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考试结束后,师生谈心用语有讲究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高三面临着密集的考试,每次考试后,老师会找部分考的不理想的同学谈心交流。但是,我们发现,同样是老师的谈心,可能效果差别很大,究其原因,是因为谈心用语不同,导致了学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看下面的谈心:

老师:这次考试,你错的这个大题太不应该了。如果是高考,这个题做对了,那么,你的总分就有质的变化,由二批本科上升为一批本科。

学生:我太迷糊了,竟然没想到用这个公式。(心理活动:自责、愧疚、郁闷)

再来看另外一个老师的谈心:

老师:这个题你虽然做错了,但是,以你的能力,完全能够做对,现在我们分析一下,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该从哪里入手?

学生:老师,我觉得这样的题目主要是考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我以后要多加训练,牢固建立知识与问题之间的联接。(心理活动:充满信心,明确了方向和行动措施)

以上两类谈心方式,很显然,第二种更好,第一类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老师们身上,或者老师们会在两类谈心方式之间摇摆。

那么,这两类谈心方式根本的区别在哪?

每一个人面对谈话一方的语言,会有不同的反应,或者说,不同的话会诱导对方不同的心理活动。

如果老师对学生进行埋怨苛责,学生的大脑就会和负面的情绪联结,表现为自责和愧疚。如果老师用充满了希望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学生内心就会和积极的态度发生联结。

当学生开始对自己进行评判,那么,他的思维方向就会出现偏差,就会越来越远离如何改进完善这方面的思考,或者沉浸在负面情绪里,短时间内难以自拔。

正确的方式,要求老师学会引导学生接纳自己没有考好这个现实,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已经无可挽回的损失上面,而是将重点转移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接纳损失之后,心情才能尽快恢复平静,然后,老师才能和学生共同选择更有价值的方向进行探讨。在探讨之后,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去行动。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只有一个时刻最重要,那就是现在,它之所以最重要,因为它是我们唯一能够有力量的时刻。

无论学生考试考的如何,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沉浸于过去,不如迅速在当下采取行动。如何有效行动,那就看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效果如何了。

希望我们的高三老师能够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让学生采取更多有效的行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