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票据充量显示出银行的低风险偏好?

 昵称72020678 2020-10-20

文 | 张婧 

长沙银行投资经理,看懂经济写作营第6期成员

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了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其中表内票据融资增量5,160亿元,同比多增4,813亿;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786亿元,同比多增2,349亿元。相比实际贷款的增加,不少机构认为票据融资的高企恰恰显示出银行的风险偏好持续收缩,虽然社融数据较上月出现巨大反转,但事实上是否是企业实际需求增加以及银行偏好改变还犹未可知。

  ◆  

一、什么是票据融资

票据融资,是指票据持有人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支付给收款人的一项银行授信业务,是企业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品交易而向银行提出的金融需求。票据一经贴现便归贴现银行所有,贴现银行到期可凭票直接向承兑银行收取票款。

票据可以分为汇票、本票和支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定义,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的出票人必须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并且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汇票上应该记载付款日期,没记载日期的即为见票即付,付款日期通常有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或者见票后定期付款等。

汇票又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的出票人为银行,商业汇票的出票人为非银行。根据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可以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而给予的信用支持,由银行直接承兑因此信用效力较强,而商业承兑汇票则是由银行以外的主体进行承兑,信用效力较银行承兑汇票弱。在汇票业务中共涉及三个主体,即购货人、卖货人及承兑人。

本票是指发票人自己于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的票据,是由出票人本人承担付款责任,无须委托他人付款,所以本票无须承兑就能保证付款,这是与汇票的最大区别,本票的出票人必须具有支付本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并保证支付。本票涉及的主体主要有两个,即出票人及收款人,通常为买卖货物的双方。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其中银行只作为付款人并要求出票人的账户中存有足额的现金,如出票人账户现金不足便会支付失败出现空头支票,因此其中并不涉及任何的信用支持问题。

和银行相关并涉及信用支持的业务主要在于银行承兑汇票。

  ◆  

二、企业如何进行票据融资

银行承兑汇票的主要业务过程为首先买卖双方签订购货合同并在合同中注明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结算,付款方按照合同的约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并办理相关的手续,收款方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之前向银行申请承兑。由于交易付款的风险暂时由买货方转移到银行,因此银行需要买货方具有一定的信用实力。买货方需要事先在银行申请票据授信额度,申请额度时银行会对该企业进行授信审查,如果信用风险过大可能无法申请到信用额度。银行对于企业票据授信额度有一定的限制,信用级别越高则额度相对越大。此外银行还会要求部分企业存入票据金额等值或者票据金额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作为信用缓释,因此可以看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其实质上是一项信用业务。

图1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流程

  ◆  

三、票据融资和贷款的区别

银行承兑汇票对于银行的主要影响在于需要为买货方提前垫付账款,相当于银行借给企业一笔短期的款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此外第九十一条规定,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于汇票到期日未能足额交存票款时,承兑银行除了凭票向持票人无条件付款外,对出票人尚未支付的汇票金额按照每天万分之五计收利息。 近期由于电子汇票的普及,使得票据的期限较原来纸质票据有所延长。从风险的角度上看,票据和贷款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

1、期限不同。票据和贷款最主要的区别则在于期限问题,贷款的期限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此外还可以展期,票据由于法律赋予了刚性的到期日因此最长期限不会超过票据的到期日,大大降低了企业违约的风险。

2、利息支付时间不同。贷款中一般为先发放本金,后偿付利息。而票据在贴现时银行便扣收了利息和手续费,因此不存在不支付利息的情况。

3、流动性不同。银行在放出一笔贷款之后,该贷款无法出售转让,而《支付结算办法》中规定贴现银行可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其他银行转贴现,也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因此票据的流动性大大高于贷款。

总体说来,银行选择票据对企业进行融资确实大大降低了风险,而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过多的使用票据融资有债务短期化的倾向,会加重企业的短期偿债压力,并不利于企业债务结构的优化。当然企业在资金周转不灵时利用票据进行缓解资金压力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  

