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送她礼物她就不跟我玩了……”孩子的这些社交难题怎么办?

 长沙7喜 2020-10-20

为家长提供游戏化育儿指导

为孩子提供游戏化心理支持

孩子越大,与同龄小朋友的交往问题就越发复杂和有挑战性。我们总结了5-8岁孩子最难应对的同龄交往问题,希望我们的解答能为家长们帮助孩子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妈妈,她不跟我玩了怎么办?

问——

6岁半的女儿昨天从学校回家后,跟我说让我给她班里的一个女孩小A买条艾莎公主的裙子。我问为什么呀,孩子说:“小A是班里的女王,大家都得听她的。她说如果不给她买的话,她就不跟我玩了。”

我有点生气,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且告诉我女儿:真正的好朋友是不会这样对待你的。但说完之后,我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想请教老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回应孩子?

回答

妈妈的回应告诉了孩子一个重要的道理,但却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

我们首先来厘清:

孩子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是让妈妈买裙子吗?

显然不是。

孩子最担心的,是“她不跟我玩了”。

再翻译一下就是:孩子担心自己会因此失去朋友。

明确了这一点,在回应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争取做到三点:

1. 回应心情

2. 表明态度

3. 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首先是倾听,倾听孩子在诉说这件事时候的心情。孩子是迫切的?生气的?还是沮丧的?我们就先用相应的语气回应。比如:

啊?是吗?

她怎么这样呢?

哎呀,真是的……

这个是挺难办的……

等等。

具体遣词用句可能不同的人会不一样,这个没关系。重点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明白我的心情”。这是让谈话继续的基础。

千万不要指责孩子,不要说“她让你买你就买呀?!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呀?!”这类的话。

其次,表明我们对这件事的态度。这里有个技巧很重要——一定不要说教,要用“小伙伴”的方式来跟孩子沟通。

想象一下,假如孩子把这件事跟同龄朋友说,她的朋友会怎么回答呢?比如——

“要是我是你的话,我就不给她买。要是给她买了裙子,她又要别的东西怎么办?”

“要是我,我绝对不会这样对待我的朋友。”

“我觉得,她是在威胁咱们呀,这算什么朋友?”

……

类似的表达方式,像一个小伙伴一样,从孩子的立场,把自己思考方式呈现给孩子看,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也会有自己的思考。

最后,我们来解决孩子真正的担心——我会不会因此就没有朋友了?

还是用跟前面一样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先引导孩子自己想想办法——

如果小A真的不跟咱们玩了,你想想咱们还可以跟谁一起玩?

当然也可以直接提出建议:

如果小A真的不跟咱们玩了,咱们不是还可以跟宁宁玩吗?放了学,咱们可以邀请宁宁来咱们家玩。

还有隔壁的丁丁,昨天她妈妈还约我们周末一起去跳蹦床呢。

……

这样的沟通目的是引导孩子明白:我不是只有小A一个朋友,我还可以和别的孩子一起玩。

这个沟通过程中,我们传递的关键信息是:不用担心,你能找到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爸爸妈妈也会始终支持你,帮助你。

有人会问:万一孩子没有别朋友怎么办?

这就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了。

孩子为什么没朋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就不在这里展开讨论了,只提示两个方向:

第一,要多观察孩子在与同龄小伙伴玩耍时的状态,看看是否在社交技能方面有所欠缺,然后再想办法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第二,在社交方面,父母要扮演桥梁的角色,帮助孩子打开局面。比如主动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平日抽时间带几个孩子一起游戏等等。

原来的好朋友“变心”了……

问——

女儿刚上一年级。原来在幼儿园一起玩,一起上舞蹈班的小闺蜜,因为划片不同,去了不同的学校。昨天遇到小闺蜜,感觉对方明显对我们生疏和冷漠了,关注点都在新学校和新朋友身上。

我预感到,随着孩子长大,幼时的玩伴有的渐行渐远,类似的问题以后还会遇到,这时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做心理建设呢?

回答

如果你的女儿因此觉得难过,那么你认真安慰她的情绪就好。其实,也很有可能,你的女儿也在被新的朋友吸引,很快会开始新的友谊。

而父母能做的,就是顺应成长的自然规律,不要去干预,甚至强迫友谊。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博士在他关于儿童社交的书中专门讨论过类似的问题。他写道:

“随着孩子的成长,友谊也会改变。友谊的演变是因为孩子们在不断发展新的能力和兴趣。老朋友往往会被遗弃,就像龙虾蜕去外壳。

这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不好,而是因为他们不再像合适。这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发展过程。与此抗争是徒劳的。

孩子们会被那些更合适他们不断成长的新兴趣和新身份的人吸引。事实上,新的友谊可以是一个信号,说明孩子们正在成长。”

我不喜欢我儿子的朋友。

问——

儿子3年级,几个月前,我发现他在去同学小B家玩的时候,俩人一起去了便利店偷了些糖果。我非常生气,不准他再跟小B一起玩。

小B来自于一个与我们家完全不同的家庭,我特别担心小B会把我儿子带坏。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我发现他们在学校还是一起玩,关系还很好。我怎么做才能让儿子摆脱坏朋友的影响?什么时候他才能最终放弃这类朋友而去结交新朋友呢?*

回答

这个问题,我们请汤普森博士来回答——

我的回答可能会令你失望。答案是:只要小B还和你儿子在同一所学校,你的儿子就不会跟这个朋友断绝关系。

从你描述来看,你儿子和小B之间关系深厚。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就会对某个伙伴表现出特别的偏爱。作为父母,我们改变不了什么

你可以禁止儿子去拜访朋友,或者禁止他的朋友来你家,但是你不可能改变孩子友谊的发展方向。

那么怎么办呢?

