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美图:胃癌三角&胃癌四角

 将臣gfl0l09u7e 2020-10-17

【本公众号仅做为学习笔记使用】

【胃癌三角】

中村在其著作《胃癌的构造》中写道“胃固有粘膜发生胃型胃癌的未分化型腺癌,肠上皮化生会发生肠型胃癌的分化型胃癌。并且,胃癌发生的背景粘膜(场)-肉眼型-组织型三个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出了著名的'胃癌三角'理论。

中村将组织型分为:分化型与未分化型;肉眼型分为:凹陷型与隆起型;背景粘膜(场)以F线为界分为:F线内部区域,F线附近区域,F线外部区域进行了讨论。

  • F 线是指胃底腺被认定为连续性的区域的边界线。

  • f 线定义为限制胃底腺粘膜存在于巢状区域的线。

  • F 线内部区域包括胃体部和穹隆部广泛存在着胃底腺;

  • F 线和f线的中间带存在着胃底腺、幽门腺、假幽门腺、肠上皮化生马赛克状混合在一起;

  • f 线的肛侧存在着幽门腺、假幽门腺、肠上皮化生。

具体来说,在F线内的胃底腺粘膜上产生的癌呈凹陷型(0-IIc)未分化型腺癌(胃型);F线外部的肠上皮化生的幽门腺区域/中间带,隆起型(0-IIa)的分化型腺癌(肠型)的频度高,而凹陷型(0-IIc)未分化型腺癌(胃型)的频度低。

▼胃癌三角以一图概括之:

  • 无萎缩的胃底腺粘膜领域或萎缩边界线(F线)附近常注意未分化癌,重点寻找退色调病变;

  • 萎缩肠化区域注意分化型胃癌,重点寻找发红的凹陷或白色隆起性病变;

这个理论最初是在1980年提出的,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还没有接触到H.P 感染和胃癌的关系,没有考虑到胃底腺型胃癌,小凹上皮型胃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组织类型。

【胃癌四角】

近年来除菌得到广泛普及,因此H.P 现症感染的胃相对减少,H.P 除菌后胃癌增加,另外H.P 感染率显著下降,H.P 未感染者增加,胃内H.P 未感染粘膜产生的胃癌开始受到关注。既往的报告显示H.P 未感染胃癌的比率约为0.66%、0.42%和不到1%,最近报告显示增加到了2.5%,胃癌的背景胃粘膜发生了戏剧化的变化,为了理解胃癌的成立,需要理解:1.背景粘膜;2.肉眼型;3.组织型三个要素,另外加上4.H.P 感染状态的“胃癌四角”。以下是根据H.P 感染状态不同(H.P 未感染、H.P 现症感染、H.P 既往感染)的“根据背景胃粘膜的早期胃癌诊断”的具体叙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