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燥当道的时候,怎么防“秋天里的一把火”?

 牛妈古法育儿 2020-10-20

秋天的中后期,北方的朋友们,好多都“上火”了,嘴角开裂、口腔溃疡,有的还便秘。上火就吃祛火药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这个火是怎么来的。

01

秋天的火从哪儿来?

秋天中后期,气温已经明显降低,自然界已经没有火邪,反而是天气干燥,燥邪当令,称为秋燥。人感受秋燥之后,如果有诱因,就可能转化为火。可以说,从秋燥到上火,只差一粒“火种”。“干柴烈火”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来理解,当柴草已经非常干燥,给它一点儿火星,它就熊熊燃烧。

秋天的人们,因为秋燥,身体的津液损失很多,就像干柴,极易失火。防火的最好办法,是不给它提供火种,同时再滋润一下,这火就烧不起来了。

我们的身体需要规避的“火种”有哪些呢?

辛辣刺激

辣椒、胡椒、花椒等调味料都是辛温燥热的,有除湿的作用,在潮湿的南方比较盛行,所以川菜、湘菜常用这些作为佐料制作麻辣香锅、水煮鱼等,吃起来酣畅淋漓,开胃又除湿。但在干燥的北方秋冬季,这些调料就成了上火的“火种”。

“干货”食物

炒瓜子、五香花生米等炒制食物,水分很少,入口后就会继续损耗我们的津液。因为高温加热的原因,炒制后的食物温性也有所增强。而在炒制的时候,为了改善口感,也往往加入了香辛料,这些香辛料也是有温燥之性的。经常看到有的朋友,头一天磕瓜子,第二天就嘴角干裂、舌头生疮了。

出汗过多

汗液,也是津液的一种形式,而津液、血液、阴液都是相互转化的。中医经典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出汗过多,津液受损,还会造成血虚和阴虚。减少出汗,尤其是避免大汗淋漓,就是保护我们的津液。中医讲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收就是收敛,包括了减少出汗的意思。

看看自然界的植物是怎么收敛的?在秋季它的叶子变黄,脱落,水分损耗变少了,而多年生的植物根部的津液却很饱满,为来年的生长储备了营养。

秋燥的时候怕出汗,如果感冒了,需要发汗解表怎么办呢?比如,秋天有种感冒叫凉燥,其实是风寒感冒的一种。治疗的时候也要解表,但这时发汗的力量要轻一些,防止津液损失过多。有个方子叫杏苏散,有轻宣凉燥的作用,用的是温和发汗的苏叶来解表。学过妙手莲华小儿推拿的学员们也可以推风寒感冒穴方。

02

如何祛火?如何润燥?

大自然在秋天产生了燥邪,但是也馈赠了很多滋润的食物来保护人们。

树上长的水果,比如梨、苹果、橘子,地下长的块根,比如山药、藕等,都有滋阴生津的作用。

当然这些食物也分寒热,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选用或搭配。如果已经上火了,可以吃清热又生津的梨,但前提是脾胃要好,脾胃虚寒的人吃梨后会腹泻或肚子疼。

通过食材之间的合理搭配,也能让梨既发挥清热作用,又不伤脾胃

雪梨莲藕山药汤

主料:雪花梨、莲藕、山药各等份

辅料:胡萝卜、生姜、油、盐等,生姜用量宜少,胡萝卜、油、盐可以不加。

做法:

1、雪花梨不去皮,莲藕、山药、胡萝卜去皮切片,姜切成丝。

2、炒锅烧热,倒一点点油,放姜丝爆香,下胡萝卜略炒,加开水,移入砂锅中。

3、煮开后放入主料莲藕、山药,小火煮二十分钟即可,出锅前加点盐,味道鲜美。

比较简单的做法是以上材料切后直接炖汤,不加油盐,虽然味道淡,仍然很养生。

特点:主料增加了雪花梨,有清热作用,适合已经上火的人。有健脾的莲藕、山药,还有少量温性的生姜,就不怕梨的寒性伤脾胃了。这就能在清热祛火的同时,兼顾滋阴、保护脾胃方。

如果没有上火,只是想预防秋燥,补充点津液,可以用以下这道源自经典粤菜的山药莲藕汤。因为广东天气炎热,人出汗多,所以广东人最懂得补充津液。

莲藕山药汤

主料:莲藕、山药等份

辅料:胡萝卜、生姜、油、盐等,辅料用量宜少,或者不加。

做法参考上面的“雪梨莲藕山药汤”。

特点:在秋季,新鲜的莲藕和山药肥厚多汁,是滋阴健脾的好食材,这个汤不寒不热,适合没上火的人。

03

最怕秋燥的阴虚体质如何祛火?

如果身体平时就津液不足,遇上秋燥的天气,就特别难熬,最怕秋燥。

津液属阴,津液不足的人又称为阴虚体质,表现为体型干瘦,口干、爱喝水,手心热,容易上火。

阴阳本来是互相制约的,正常人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如果阴虚了,对阳的制约能力减弱,即水不制火,平衡被打破,就成了阴虚火旺。阴虚质的人如果在秋季不注意养生,会进一步损伤津液,阴越虚则火越旺。

所以,阴虚质的人常常在这个季节来一场“秋天里的一把火”。已经上火了,当然可以祛火,但还远远不够。

祛火的药物,比如三黄片、牛黄解毒片,常常既伤津液,又伤脾胃,要慎用。津液和脾胃受伤,即使火下去了,还是容易复燃。必须在祛火的同时,兼顾滋阴、保护脾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