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复读该有哪些不一样?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高考成绩不理想,有些同学会选择去复读,俗称读高四。尽管明年是新高考,但是,因为六选三有纯理科和纯文科组合,所以,今年选择复读依然没有问题。

我所说的有哪些不一样,还是从学习策略方法等方面来谈谈高四应该如何度过,当然,高三基本也是如此。

我没有复读过,只能凭着想象来写,也希望曾经复读过的人可以在留言里交流。不过,我曾经当过复读班的班主任,那年高考,复读班的学生考得出奇得好,所以,我可能也有一点发言权吧。

为什么突然要写这个话题?是有些家长咨询,索性我就理一理头绪,写一写。

选择复读者初心各异,有考得太烂的,想再学一年翻盘的,有想再提升些走本科或者走一批的,有发挥失常心有不甘的,有发誓非名校不上的等等。总之,都希望通过一年的学习,再上新的台阶,让人生有个相对较高的起点。

但是,正像任何选择都带着风险一样,选择复读,同样也要在克服“如果明年还是这样,甚至不如今年怎么办”这样的心理之后,才会下定决心再去复读。

要想真的一年更比一年好,复读的日子就要真的有些不一样才行。以下是我所能想到的几个不一样。

心态上,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豪情。

我们总不能再浪费这一年宝贵的青春,不能让时间变成无效的煎熬吧!索性拼上一年,让人生再无遗憾。

只是,我们需要克服的是三分钟热度的问题,当高考的耻辱渐渐淡去,当一腔热血慢慢冷却,我们是否还能有拼搏的雄心,是否还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勇气?所以,想办法时时提醒自己也是必做的功课。

但是,即便是保持了这份豪情,也需要我们耐心去驾驭,我担心的是,提醒自我的豪情会在成绩不稳定中化作焦虑,如果经常沉浸在“如果再考一年还不行”的担忧中,那就糟糕了。

怎么消除焦虑?用行动!继续看下面的内容。

策略上,要有更合理而科学的规划。

毕竟是经历了高考的人,知道了高考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如果说,在上一年高三的学习中还是懵懵懂懂,没有经验,或者得过且过了一年,那么,这一年就必须彻底改变。

距离下次高考,其实就还剩下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在这不足三百天的时间里,尤其需要明明白白得学习。我们要知道高考考察的重点到底在哪里。在此基础上,把这十个月中的每个时间段都进行统筹规划。

老师有老师的安排,但是,每个人情况不一,作为复读生,情况更为复杂。所以,何时该夯实基础,何时该总结提炼,何时查缺补漏,何时强化训练,何时专项提升等等,在老师安排之下,自己也要有自己的安排,力争做到清清楚楚。

过程上,更加注重反思反省。

高三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过程?当你高考结束后,就应该有一个深刻反思,即使不复读,也很有必要,因为有些反思不仅仅涉及到高三,对以后的发展也有用。

比如,静下心来想想,自己高三的历程有没有一步一个脚印得扎扎实实去做?比如,面对挫折,自己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进行调整?面对起伏不定的成绩,自己是否做到了宠辱不惊?等等,这些反思的成果,都可以嫁接到人生的每个阶段。

为了做到及时反思,要坚持写周记,每周一次,对一周的学习进行回顾。甚至每天都拿出时间来整理这一天的思路,想一想该完成的计划完成得如何?这一天的学习效果如何?有哪些失误需要明天进行修正改进?还有哪些漏洞需要弥补等等。

生活上,更有充实感和节奏感。

无论怎样,有节奏感的生活,才会让人感到充实而愉悦,才不会轻易陷入慌乱。

一周之中,一天之内,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阶段该完成什么,都要思路清晰,节奏鲜明。每天有计划,每日有任务清单,每个课间有安排,每个课余时间都有内容。

每次上课前该如何预习?每次上课时怎样记好笔记?每次课后该如何巩固?

每次考试前该做哪些准备,每次考试中需要什么策略,每次考试后如何总结,每次总结后如何修正落实?等等,这些日常看似繁琐的事情,在你那里都要成竹在胸,都要有章可循,都要有条不紊,这样才能做到沉着不慌。

当然,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很难。但是,我们必须有一个对于这个阶段该怎么做的标准,就像一把尺子在手,你才能量出物品的长短一样。有了这样的方向,你才能知道该向哪里走。

不过,这只是我自己想到的,给同学们提一点建议,算是抛砖引玉吧。

作为复读生的家长,肯定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焦虑,会与孩子发生一些冲突,但是,最好的办法,不是和孩子争吵或者逼孩子学习,也不能说些泄气的话,更重要的是和孩子耐心讨论复读阶段的学习策略。

以上内容可以作为家长与孩子商量时候的参考。无论怎样,我希望家长们要记住,只要是同意回去复读的孩子,基本都是想上进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和他们一起探讨如何才能挖掘潜能,发挥出孩子的最佳水平。

祝愿每个复读生都可以在下一次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