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一上学期期末热点,数轴动点题解题技巧,精选40题过关练习

 上清涵人 2020-10-19

在初一上学期,有一类问题,让很多同学头疼,那就是数轴动点题。数轴动点题与小学学习的行程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些数轴动点题可以纯粹地依靠行程问题解决,但是有些数轴动点题仅仅依靠行程问题却无法解决。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数轴动点题解题技巧,精选40道数轴动点题,来自本学期月考题,或者上学期期中、期末试卷中的题目。通过40道题目的练习,完全掌握这种类型题目。题目有详细的解答过程,加入圈子或已购买初一数学专栏的可私信获取电子版。

初一上学期期末热点,数轴动点题解题技巧,精选40题过关练习

解决数轴动点题首先要了解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这两类问题不再重复讲解,一定要熟练掌握。

其次,需要了解三个概念:

(1)坐标: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

(2)距离公式:一般地,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点A的坐标为a),点B表示的数为b(点B的坐标为b),那么AB之间的距离为|b-a|或|a-b|;

(3)中点坐标(线段中点所表示的数)公式:一般地,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点A的坐标为a),点B表示的数为b(点B的坐标为b),那么AB的中点C的坐标(表示的数)为:(a+b)÷2;也可利用距离公式,一般地,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为b(点B在点A的右侧),那么AB之间的距离为:b-a,点C是AB的中点,那么点A、点B到点C的距离相等为(b-a)÷2,那么点C的坐标可以用点B的坐标减去(b-a)÷2,也可以用点A的坐标加上(b-a)÷2,得到的代数式与中点坐标公式相统一。

然后,还需要知道点的表示方法:

数轴上,向右的方向表示为正方向。因此,点在数轴上运动时,将向右的速度表示为正速度,向左的速度表示为负速度。点的表示可以利用有理数加减法,向右用“+”,向左用“-”。比如某点的坐标为a(表示的数为a),向右移动了b个单位,那么运动后点的坐标为a+b;向左移动了b个单位,那么运动后点的坐标为a-b。

初一上学期期末热点,数轴动点题解题技巧,精选40题过关练习

解决数轴动点题的技巧:

1.先表示运动后点的坐标;

2.根据题目的要求,列出方程;

3.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取舍。

数轴动点题一般有三种类型问题:(1)行程问题(利用相遇、追及问题解题);(2)数轴动点题(利用坐标解题);(3)定值问题。

例题1: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10,B点对应的数为70.(1)请写出AB的中点M对应的数;

(2)现在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A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B点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请你求出C点对应的数;

(3)若当电子蚂蚁P从A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B点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经过多长时间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相距35个单位长度,并写出此时P点对应的数.

分析:(1)求-10与70和的一半即是M对应的数,可利用距离公式求解,也可利用中点坐标求解;

(2)先求出AB的长,再设t秒后P、Q相遇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t的值,可求出P、Q相遇时点Q移动的距离,进而可得出C点对应的数;

(3)分为2只电子蚂蚁相遇前相距35个单位长度和相遇后相距35个单位长度,相遇前:(80-35)÷(2+3)=9(秒),相遇后:(35+80)÷(2+3)=23(秒).

解:(1)M点对应的数是(-10+70)÷2=30;

(2)∵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10,B点对应的数为70,∴AB=70+10=80,设t秒后P、Q相遇,∴3t+2t=80,解得t=16;∴此时点Q走过的路程=2×16=32,∴此时C点表示的数为70-32=38.答:C点对应的数是38;

(3)相遇前:(80-35)÷(2+3)=9(秒),相遇后:(35+80)÷(2+3)=23(秒).则经过9秒或23秒,2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相距35个单位长度,9秒对应的数为17,23秒对应的数为59.

初一上学期期末热点,数轴动点题解题技巧,精选40题过关练习

例题2:在数轴上有M、N两点,M点表示的数分别为m,N点表示的数是n(n>m),则线段MN的长(点M到点N的距离)可表示为MN=n﹣m,请用上面材料中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O开始,先向左移动3cm到达A点,再向右移动2cm到达B点,然后向右移动4cm到达C点,用1cm表示1个单位长度.

(1)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的位置,并直接写出线段AC的长度.

(2)若数轴上有一点D,且AD=4cm,则点D表示的数是什么?

(3)若将点A向右移动xcm,请用代数式表示移动后的点所表示的数.

(4)若点P以从点A向原点O移动,同时点Q以与点P相同的速度从原点O向点C移动,试探索:PQ的长是否会发生改变?如果不变,请求出PQ的长.如果改变,请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距离公式得出CA的长度;

(2)设D表示的数为a,由绝对值的意义容易得出结果;

(3)将点A向右移动xcm,则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为﹣1+x;

(4)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相减即可得出结论.

解:(1)AC=3﹣(﹣3)=3+3=6(cm).

故线段AC的长度为6cm;

(2)设D表示的数为a,

∵AD=4,

∴|﹣3﹣a|=4,

解得:a=﹣7或1.

∴点D表示的数为﹣7或1;

(3)将点A向右移动xcm,则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为﹣3+x;

(4)PQ的长不会发生改变,PQ的长=0﹣(﹣3)=3(cm).

故PQ的长为3cm.

初一上学期期末热点,数轴动点题解题技巧,精选40题过关练习
初一上学期期末热点,数轴动点题解题技巧,精选40题过关练习
初一上学期期末热点,数轴动点题解题技巧,精选40题过关练习
初一上学期期末热点,数轴动点题解题技巧,精选40题过关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