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当年的千里野营拉练

 静乐斋 2020-10-18

/杨甲午

 

  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还是1973年冬季的千里野营拉练。

我所在的六十三军一八七师五五九团,于19731115日凌晨,一阵行军号响过,意气风发,从晋中大地祁县营房迎着朝霞,踏上了千里征程,开始了15天的长途野营拉练。(每走3天休整一天,15天共休整了3次,实际行军拉练12天。)

第一天行军,日行程60里,时速89里。行军速度逐日递增。每个战士肩上都背着棉被、棉裤、一只半自动步枪,4颗教练手榴弹、3斤小米和一些咸菜、压缩干粮等。另外每个班还要带两把战备锹、战备镐、战备盆等,总之单兵负荷的负重量在60斤上下。 中午的野炊都是各班自己做,部队行军至结冰的河沟旁,休息号一吹,战士们用战备锹、镐破几块冰,放在自带的战备盆里,然后检点干枯树枝把水化开,倒入小米煮熟,这种干不干稀不稀的粥再就上自带的压缩干粮,咬上几口咸菜就算是一顿午餐,10多天的行军就是这样坚持下来的。

  19日,部队行军到达五台山境内。只见山高、路险、坡陡,战士们负重山路行军,每前进一步都大喘气,步履艰难。现在五台山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那时我们作为新兵,并不知晓,更无心赏景。五台山海拔1700多米,山势险要,层峰叠峦,积雪没膝。当地老百姓有言:“五台山,五台山,刮风不走,下雪不攀。”爬五台山,登骆驼道是部队行军拉练的第5天了。很多战士脚上打起了血泡,有的泡连泡,大泡套小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但硬是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支撑,靠着一股惊人的韧劲和毅力,翻越了五台山,爬过了骆驼道。

   22日拉练进入代县、繁峙一带,部队开始进入打空降、打飞机和打遭遇战、伏击战的科目训练。场地选在了地形复杂的山地河川。大部分战士身着的棉衣都被汗水湿透了,稍事休息,浑身透凉,但没一个叫苦喊难的。

   25日部队进入夜行军、强行军阶段,日行程130里到140里以上,时速达12公里以上。夜间行军视线阴暗,道路艰难,队伍中小声传递口令:“往后传,艰苦就是光荣,顽强就是胜利!”“跟上队伍,保持连队荣誉!”部队爬山涉水,渴了喝一口自带的行军壶的冷水,饿了吃一块自带的压缩干粮。我们连续行军四昼夜,记得第四天的行军途中,走着走着快要睡着了,行军途中上眼皮和下眼皮直打架,眼睛疲劳得睁不开,眼睛一眨,队伍中相互碰撞,你碰我,我撞你的情况时有发生。记得当时营部的一名步谈机员走着着眼睛困得睁不开了,一头就把旁边的一位通信班的战士撞倒在了路旁的排水沟里,侥幸的是冬季排水沟里没水,要是在夏天麻烦可就大了。这次千里野营拉练对我们这些和平兵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全团官兵千里行军无一人掉队,于29日到达山西省雁北地区广灵县的左疃西堡镇。

广灵是革命的老区,194510月我们这支部队的前身冀中纵队十二旅,参加过解放这里的战斗。时隔29年,当我们这支英雄的部队以崭新的姿态再现这片热土的时候,人们欣喜若狂,争相传告:“当年打鬼子的部队又回来了!“当地的老百姓像过节一样,热烈欢迎子弟兵进村驻防,处处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1229日,这一天,雁北的天气异常寒冷,乡亲们一大早就聚集在街头巷尾,依依惜别欢送子弟兵返程。部队告别了老区人民,乘火车返回祁县营房,圆满完成了千里野营拉练任务。

   如今,47年过去,部队经历大裁军、科技强军之后,徒步长途野营拉练已不是主要的训练方式。但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精神和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却要永远继承和发扬。对于那段历史,有谁能说我们这代军人不是《长征组歌》的“粉丝”!不是在红军精神感召下,对当年红军壮举的崇拜和其不朽军魂及血脉的传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