜甲和獸骨
安陽殷墟出土的獸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這些獸骨主要來自中原及北方地區。殷墟出土的龜甲,來源則是多元化。

商王畿地區本身就產龜,比如洹水;也有來自北方地區的;位於今天山西、山東的一些方國也會進貢龜;另外,胡厚宣認為殷墟出土的龜多來自南方。
殷墟博物館  龜背甲
第二步
整治甲骨
獸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收集到後,先進行脫脂。之後將骨臼削去一半或三分之一,使其成為月牙形;其次,將臼角向下、向外切去,使之成為銳角或直角;最後臼角的缺口之橫邊與骨板頂端的寬度之比呈三分之一。

龜甲分為背甲和腹甲,將甲內部剷平,不留邊緣(腹甲)或修整刮磨成近似菱形(背甲)
殷墟博物館  獸骨
第三步
製作鉆、鑿
獸骨和龜甲本身都是很厚的,很難出現裂紋,因而要在上面進行一些處理,這就是鉆和鑿。鉆鑿的製作有一定的規律。它們通常都位於甲骨的背面,圓形的稱為“鉆”,橢長形的稱為“鑿”。
第四步
對甲骨進行灼燒
甲骨整理完畢,製作好鉆和鑿,這才正式進入占卜階段-對甲骨進行灼燒。灼燒的對象僅是鉆,不對鑿進行灼燒。用一根點燃的圓形樹枝對鉆進行灼燒,稱為“灼鉆”。灼燒之後,甲骨就會出現裂紋,這些裂紋就是“兆”。然後根據兆來判讀所占卜之事的吉凶。
殷墟博物館  龜腹甲
深色部分就是灼燒的痕跡
第五步
刻錄下占卜的內容
 甲骨上出現兆之後,通常要把甲骨的內容刻錄到甲骨上,這些內容就是卜辭,一般都是刻在兆的附近。商代的刻錄工具應道和整治甲骨的工具一樣,是一些堅硬的玉和青銅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在甲骨文中有極少數的卜辭是用筆書寫上的,有紅色和黑色兩種。而有些刻辭會塗朱或塗墨。
上圖  文字博物館   龜腹甲
下圖  該腹甲上的刻辭
4
占卜過程
目前所發現的甲骨上的文字,均為殷商時期的占卜內容,所以這些內容即為卜辭。原來所發現的甲骨卜辭都是商王占卜的內容。

1991年,在花園莊東地發現的H3坑中的甲骨卜辭,不是商王要求占卜,而是由王室的貴族占卜,這類卜辭稱為“非王卜辭”.

我們了解了占卜的大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哪些人員參與其中呢?以商王占卜為例:
殷墟博物館   龜腹甲
首先是以商王本人的名義開始問卜;
貞人,作為商王的代言人問卜;
蔔人,執行占卜過程;
占人,解釋占卜結果;
史,記錄整個占卜過程,並刻在龜甲和獸骨上。

當然,這是基本的參與人員,有時一個人會擔任多項工作,大部分專家就認為商代貞和史是由同一個人完成的
筆架山翁
微信:BJSW-YJ

分享所知、所見、所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