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岁开始识字,七十六岁出书,她的人生出彩在后半段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有人说老太太很像英国女王)


每当看到这样的人物介绍,我就莫名的兴奋,也许这就是崇拜的感觉吧。

这次我崇拜的人物是一个82岁的老太太,她的名字叫姜淑梅。

1937年出生的姜淑梅,六十岁开始识字。十五年之后,她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76岁的时候,她的文章开始发表,处女作就挣了三千块钱稿费。把老太太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

后来,她写的书——《乱时候,穷时候》出版,著名作家王小妮写下长篇序言推荐,引起读者和网友的热烈反响。中央电视台邀请她上了《夕阳红》节目。

老太太不仅写作,还练书法,会画画。自称要成为四大家——作家、画家、书法家,当别人问还有一个什么家的时候,她幽默地说“老人家”啊!

(这是老太太画的画)


就是这么一个可爱的老太太。她幽默地说:如果我七十岁就死了,你说多可惜,这么多才华不就白白埋没了吗!

就是这句看似调侃的话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也变成了一个“姜丝”——姜淑梅的粉丝。

姜淑梅的人生辉煌是从六十岁才开始起步的,我们不知道她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开始认字的,也许是年轻时候的梦想,也许只是出于好奇,也许骨子里就有好学的品质。

总之,六十岁的她开始识字,然后就用书信的方式和孩子们交流。渐渐的,在这种交流中,她就学会了把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

(儿孙绕膝,她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


她本来就是个爱讲故事、会讲故事的人。一旦学会了写字,她的故事便如同喷涌而出的泉水,源源不断地用文字流淌了出来。

作家王小妮称她是中国“最后讲故事的人”。

她的优势是历经岁月沧桑:生了六个孩子,半生操劳,经历了旧社会的苦难,还有新中国的曲折发展历史。

她的视角独特,完全是一个小民,一个小老百姓的底层生活经历,但是却蕴含着普通人的智慧,让人看到了勤劳而不屈服于命运,心存希望的挣扎与奋斗的朴实形象。

姜淑梅本身的精气神就是一本励志的书,很多人在六十岁退休年龄到来的时候,都以为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以为剩下的日子就是安逸和享福了。

我当然不反对操劳一生的人们享享清福,毕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不一样,导致不同的人对每个人生阶段的选择会有差异。

有一次和我即将退休的班主任聊天,我说了一句:人生美好六十始。其实也不是安慰老师,我也是这么想的,六十岁以后,我们可以真正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情。

如果说年轻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那么六十岁应该能够明白了。当然,估计很多人还是不明白。

如果年轻时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特长所在,六十岁也应该可以总结出来了吧?如果还没有,那就大胆去尝试,我们有的是时间。

如果年轻时候因为阅历尚浅,看不明白想不明白,六十年的人生经验,应该能够给你提供充足的素材来思考了。

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工作期间就应该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无论是寻找自己的优势特长,还是找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是积累素材还是深入思考,我们都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积极的人生态度开始。否则,一旦退休时刻到来,我们可能就会陷入迷茫之中而找不到方向。

姜淑梅是从六十岁开始识字,我们比她的起点高多了。她的榜样作用在于,她让更多的中老年人可以燃起沉睡已久的梦想,可以相信自己并没有走到人生的下坡路的路口。

六十岁以后的人生,完全可以是人生一个崭新的阶段,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阶段,一个充满了未知与好奇、充满了更多美好体验的阶段。

即使这个阶段我们要面对衰老,即使我们要经历疾病,我们要经受孤独,我们还随时会面临生命的终结。但是,我觉得,恰恰是因为要经历这些,我们才格外需要找到生命的意义,才格外需要找到方向和目标。

尼采説: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而活,我们才能够忍受生命中的苦难。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即使明天面对死亡,我们也可以坦然地说:我减少了自己生命中的遗憾。

年轻人,可以把姜淑梅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这也是孝;中年人,可以做好六十岁后的人生规划和准备;至于已经退休的人们,那还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