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解方剂--大柴胡汤

 幽默的数据线 2020-10-17

组成

柴胡12g、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9g,生姜15g,大枣4枚,大黄6g

 

功用主治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服一升,日三服。

来源

本方出自《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伤寒论》中论及此方有3条,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关于方中有无大黄的争议

大黄具有通下攻积、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它的有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柴胡汤的证治特点。①无大黄论:执无大黄之论者,认为大柴胡汤所治之证并非兼有无形之热与有形之实互结的热实证,因此,在组成上不应存在具有攻下热结作用的大黄。如《伤寒来苏集》云“大柴胡汤是半表半里气分之下药,并不言大便。其心下急和心下痞硬,是胃口之病,不在胃中,结热在里,非结热在胃。且下利地道已通,仲景不用大黄之意晓然。”②确有大黄论:执有大黄之论的医家认为,大柴胡汤所治之证为少阳不和兼无形之热与有形之实(或糟粕、或血、或胆汁)互结的热实证。如王叔和“若不加大黄,恐不名大柴胡汤”,《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大黄在伤寒为要药,应大柴胡汤不用,诚误也”。③依证取舍论:执此论点的医家基本上体现了前两种观点的灵活运用,认为大柴胡汤是否用大黄还是应以临证的具体表现来定《伤寒论串解释义》“一方加大黄二两……但在心下急、郁郁微烦的少阳证中,大便不燥者,亦无须用大黄”。

 

五运六气解

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加用开降阳明之品所得。柴胡辛苦升散,禀少阳生发之气,助其转枢以透邪。黄芩苦寒,气味较重,可清少阳胆腑之郁火,与柴胡合用,经腑同治,清疏并行,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枢机通利,胆腑清和。半夏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天地一阴生,《本草经解要》言“半夏气平,秉天秋燥之金气……平可下气,气下则火降也”,故可顺承阳明合机使之化于里;柴夏升降相合,利于枢转少阳之枢机。《本草备要》言“白芍补血,泻肝,涩,敛阴,苦,酸,微寒……泻肝火,安脾肺”,是故白芍酸敛可防肝木生发太过,木不克土则脾胃安,使少阳阳明升降平衡。《本草经解要》言“枳实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气味俱降,阴也”。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既增斡旋气机之功,又奏升清降浊之效;与芍药相配,一行肝之气,一养肝之血,祛郁通滞,调和气血。《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黄解》云:“大黄,味苦,气香,性凉……其力沉而不浮……降肠胃热实以通燥”,枳实与大黄,一入气分,一入血分,能引阳明之热下行,功可泄热导滞、通利积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大枣与生姜相伍,同调脾胃,调和营卫,亦可佐制大黄与枳实的苦泻之性,可防木乘中土,助太阴脾开。

[1]翟茜茜,霍青.基于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探讨大柴胡汤的证治[J].江苏中医药,2019,51(10):73-75.

[2]李云虎, 李东, 王春勇. 《伤寒论》大柴胡汤临证应用辨析[J]. 中医杂志, 2017(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