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自量力地说了一句大话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有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如果心中的苦能够向父母倾诉,得到父母的理解,再苦的事情都能熬过去。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自己接触到的部分孩子的现状。很多孩子的苦,家长并不理解,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压力。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越来越发现,好多孩子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不懂得求助,或者不敢求助,因为求助的过程,对他们而言也是痛苦的过程。

再进一步说,有些孩子也鼓起勇气求助了,但是求助后依然无效,或者短期有效,过后又恢复原状了。

渐渐的,孩子们就习惯了忍受,忍受那些问题带来的痛苦。不断忍受中,痛苦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大问题,或者抑郁崩溃,或者堕落放任。

我在一次和学生集体谈心的会上,说了一句很不自量力的大话:你所有的问题,我这里都有答案。

这句话当然说的有些太过,即使我都有答案,也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事实上,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和无能。

但是,我想传递给孩子们一个信号,那就是一定要勇于去求助,并且,不要觉得自己的问题别人也解决不了,只能自己承受。

好多孩子默默承受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觉得找谁也解决不了,反而会徒增烦恼觉得让别人知道了自己脆弱不堪的一面。

他们努力想在所有人面前都表现出坚强完美的样子,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内心那些让自己难堪的秘密。

我还想用这句话给那些处在痛苦中的孩子一点力量,让他们知道,至少,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可以救你,可以帮助你。

虽然,我依然对有些孩子的问题感到无能为力,但是,我觉得最起码可以让孩子的问题得到一个缓冲。并且我想,万一能把他们的问题解决了呢?

当然,我知道很多孩子不相信我这句话,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需要问别人了,道理他们都懂。

青春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们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一下子都明白了,有的甚至有看破红尘的感觉。

但是,他们所谓的懂和明白,真的是肤浅的,大多是浮在表面的。

我回忆起自己青春期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状态,尤其是读高中的时候,觉得自己懂得特别多了,自己可以解决家庭的一些问题,觉得大人们的想法和做法都太陈旧。

现在想来,那些自己以为的懂,还真的不能叫懂,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知道。但是当时,却怎么也不会承认自己的肤浅。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好多事情我们没有经历过,所以想法简单。

和好多孩子的交流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好像在一个迷宫里行走一样,他们努力去奔跑,但是却总是在迷宫里左冲右突,走不出来,于是陷入了深深焦虑之中。

老师和家长也想引导他们走出迷宫,但是,通常的做法是想把他们领出来,因为大人们虽然知道走出迷宫的路,但是,手里没有路线图,只能把他们领出来。

被领出来的孩子,暂时得到了解脱,但是,很快,他们又走进了另一个或者多个迷宫。

当然,有的老师和家长自己也可能会绕进去。我说的没有路线图,是指成年人大多仅仅凭着经验来指导孩子,缺乏更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

经验和理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经验的指导性是有限的,有太多失之偏颇的地方。因为无论是自己的经验,还是他人的经验,大多缺乏科学的论证,很多都是听起来正确,经不住推敲。

因为读书少,很多成年人难以获取让孩子走出迷宫的路线图,难以做出科学指导,所以,有些出现问题的孩子就在迷宫里越陷越深。

看起来,我们的学生一届一届走出了校门,老师们也很有成就感,那么多优秀的学生在社会上发展得很好,有的也成为了国家的栋梁。

但是,从学校走出去的孩子,还有相当多的学生,本来可以,却没有获得该有的成就,更有甚者,变成了家庭的负累,成了父母心头的疼痛。据说,越是高层次的高校,学生心理问题越严重。

这当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尤其是从小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力挽狂澜,也许事情会有转变,当然,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我这样说,不是增加老师们的压力,其实作为老师,有些人自身依然存在好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更谈不上解决学生的问题了。

扯了这么多,实际上还是那句话,既然身为老师,肩负教书育人重任,那就多读些书,尤其是和教育孩子有关的书,即可以帮助学生,又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因为,有句话我是深信不疑的——你所有的问题,书中都有答案。

既然如此,那就多读书吧,渡人也渡己。然后让我们的学生和自己的孩子也能以我们为榜样,也能从书中自己找到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