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3=13,孩子不是不会,只是马虎!这个老师分析一针见血

 妖精妈妈育儿经 2020-10-16

孩子上学之后,家长会发现一个现象:考试结束后,有一些非常简单的题,孩子还是做错了。这些错题孩子之前明明做过,结果还是错了,我们常常把原因归结于马虎、不仔细。

姐姐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去年上的一年级。有一次考试结束后,女儿成绩非常差,被老师请到学校谈话。姐姐看到试卷后说:”这些题孩子都会做,只是马虎。以后,让她细心点就好了。”

老师听了姐姐的话说:“成绩考的不好,就把原因归结粗心是不对的。父母应该知道粗心是结果,不是原因。几道错题看似粗心,后面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让孩子改掉粗心的坏习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孩子做错题,为什么家长会认为是粗心呢?

1、简单的、不该错的题,做错了。

2、以前做对的题,考试做错了。

3、审题错误,不是不会做

4、书写潦草,导致计算错误

孩子粗心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次问题?

孩子本身的问题

1、概念不清

有些孩子考试时,一些会做的题也算错,不是抄错题,就是算错数,孩子和家长都认为是粗心惹的祸。有了粗心的借口,孩子也会认为只要会做,错了也没关系,下次做对就可以了。

事实上,对于这些题和概念,孩子只是看过几次,概念非常模糊,更不要说细节了。考试时,孩子压力很大,脑子里只能搜索到一些模糊的记忆,而这个记忆还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做题自然会出错了。

2、熟练度不够

很多学生上课时,老师一讲就会了,一做题就会出错。到了考试时,孩子觉得这道题很面熟,就是想不起来解题思路。当试卷发下来,一对照笔记才恍然大悟,又觉得自己会了。

如果孩子有这种问题,说明孩子上课时只是跟着老师把解题方法记下来,学得一知半解,课下又没有做题巩固。等到考试时,孩子做题少,熟练度不够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3、准确率不高

很多孩子不重视作业,认为只要自己会了,作业错了也没关系,考试能做对就行。正是由于平时的对准确率的低要求,才导致考试时粗心的问题频繁发生。

如果我们平时就要求孩子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分析错误的原因,考试的时候才能一遍就做对。

4、错误的习惯

考试时,很多孩子做完试卷了,考试时间还有一半,就迫不及待的想要交卷。等试卷发下来发现,很多会做的题,居然做错了。

这些孩子平时就有审题不认真,做题不打草稿、解题不写步骤、做后不检查的坏习惯,只是考试后才暴露出来罢了。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先画图,或者一题多解,,其实也是帮忙检查的过程。

父母的教育问题

每一个“马虎”孩子的背后,都有父母错误教育的影子。你想想当孩子考了100分时,你是不是会夸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

当孩子考的不理想时,父母也会说:“他不是不会,只是马虎了。“

这么夸孩子看上去没有任何错误,可一旦成绩不理想,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不棒了,不聪明了,从此孩子就会否定自己,失去信心。

孩子把会做的题做错了,父母说:”孩子不是不会,只是马虎了“,这种回应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只是为孩子和自己找了一个借口。我们把”你真棒“、”真聪明“、”马虎“称为非操作性语言,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孩子考100分的时候,我们说:“你能考一百分,和你努力和多做题是分不开的。”

孩子考试不好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只是你做题少了,努力不足导致的。”

父母这样和孩子说话,可以帮孩子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也给出了具体的计划,操作性就非常强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