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简荐书】《反溺爱:9堂家庭财商课》

 成都书语 2020-10-17


《反溺爱:9堂家庭财商课》

本文作者:阿简

凯文和妻子琼有两个孩子,十几岁的女儿汉娜和弟弟约瑟夫,一家人住在亚特兰大有600平米的大房子里。凯文和琼乐善好施,每年大约会捐出收入的3%,但是有一天当汉娜质问他们为什么不卖掉房子,搬到更小的住所,把剩下的钱都捐给慈善机构时,他们想了一下,答应了。在留够两个孩子大学准备金的情况下,他们卖了大房子另买了一栋小房子住,前后一共捐出近100万美元。

我看到这个案例时真是瞠目结舌,这就是美国人的风格吗?但是凯文和琼绝对不是心血来潮。他们的理由是:他们有足够的退休金;“把家庭财产的一半捐出去并不会造成太大的财务困难。他们培养了一个愿为这个世界承担义务的孩子,她愿意放弃一些舒适生活,以换取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他们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吗?如果是的话,他们一家人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与其在过世后把钱写在遗嘱中留给那些可能无法在有生之年看到的子孙,还不如现在就把一大笔钱捐出去,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

作者在书的开头就说:“谈钱就是在谈价值观。”财商教育不仅仅是认识钱是什么,钱的历史,经济术语,每一个教育行为的背后,都是价值观在做判断和抉择。

图片来自当当网


因为美国相对透明的纳税制度,孩子能够从公开资料中获得的信息超过我们想象:在房产估价网上可以查到自家房子的价值,政府相关表格中可查到父母职业的薪水标准,还有各种帐单、税单都能让他们了解家庭经济状况。作者建议正大光明地和孩子谈这些,“拒绝讨论任何人都查得到的数字,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行为。”“家长赚多少钱以及如何赚钱,是生活中最关键的一件事。因此即使是最低层次的遮掩、保持神秘或沉默,也是不对的。”

如果坦诚地和孩子谈钱,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使用它。最先接触到钱,常常是从零用钱开始的,“零用钱应该有自己的用途,不该是一种工资,而是一种教育工具。”零用钱帮助孩子培养耐心、学会延迟满足,学会把钱分成消费、捐献和储蓄三份,这些都是我们能想到的。特殊情况是,以消费为例,美国的孩子可买的比中国孩子多多了:枪,子弹,二手汽车,那怎么区分“想要”和“需要”,在什么时机买;还有多子女家庭中关于零用钱的纠纷、生日支票怎么处理等等,作者都提供了实用建议。

我最欣赏这个例子:广告文案撰稿人杰克想让7岁的儿子利亚姆学到不一样的事,“能够以创业家的精神来思考,而且长大后可以靠有创意的想法赚钱,而不是靠把事情做好的能力。” 所以“做基本家务时,利亚姆不会赚到钱;但如果他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可以赚到钱。”想办法把后院的落叶扫得更干净,写为别人清洗汽车的运营计划,这些才会得到额外嘉奖。“把赚钱当成是可以解决问题的项目,而不是把时间卖给别人,一心只想赶快把工作完成。每个人都喜欢好项目,包括我自己,我仿佛已看到他慢慢变成一个创业思考家,未来不管他做什么,这种思考方式都会让他脱颖而出。”

消费中也能体现价值观,佐伊.韦尔在向学生解释如何做消费决策时,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哪一个东西带来的好处更大、伤害更少?”作者把这条原则称为黄金法则:“我们花的每一块钱,都是对某个东西的背书。”思考一下,“这样做对谁好处更大或伤害更少?是我们,还是我们的邻居?是国家、环境,还是动物?”虽然不是每一次买东西都需要这样提醒自己,并且有时信息也不够,但这是一种消费态度,有助于避免物质主义。“物质主义的人比较重视物品,而不重视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有些常识可能还没有被注意到,“小时候想花钱却老是被父母拒绝的孩子,长大后就很难对自己的孩子说不。”“家长对孩子的大学学费负担的比例越高,孩子的课业成绩就越差。”有些规则可以帮助父母判断什么才是应该给的,象很精明的”杜威原则“:“家长在做出安排时,应该让孩子处于中等偏下的消费水平上。如果社区里有十个孩子最后会拥有汽车,那么在好车排行中,孩子的汽车应该是在十个人里排行第七。或者,如果孩子的车子排在第五位,那么他的智能手机就应该排在第九位。”作者对这一原则的论述和运用,实在精妙。

书中用了很大篇幅来讨论捐献、感恩。关于捐献,他的建议是“不管孩子能否理解,家长都应该让孩子把更多的钱捐给那些帮助陌生人的组织。”也不要盲目参加义工旅行,即使为了申请大学也不必要去国外做义工。一位有丰富义工经验的埃德.比德尔先生说,家长要想清楚四件事:“第一,领导者是哪些人?如果这些人真的是了解当地、具有专业知识的成年人,那么这些计划可能就有些教育意义。第二,义工要做的工作是否能用到他们的技能?如果他们本身没有任何技能,到底能帮什么忙?第三,要仔细留意这些计划的说辞,以及是由哪些人主办的,弄清这到底是一个推销当地美景的赢利活动,还是由关注当地社群需求以及了解该如何帮助他们的组织主办的。最后,他绝对不会让孩子跟朋友一起去参加这种活动,因为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就真的很难学到东西。”我觉得这几条原则也适用于中国的公益组织。

比德尔的女儿讲了自己的例子,她和同学去非洲做义工,“结果发现,我们这群读了很多书的私立寄宿学校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垒墙工作都做得很糟糕,导致每天晚上当地人必须把我们垒的那些很不牢靠的砖头全部拿下来,再重新垒回去,这样我们第二天早上醒来,才不会发现自己犯下的错。”那么,“如果把他们这群人花在这趟旅行上的钱拿来雇用当地合格的建筑工人,提供的帮助会更多。”

在这9堂财商课中,并不是教育孩子要成为有钱人,虽然作者承认看这些书的家庭大部分都是中产以上。比成为有钱人重要的,是学会体谅穷人,知道一个人贫穷并非一定是因为懒惰,还有机遇、阶层的原因,书中能看到一些学校、教会、社区为消解这种阶级屏障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这是比《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犹太妈妈莎拉更有人性的财商教育,在莎拉的书中只看到对穷人的傲慢和标签化。

“教养孩子最意义深远的挑战,并不只是用以他们的价值观与决策的技巧。教导孩子同时意味着,家长必须质疑自己的价值观。”那么,“成年人在当家长的过程中,要尽早对‘多少钱才够’给出定义。”这是核心问题,也是终极问题。回到开头,凯文和琼的选择就是他们的答案。

成都书语

作者:阿简     编辑:流沙

(赞赏请捐给腾讯99公益书语项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