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让放苗拖了后腿,2020年河蟹赚钱的关键在这里

 水产前沿 2020-10-16

如何正确放苗是决定河蟹早期成活率的关键,其中许多关键点极易被养殖朋友忽视,在此笔者特总结正确放苗六大要点,以供参考
  • 文/ 江苏渔乐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李志国

截止十二月下旬,大部分河蟹主养区已经进入清塘、选苗阶段,2020年的河蟹养殖逐渐拉开帷幕。诚然,为了提高河蟹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及实现规格、产量的双丰收,正确清塘、科学选苗是至关重要的工作。然而如何正确放苗也是决定河蟹早期成活率的关键,其中许多关键点极易被养殖朋友忽视,在此笔者特总结正确放苗六大要点,以供参考:

早拿苗、拿头苗

早拿苗一方面可缩短苗种在育苗塘越冬时间,减缓体质下降的程度;另一方面,早拿苗也有助于苗种尽快适应成蟹塘环境,同时也可进行提早投喂,提升苗种体质,确保一壳蜕壳成功率。拿头苗也就是拿“开塘苗”,扣蟹规格建议在30-50头/斤最佳,头苗一方面体质强、活力好,另一方面苗种规格偏大一点,更有利于养成大规格。

拿苗前要充分吐水

拿苗前苗种要在苗塘充分吐水。吐水越充分,苗种抗应激能力越强,更耐运输。特别是苗种需要长途运输的,更要重视苗种的吐水环节。

选择稳定天气

放苗要选择在温度较为稳定的天气,温差变化不超过2-3℃,连续3-4个晴天为宜,切勿选择雾天、低压、寒潮、雨雪等天气拿苗、放苗。

放苗前检测水质

放苗前提前进行水质检测,特别是习惯使用农家肥(猪粪、鸡粪等)、化肥肥水的,更要重视水质检测工作,严防水质“三高”(pH、氨氮、亚硝酸盐偏高)降低放苗成活率。另外,清塘过程中使用有机磷、菊酯类药塘的,放苗前还要注意进行药物残留的检测,一旦发现有药残,要及时使用碱性(石灰、粒粒氧等)、强氧化剂(如:高铁酸盐、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等产品解毒、解药残。

做好抗应激工作

抗应激工作主要包括苗体抗应激(主要通过泡苗方式)及水体抗应激两部分。两个方面相互协同、双管齐下,可显著提升放苗成活率。

1.苗体抗应激:泡苗主要以消毒、抑菌(弧菌抗菌肽);抗应激、恢复体质(维生素c);提高抵抗力、解体内药残为主(免疫多糖、免疫蛋白等)。泡苗时,将苗种放入泡苗药液中2-3分钟即拿出,反复2-3次即可。每次浸泡时间不可过长,严防底部苗种缺氧。泡苗过后的浸泡液可再次泼入池塘中,反复利用,仍可起到抗应激作用。

2.水体抗应激:放苗前水体要及时泼洒抗应激产品,如:维生素c等。


放苗方式

放苗时应将苗放在岸边浅水处,让其自行爬入水中。这种做法可以有效辨别放苗不成功是由于苗种还是水质原因所引发的。如果少部分苗种不能自行爬入水中,则苗种自身存在问题,我们可以将这部分苗种直接剔除掉,如果苗种爬入水中后,反复上岸,在水中呆不住,则可能水质存在问题,要及时检测水质。

希望以上几点粗浅总结,能为大家在河蟹正确放苗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力争使大家在初期放苗成活率方面得到足够保障。河蟹养殖模式探索,我们一直在路上。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