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菜与高中生的人生规划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一

   新高考改革倡导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六选三,填报志愿专业优先等改革措施,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和喜欢感兴趣的原则,来选择自己学习的科目,当然,最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人生规划来确定所学科目。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未来人生比较茫然,除少数特长明显的学生对未来有明确的人生规划之外,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将来到底上什么大学、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很难有明晰的规划。

   二

   新高考规定,高中选课定在高一下学期,这个时候的高中生大都处于十五六岁的年纪。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要让他思考未来的职业,确实有些强人所难。尽管我们有职业能力测试和一些确定学生特质的测试问卷,但是,这对于孩子们人生的重大选择来说,我依然认为是杯水车薪。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不要说十五六岁孩子这个时候对社会一脸茫然,就是面临大学毕业的二十三四岁的大学生来说,要选择自己的职业也不是那么简单。但是,人生还是要早做规划才好,早一点确定方向,可以让一个人更有发展的动力。

     三

     我看到一本杂志上介绍了一个高中生是怎样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学校组织了一次志愿者活动,他到医院去当志愿者,协助护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一次,这个孩子向一个患者介绍完情况,这个患者感动地说:我从没见过你这么热情耐心的医生(患者不知道他是志愿者),非常感谢。

   后来,这个孩子就突然想当一个医生。高考结束,他填报了医学院并被录取。

     四

    由这个事例我想起了一个比喻。如果你问一个人想吃什么菜?他能够想起来的只能是他吃过的或者说是尝过的,最起码是见过的菜;他如果从没进过饭店,那么,他想到的菜品就很有限,除非家长经常给孩子变着花样做饭;再者,他如果没有进过高档饭店,他想到的菜品档次也会一般。只有一个见多识广的人,比如见过满汉全席的人,才会说出更多更好的菜品来。

    我的意思是说,要让一个十五六的孩子确定自己将来干什么工作,就像让一个没进过饭店的人说自己最想吃什么菜,其局限性显而易见。

    五

    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谋划自己的未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最根本的就是让孩子见多识广,尽可能去了解更多的专业和职业。

   孩子自己的优势特长或者感兴趣的科目,只能说是一个人喜欢吃什么口味的菜,但是,这个口味的菜都有哪些,孩子们很可能并不知晓。

    六

   真正做好人生规划,最重要的前提是让孩子多接触更多的职业,这个职业需要哪些学科来支撑。就好像这个菜需要哪些食材,如何烹调一样。只有孩子们在较为广泛的了解之后,他才有可能找到自己向往的职业,才会激发更大的学习动力。

   当然,我们也很清楚,一个人的一生中,兴趣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从事的职业也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是,我们却不能因为一个人口味的变化,而说他以前吃的那些东西没有让他感到满足,所以,人生规划发生变化也是正常的。

    七

    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假期让孩子上网浏览大学,了解大学的专业设置,这些专业大体有哪些课程,这些课程和高中的哪些学科相联系。有的孩子本来高中不愿意学数学,但是,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学的专业数学非常关键,因此后悔不迭,这就是事先不了解导致的。

   可以让孩子在假期去更多的大学去转转,如果能够和已经上大学的学生沟通交流一下就更好了。再就是学校组织志愿者活动或者参观活动,让孩子更多得去接触社会,去接触更多的领域,去了解各类职业的特点。如果学校出于安全考虑组织不了,那么家长也要想办法让孩子去了解。

   八

  美国孩子从6岁就开始有了职业意识的开发,职业生涯发展指导贯穿小学、中学和大学,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为自己长大后要从事的职业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上的准备,并为提高综合素质而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职业体验、兼职工作。

    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够走出读死书、死读书的老路,开阔自己的视野,形成自己明确的人生规划,激发出进取的无穷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