四、影响票据融资的多重因素

图2 新增票据融资同PPI走势关系对比

票据融资中包含贴现的票据和未贴现票据两类,其中贴现票据需要占用信贷额度,因此也被归为贷款一项算是表内融资,而未贴现票据不需要占用额度因此被归为表外融资计入社融。由于贴现票据需要占用贷款额度,而银行的贷款额度是有限制的,因此贴现票据融资的变化最能体现银行风险偏好的变化。当经济下行信用风险高企,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更可能倾向于短期贷款或者票据这类风险较低的放贷方式,因此票据融资的规模便有显著增长;当经济整体向好时银行风险偏好抬升则可能更多发放长期贷款。

从图2中可以看出近年来票据融资的新增额同PPI同比增速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反向变化趋势,PPI作为实体经济的一大风向标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从2017年初开始PPI同比增速便持续下滑,从6.9%一路下滑至当前的0.1%,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大。而相反的是票据融资增量却持续上行,与其他各类融资渠道如股票、委托贷款等形成鲜明对比,目前新增表内票据融资额处于历史较高的5,160亿规模。

除了经济因素对于票据融资的影响之外,作为固收产品,利差的变化也给票据提供了充分的套利机会。据市场报道,1月由于结构性存款和贴现率之间的息差较大,扣除各种费用之后贸易商仍然可以从购买结构性存款同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之间赚取高额的息差。而对于银行来说,因为汇票可以向央行进行再贴现,如果企业发现了套利的机会势必也会带来银行的套利机会。银行在向企业收取了贴现利息之后再将已贴现未到期票据向央行进行再贴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便无需等待企业回款便可从中获得无风险收益。

例如,银行向企业收取的票据贴现率为2.7%,正常情况下银行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向企业收回垫款,少则几周多则几月,但如果银行将已贴现汇票立刻向央行进行再贴现,那么在较短的时间内银行便可以获取无风险利息而无需承担企业的信用风险。目前央行的再贴现率为2.25%,只要银行向企业收取的贴现利率能够覆盖再贴现利息以及其他手续费,那么银行便可以进行无风险套利。按照2.7%的贴现率,银行可以获取最多45个BP的套利利润。

如果息差持续的时间较长,那么银行便可长期进行套利,这样带来的收益可能远远大于单纯的贴现票据所带来的收益,最关键的在于整个过程中银行无需承担任何的信用风险,还可提高资金流通的效率。上述银行只要进行6笔这样45BP息差的套利便可获得与承担信用风险下2.7%同样的收益。但这种套利行为导致的票据融资额增加并不代表实体的真实融资,也并不代表银行真实风险偏好的回升。

在实体经济较差的情况下,由于本身业务的萎缩,因此实体企业可能更倾向于用这种所谓的无风险模式去获取一些额外的收益,从而也带来了银行的套利行为。从图3可以看出,票据融资大幅飙升的同时,再贴现余额也出现更大幅度的飙升,而在2016年之前,虽然新增票据融资额波动较大,但再贴现余额的变化并不大,因此很难说目前的高票据融资是由实体的真实需求所导致的。

图3 票据融资增量与再贴现余额的走势对比

2017年开始电子汇票的普及不仅规范了票据市场同时也给票据的流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经历了2016及2017年的大力整改之后,目前票据市场较之前更为规范,市场本身的风险有所降低,票据造假得到了一定遏制,未来票据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目前经济下行持续承压,且当前信用风险高发,银行对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非常谨慎。前些天《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确实也给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毕竟银行作为自主经营的主体,还是需要谨慎对待目前高发的信用风险,对于风险相对较低的票据融资更加偏爱也是情有可原,毕竟面对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央妈这些强势机构,银行这类弱势群体还是要低低头,偶尔用票据充充数也是人之常情啊!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  end  >

如果您对本文有好的想法,就留下您的宝贵建议吧!

看懂经济热文   点击即可查看

1、民企融资难或因这份文件得到实质改变!

2、历史上的贸易摩擦

3、15年,周小川留下了什么?

4、总算明白京东为啥27亿买下翠宫饭店了!

5、吃着车厘子、泡着温泉、看着流浪地球:2019年春节折射出消费的变迁

5、怎样的IT工作才会让金融高层领导满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