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心泛滥的眼镜蛇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一

    今天新学到一个名词——眼镜蛇效应,先分享一下。

    在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眼镜蛇一度泛滥。为了减少眼镜蛇的数量,殖民政府颁布了悬赏法令,人们每打死一条眼镜蛇便可领到一笔赏金。于是,印度人便大肆饲养眼镜蛇以套取高额赏金。

    殖民政府意识到这个政策失败之后便取消了赏金,养蛇人见无利可图,便把眼镜蛇全数放掉了。于是,眼镜蛇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指数式上升,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眼镜蛇效应”这个概念在当今社会被用来形容一些错误的激励机制,它们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令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二

    前些年,某地教育部门为了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也制定了一项激励措施——扩大普通高中招生数量。理由是人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普通高中,而不喜欢上职业学校,那就要让更多的人民满意。他们提出的口号是——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结果,不具备接纳这么多学生入学条件的高中学校苦不堪言,班额变大,原来五十人的班级竟然塞进来七十多人,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好多孩子本来就不具备上普通高中的基础和智力,所以厌学的高中生越来越多,校园违纪、打架斗殴现象明显增加。更令人恼火的是,这些孩子的行为还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导致教学质量显著下降。

    这也该是眼镜蛇效应的一种吧?

    三

   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得只是抱着善良的愿望行事,不去考虑一项措施可能导致的后果,或者只看眼前利益,考虑不够周全,不去考虑人性,最终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其实,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也会有眼镜蛇效应,如果家长不去研究教育规律,不去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只是一味得用重奖的措施激励孩子学习,很可能导致孩子为了提高成绩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做出弄虚作假抄袭作弊的事情来。

    对孩子的学习采取奖励的措施,数额小了作用不大,采取重奖,肯定会在短时间内有作用,这已经被有些家长津津乐道了。但是,这样的激励措施容易让孩子形成“我就是为了父母而学习”的观念,一旦遭遇挫折,家长和孩子势必都会陷入一种失败沮丧的情绪之中,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也难以培养他对学习的真正兴趣。最终,孩子可能很难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哪个学霸是因为家长一直重奖造就的呢?错误的激励措施很容易引发我们难以预料的问题,即使这些问题暂时还未显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