换个方向来想,既然你的儿子与小B有那么深沉的友谊,你为什么非要与他为敌呢?为什么要强迫儿子在妈妈和朋友之间做出选择?有很多成年的咨询者告诉过我,当父母反对他们的友谊或批评他们朋友时,他们的心中充满怨恨。

你的担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你害怕小B会把你的孩子带坏。但是你真的认为自己的儿子仅仅只是个跟随者吗?在两个孩子中,真的只有小B有冒险的冲动吗?或许他俩在偷窃这件事上,是相互鼓励的呢。或许他俩对偷糖果的主意都感到很兴奋。

认为小B是事件的始作俑者,这只是你单方面的看法。难道你没有背着妈妈做过任何坏事吗?如果你从来没有,那你属于极少数的那类孩子。

大部分孩子都有突破限制、打破规则的需求,所以他们时不时会违背父母的要求。这是成长的一部分,而且他们经常与朋友一起这么干。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朋友存在的意义。(当然,朋友也会在冒险的时候相互督促,避免犯大错。)

怎么解决你的问题呢?你可以邀请小B来你家,这样你就可以监管孩子们的友情。你可以决定是否允许孩子们去商店,或者跟他们一起去。多花些时间与小B相处,直到你开始喜欢上他,或者至少能够理解为什么你儿子那么喜欢他。

你还提到你儿子的朋友来自与你的家庭完全不同的社会背景,那么我建议你尝试去结识他的妈妈。当她来你家接小B时,邀请她一起坐一会儿。

注意,不要因为孩子们的不良行为而抱怨她的孩子。我想你可以对她说:“当我们的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喜欢惹麻烦,我不得不看着他们点儿”。对方妈妈的回应可能会是你意想不到的。她可能会告诉你,她也抓到过他们做坏事。可能在她看来,在他们闯祸的时候,你的儿子是领导者,她的孩子只是跟班。

如果你和小B的妈妈慢慢关系不错了,你们可以多聊聊天,你们也都可以参与对孩子的监管,别让他们惹麻烦。如果能与小B的妈妈成为盟友,你的儿子会感激你接纳他与喜欢的人发展友情。

最终,支持孩子对友情的选择一定会比担心那些坏影响更重要。

孩子缺乏同理心,小伙伴都不喜欢和他玩。

问——

我觉得我儿子太不顾别人的感受了。昨天在楼下跟小朋友玩那种套在脚脖子上转着跳的玩具。我儿子不会,院里另一个小朋友会,并且愿意教他。那个孩子刚教了一点,我儿子就急躁的对那孩子大吼:“你快教我啊 !你快教啊!”把人家吓得往后退。

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我觉得孩子太不照顾别人的感受了,担心这样下去以后没人愿意跟他做朋友。昨天我严厉地批评了他。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

回答

首先来看看同理心是什么?

同理心是能够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视角来看问题,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这种能力,的确是社交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如何培养同理心,不是通过讲道理或者上课,而是要通过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1

要懂得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感受,孩子首先要能感受到自身情绪(尤其是恐惧,难过这类负情绪)的被认可和被接纳。

尤其是男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被教导要做“男子汉”,因而不允许表达情感,也丧失了体验内心丰富情感的机会。

因此,心理学家往往认为,对社交能力的锻炼,首先来自父母在亲子关系中与孩子相处的方式。

2

要给孩子展示同理心的机会,并多多鼓励他。

大部分情况下,同理心并不需要特殊训练。但是要给孩子机会来展示同理心,鼓励他表达同情就好,这是孩子的天性。

让孩子学习同理心的机会很多。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可以试试照料花草、动物、婴儿、老年人或残疾人。有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孩子的同理心。

3

多陪孩子玩打闹游戏。

“打闹游戏”与“同理心”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已经明确发现,打闹游戏能有效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同龄人中受欢迎的孩子很喜欢参与打闹游戏,常被 排挤的孩子则更容易诉诸暴力。

人缘好的孩子很容易区分玩闹和真正的攻击,而被排挤的孩子却难以区分。所以, 你和后者闹着玩时,他很可能捕捉不到准确的信息,因而误以为你想跟他打架。

——安东尼·佩列格里尼

(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教授)

佩列格里尼因此得出结论:打闹游戏对于提高孩子社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你跟孩子玩过“枕头大战”,“摸瞎子”,或者其他类似的追跑打闹优秀吗?在一场这样的游戏中,你和孩子不断经历情绪 亢奋和冷静的循环,非常有助于孩子学习控制激烈情绪。

另外,相比口头传授,在高质量的打闹游戏中,你和孩子频繁用眼神交流,并借此培养孩 子读懂和在意他人感受的能力,效率更高。

还有问题?

你最关心的儿童社交问题,

我们帮你直接问汤普森博士。

迈克尔·汤普森博士:

著名心理学家,咨询师,专长为儿童和家庭问题。在美国各地超过700所学校承担过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师的工作,有与儿童和青少年沟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丰富经验。陆续出版过多本关于男孩养育、儿童社交和情绪问题的专著。

游戏力工作翻译出版的汤普森博士的著作包括:

  • 《朋友还是敌人?儿童社交的爱与痛》

  • 《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

  • 《培养高情商男孩》

把你最关心的儿童社交问题在文末留言给我们。

我们会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视频采访的方式向汤普森博士提问。

提问还能收礼物哦!

提问留言点赞👍最多的前5位朋友将获得奇想国提供的绘本《小不点》一本

《小不点》是比利时绘本大师安·艾珀的作品,为父母做出了“如何倾听孩子”的最佳示范。

我们曾专门推荐过这本书。

复习点这里>>


经典课程招募中,识别👇图片了解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