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应收账款如何计提坏账?/捞干货

 xuwhmec 2020-10-20

对 于广大工商企业而言,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无疑是新金融工具准则带来的一大重要变化。尤其是对于应收账款中的 “好账”,坏账准备究竟要不要提、该怎么提、实务影响有多大,已成为实务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问题,简要谈谈我们的看法,希望起到抛砖 引玉的作用。问:“已发生损失法”改进为“预期损失法”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会增加吗?

换言之,“好账”也要考虑计提“坏账”准备。对于这些好账而言,不仅坏账准备计提时间上“更早了”,而且在较早的会计期间内看起来“更多了”。

Q&A

答:不是。所谓好、坏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相互转化的,坏账都可能从良,谁能担保好账一定不会失足?设想一下,如果企业把好账干净地出售给第三方,是不是也要参考其未来变坏的概率给予相应的折扣?换言之,无论你提或不提准备,损失就在那里,不增也不减。从这个意义上说,预期损失法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现实。问:新旧准则转换时,如果补提坏账准备,会不会影响本年的业绩考核?

Q&A

答:这其实是一个概念性问题。顾名思义,已发生信用损失法下,应收账款只有“变坏”后才需要计提准备。不少情形下,虽然“有没有变坏”在单独评估时渊深难测,但在组合评估时却是洞若观火,这就是著名的“大数法则”。举 个例子:经济危机中,某企业收到上级下达的10%裁员指标,一周后决定名单,而该企业一共只有10人。可是裁谁好呢?看你也不像,看他也不像,个个都是好 员工,即使抓阄决定,每个人“中枪”的概率也只有10%,属于“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项(单独评估中没有证据表明发生减值)。但是,从企业整体出发,却注 定了总有一个倒霉蛋将于一周后浮出水面(组合评估中有证据表明其中10%发生减值)。所以,站在不同的台阶上,看见了不同的风景。

Q&A

答:不完全一样。旧准则下的组合评估仅仅针对已发生损失,而新准则下的组合评估还包括预期损失。在上一问中,难道说一个“坏人”浮出水面后,其余九个“好人”果真高枕无忧了吗?

Q&A

答:需要考虑,亲兄弟,明算账。当然,如果控股股东实力雄厚,以往经常关照和支持兄弟公司,集团内部存在严密有效的财务管理的话,也可以考虑控股股东提供隐性担保的作用。问:如果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坏账,是否需要考虑计提预期信用损失?

Q&A

答:取决于应收账款的实际利率是否为零,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新收入准则的要求。

实 务中,对于预期一年内收款的应收账款而言,往往不包括或者可以不考虑重大融资成分,因此应收账款的初始入账金额就是交易价格,这意味着实际利率通常为零。 在此前提下,假设客户意外拖期,但预期仍能全额回款的话,由于实际利率为零,经过折现后的交易价格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货币时间价值上的损失不会反映为 会计意义上的坏账损失。问: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提出了复杂的“三阶段法”,即便金融企业也颇感压力。对于广大工商企业而言,新准则有没有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法?

Q&A

答:可以。账龄或逾期的天数的长短通常意味着不同的坏账风险,账龄或逾期天数越长,坏账损失可能越高,以此为基础估计未来坏账发生的概率或金额相对简便易行。

Q&A

答: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惊人地相似。实务上,企业应考虑结合历史经验数据以及外部经济数据,避免“天马行空”似的主观判断。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观察过去不同经济周期时的历史损失率,分析未来可能比较接近历史上哪一个阶段,由此进行前瞻性调整。

Q&A

答:需要考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客户群体往往预示了不同的信用风险特征。例如,不同行业的客户的风险可能不同,不同地域的企业的风险可能不同,大客户和小客户的风险可能不同,批发和零售客户的风险也可能有差异。因此,只有将应收账款划分在具有相似风险特征的组合中加以分析才更能揭示客观规律。问:运用账龄/逾期天数分析法时,时间段是否划分得越细越好?

Q&A

答:企业向大量经销商销售产品,应收账款单笔金额小而分散,企业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笔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进行单独跟踪。企业根据历史经验,判断“账龄”是该应收账款组合的重要信用风险特征,故使用账龄构造信用风险矩阵。

企业观察并汇总了过去四年的账龄分布的情况:

第二步(迁徙率计算)

3.webp.jpg

第三步(损失率计算)

4.webp.jpg

企业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将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在历史损失经验基础上反映当前预期,企业基于以往经验和判断,预计三年以下账龄的预期损失率很可能比历史损失率提高5%,最终得到20X7年末预期损失率和预期损失准备如下:

Q&A答:这是《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第八十七条的要求,目的在于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敞口并了解其重大信用风险集中度。其中,“信用风险等级”是指基于金融工具发生违约的风险对信用风险划分的等级。

6.webp.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