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你会不会回来

 成都书语 2020-10-17

       今年六月在第三届台湾实验教育论坛上,第一次见到王政忠老师,就深深被他折服。

       当时有几个分论坛同时进行,我之前并不认识这位“史上唯一双料全台首奖(POWER教师奖、SUPER教师奖)得主”的名师,只是出于见见台湾一线中学老师的目的去了他主讲的分论坛。幸好在最后一排找到空位,后来听同伴讲,其他会场参与者寥寥无几。

       他的一句话就击中了我:

“对偏乡孩子而言,国英自(自然)数社(社会)不是他们感兴趣的舞台,听说读写算却是他们上舞台的梯子。走入生活,一定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离开学校后他们不再会考国文,但他们需要阅读。”

       在这本自传体文集中,有一篇《不能只有扯铃!》扯铃,即空竹。他任教的南投爽文国中是典型的偏乡学校,学生多来自当地弱势家庭。在他刚到学校时,即使上课时间也不乏学生在教室外闲逛,上到初中的学生仍然不会一句简单英文,国文则连一封书信都写不完整。但是他们玩扯铃很在行,也喜欢篮球、陶艺这些“多元才艺课程”。身为资深体育迷的王政忠老师说,

“只要玩扯铃就好了吗?”“我们怎能默许为了让部分不爱念书的学生至少有事做的敷衍心态,而忘记了学校这个教育场域应该要具备的功能及责任呢?”

       基本能力是什么?“不管哪一科,听说读写都是基本能力。” 他所有的教学都围绕培养基本能力来进行,这是弱势家庭的学生未来安身立命的工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些手段极简单,极“原始”,看起来简直是现在流行的各种新式教育方法和理念的大“倒退”。

       比如“语文抽背计划”:每一个学生每一周都要按照学期初就规定好的进度完成该背诵的内容。国文、英文老师于寒暑假参考下学期教材,规划各二十周进度,于学期初公布,要求学生利用每节课下课时间自行找任课教师默背,过关即完成荣誉卡点数。同一天只能闯关两次,过关标准为每一次停顿超过规定秒数即算失误一次……第三次提示则算失败……“我们发现有学生会超前进度,则其所获点数为二十点乘以超前周数。”对学习有障碍的同学另行编成潜能开发小组,由教师、优秀同学、毕业校友志工团队进行一对一协助,通过寒暑假补背,务必要使形式化的抽背制度改为人人过关。“基本功能哪能怕麻烦?哪能嫌繁琐?”

       英文学习也一样。“偏乡弱势学生的英语学习完全仰赖学校,所以我们规划了英语分级检定”。每一个学生都要在初二结束的时候精熟一千二百个英文基本单词,所以把任务划分到每一周、每一单元,自建题库,分级检定。“基本能力原本就不需要太花哨的表演或活动式的教与学,而低阶,不就是通往更高殿堂的基础?”

       包括阅读写作计划,除了设立班级图书柜,还要求“每月每位学生至少要交一篇心得,鼓励向学校艺文走廊、校外刊物投稿;鼓励自行创作剧本。“很行为主义?很量化模式?基本能力不就是由行为改变到认知内化的过程?而量化,不就是为了质的提升做准备?”

       他说,

“这么多年,我们看到太多表演式的、活动式的、声光效果式的教学策略或模式,但那是在城市,在拥有良好家庭教育做后勤资源的环境或条件下,才能显现效能的方式。”而在爽文国中,“我们当然得从蹲马步开始。当然得由这么这么基本却无比无比重要的听说读写开始!”

       如果一位偏乡学校的老师想模仿这种教学,只要有耐心并不难做到,但很难做到的是王政忠老师的用心。他是一位会“耍宝”的老师。他把老师比喻成司机,任务是载着乘客到达目的地,“能不能,不要只是熟练地操着方向盘,循着不变的路线,不管乘客可能不是同样一批人?能不能,不要只是沉默地猛踩油门,嫌麻烦地不理乘客偶尔好奇的发问?”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他会简介接下来的行程,打开音乐,播放影片,说个关于旅程的俏皮话,偶尔变换路线,提供轻松的对话,亲切的微笑;讲到唐诗里的边塞就“画一整个中国地图,标出长城,铺上沙漠,种上几棵杨柳,养上几只骆驼”;他会“边跳边跑地教动词,指东指西教名词,扳手指数人头教量词.....”

      从七袋旧衣服开始,王政忠老师甘当“捡废品”的搬运工,从社会各界募捐物资为学生举办“跳蚤市场”,还做拍卖会,让他们积累的荣誉点卡、学习护照积累的点数,变为对家庭对自己有用的物资。他让学生看到,不用等到长大,现在就能找到翻身的希望,有可以改变现状的力量---通过自己学习的努力,“感受到受教育的无限可能”,从为妈妈换一个火烤两用锅开始。

       他象一个超人,发起组建南投“北中寮四校策略联盟”,既共享偏乡学校稀有的音体美艺术课程资源,也做为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把毕业的学生集合起来成立“爽中青年军”,参与社区营造,为国小学生举办免费的夏令营。他很清楚爽中的丝竹乐团,棒球队永远无法达到城市名校的专业水平,但每一点进步,都令所有学生和老师信心倍增。

       从刚毕业做为实习生来到爽中,羞于向人介绍这所小学校,十几年后,爽中的毕业生都为这所学校骄傲。仍然不是因为才艺,是超过80%的学生都能升入高技职学校。升学率翻了好几倍。

 “如果,没有基本能力,孩子在活动中将只是走马看花的观光客;如果,没有多元课程,孩子们被整日整月整学期不停不停的基本能力捆绑与束缚,然后麻痹,然后放弃。”给他基本能力,给他多元课程,爽文国中的学生也能让教育改变未来。

       1997年王政忠老师走进爽文国中,等待一年实习期后赶快逃离。2017年6月我见到他时,他仍然在这里任教。其实他的本事,远不止于教学生基本能力,在实验教育论坛上他的“三层次提问设计”、MAPS系统化教学步骤、对国中会考阅读理解题目的策略分析都极具技术含量。期待以后仍然有机会向王政忠老师学习,并去访问他的学校。

哈哈

作者:阿简   小编:呆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