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垣余氏公祠

 温馨qoussqwnl3 2020-10-19

性垣余公祠

性垣余公祠 位于罗旁镇冷水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849年)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保存较好。

该祠一连三座,向纵深排列,每座之间有天井、回廊,每座两边侧墙为卷尾式山墙,主体建筑是昆典木园柱,是穿斗梁架结构,整座建筑体梁架、斗拱、雀替、驮峰、檐板均雕刻着帷妙帷肖神话、民间故事人物,动态逼真的动物、画面生动的花鸟。山墙、墀头、廊门头、檐下、脊下、飞檐卷草等均塑有深浅浮雕和灰塑,有壁画式、图案式、造型百态千姿、画面生动、色彩与花样在粤西堪称一绝。 整座建筑物的檐板、斗拱、雀替、驮峰、木雕花,以及内外石雕、栏板、柱础、砖雕、灰塑等互相配合衬托,又互相争奇斗胜、百态千姿,处处表现地方所独有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是一座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

罗旁镇基本概况

镇府驻地距县城8公里。辖区面积95.82平方公里,山区地形。该镇位于西江中游南部,主要河流

由南而北注入西江。罗旁河支流建城河、宝珠河。

罗旁镇建起规划

建置区划 因其北界西江中一块纵横多纹,形如罗庚的大石恰在其旁而得名。建国前名河东行政村。1953年改称罗旁乡。1958年属东方红人民公社一个管理区。1961年分出称罗旁人民公社。1983年称罗旁区。1987年称罗旁镇。2000年,辖冷水、东坑、大历、地心、口、永同、格木、罗子、罗旁等9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

地理环境 罗旁镇位于东经111°34′,北纬23°11′,地处郁南县北部。镇府驻地距县城8公里。辖区面积95.82平方公里,居全县18个镇第9位,山区地形。该镇位于西江中游南部,主要河流有罗旁河,由南而北注入西江。罗旁河支流建城河、宝珠河、桂河于境内汇合。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矿产资源有矿泉水和锰、硫铁等。

人口 2000年全镇总人口16031人。其中农业人口15022人,占总人口的93.71%;非农人口1009人,占总人口的6.29%。

罗旁镇历史沿革

因其北界西江中一块纵横多纹,形如罗庚的大石恰在其旁而得名。建国前名河东行政村。1953年改称罗旁乡。1958年属东方红人民公社一个管理区。1961年分出称罗旁人民公社。1983年称罗旁区。1987年称罗旁镇。 2003年12月,撤销罗旁镇,分别并入建城镇。

罗旁镇经济情况

改革开放后,该镇利用近江、近路、近城优势,配合县委、县政府搞好罗旁工业园建设,工业开发区有县属林产化工、淀粉、镁业、饲料加工企业,并有年产超1000万块的红砖厂7间,形成郁南县最大的“红砖走廊”,占全县红砖产量50%。该镇因为有沿江的优势,当地渔民积极发展水产业,是全县从事渔业捕捞人数、捕捞量最多的镇。水产品种多,品质优良,是广东省优质渔种广东鲂(人称西江鱼边鱼)最大的产卵孵化场。西江虾、西江乾(谐音)、西江嘉鱼、桂花鱼等水产品,量多质优,远近闻名。郁南特产――都城蜜枣的原料主产区。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已初步形成了“山上种松桂,山下烧红砖,江面搞运输,河滩种蚕桑,坑冲种水果的“三高”农业格局。全镇有松脂基地6万亩,水果基地2万亩。罗旁的蚕桑生产历史悠久,产量居全县第二位,年产茧量达100吨以上。该镇白凤山含锗天然矿泉水,属偏硅酸的重碳酸一钠钙型天然饮用矿泉水,含有多种有益人们身体健康的微量元素。1990年起,由广州广钢集团企业开发,市场前景广阔。2000年,罗旁镇社会总产值2013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515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354万元,农业总产值78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2元。财政收入14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0925万元。

省道云苍线、都罗线公路成T型交汇于该镇,并贯穿沿江8个村,成为郁南县北部七镇的出口,上联都城、平台接入广西梧州,下接南江口西江大桥联接321国道和省道荔池线。西江河流经该镇大部分的村庄,常年可通航1000吨以上的船舶。形成了近路、近江、近县城的优势。船运历史悠久,是全县船载运能力最大的镇。2000年,水上运输船只近500艘,运载能力1万吨,长年上航广西梧州、柳州、贺州、容县、藤县,下航珠江三角洲广州、珠海、江门、新会、斗门等地。1998年在规划建设发展工业园的同时,按西江百年一遇洪水标准,加高、加固了罗旁内外堤防工程,规划了1平方公里的商住发展区,配套供水、供电、市场、餐饮、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

2000年,该镇有初级中学1间、小学9间,在校学生1600人。有卫生院1间、卫生站9间,医护人员30多人。群众文化生活有龙舟赛、舞狮、山歌、摄影、戏曲弹唱等。

基础设施 省道云苍线、都罗线公路成T型交汇于该镇,并贯穿沿江8个村,成为郁南县北部七镇的出口,上联都城、平台接入广西梧州,下接南江口西江大桥联接321国道和省道荔池线。西江河流经该镇大部分的村庄,常年可通航1000吨以上的船舶。形成了近路、近江、近县城的优势。船运历史悠久,是全县船载运能力最大的镇。2000年,水上运输船只近500艘,运载能力1万吨,长年上航广西梧州、柳州、贺州、容县、藤县,下航珠江三角洲广州、珠海、江门、新会、斗门等地。1998年在规划建设发展工业园的同时,按西江百年一遇洪水标准,加高、加固了罗旁内外堤防工程,规划了1平方公里的商住发展区,配套供水、供电、市场、餐饮、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

一,余学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