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砖砸向老师的学生,哪来的戾气?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我不愿用那个老师被砸的图片)

这几天,我一直想写那个学生拿起砖头砸老师的事件,但是,却迟迟没有写,不是担心写不好,而是我每次想写的时候,后脑勺就不舒服。

我在想,即使拍得稍微重一些就受不了的后脑勺,怎么能经得住板砖的猛砸呢?况且是连砸了九下。

看到那个视频后,我简直震惊地不知说什么好了,脑子里一直回荡着老师被砸时那凄惨的叫声。我一遍一遍地想:这个老师怎么样了,这个老师怎么样了……

一个人要有多大仇恨才会下此狠手,更何况这是给自己传道授业的老师啊!据说,那个学生被警察带走的时候,还叫嚣着:一定要杀了这个老师。

目前,距离这个事情的发生有好多天了,那在重症监护室里的老师,不知道怎么样了。据知情人了解,他后脑勺的骨头都碎了,现在依然昏迷。

有人说,昏迷着倒好些,一旦醒了,那种剧痛会让人受不了的。我们知道,那肯定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剧痛。

这个老师才三十多岁,他的父亲已经去世,老母亲守在医院,该是如何地悲痛欲绝!他的妻子和孩子该如何面对这一切?现在的他们,又是怎样的悲伤和忐忑?

想起这些就令人心酸,险些就掉下泪来。

也许同为老师,所以就格外有感触吧。

当老师这么多年,见识过有些学生身上带着的戾气,似乎谁侵犯了他,就要置人于死地的样子。

我没有亲眼见学生打老师的情景,幸运的是,当老师这么多年还没有被学生打过,但是曾见过学生之间打架的场景,也是惊心动魄。

我在想,这些学生身上的戾气是怎么来的呢?对于朝夕相处的同学,对于应该敬畏的老师,竟然也能下如此狠手!

这是怎样的人格特质?

中国早就流传一句话: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一个被愤怒情绪控制的人,会失去理智。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使再愤怒,即使再没有理智,也不会想起要取人性命。

怎么就会出现这种狠角色呢?

两年前,湖北沅江三中的一名高三学生将班主任杀死;还有前几天十三岁男孩杀死十岁小女孩的事件;去年十二月份,那个十二岁的男孩弑母;上半年,北大学子弑母更是轰动一时。

不知道是我们以前孤陋寡闻,还是其他原因,现在身带戾气的孩子怎么就这么多呢?

当然,和庞大的上亿的学生群体相比,似乎这几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错过反思反省的机会。

当网上一片呼声,要求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时候,我却觉得法律对此类事件的震慑作用有限,最起码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有些未成年人的戾气来自于生命教育的缺乏: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神圣的,即使罪该当诛,任何个人也无权侵犯伤害他人的身体,除非你是正当防卫。

有些人的戾气还来自于极端自私的心理,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将责任推向他人,自己不能受一点委屈,自尊心过强,而承受能力又过弱。

有的学生自控力太差,读书少,缺乏思考,遇事好走极端,缺乏应对困难和问题的能力,思维和心胸一样狭窄,没有能力去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有的学生做事不考虑后果,一意孤行,只求自己心里痛快,从不考虑带给他人和集体社会什么样的危害和影响。

以自我为中心,只要是不利于我的事,就是坏事情,就要不择手段地找平衡。

没有大视野,毫无大格局,毫无悲悯心,所以缺乏容忍,没有宽容,毫无敬畏,没有做人底线。

这样的学生,首当其冲归结于家庭教育的失败,学校与社会也不无责任。

有的家长总觉得树大自直,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有的故意纵容,怕自己孩子在外面吃亏;有的不懂教育,任由孩子自然生长,不教给孩子是非曲直;有的家长脾气暴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拳头暴力。

这些血淋淋的事件,不知能不能警醒世人,能不能让有些家长清醒?

希望这是最后一块砸向老师的板砖!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尽最大可能消除孩子身上的戾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