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42)——苏轼(下)

 徐子曰 2020-10-20

第四十二讲、苏轼(下)

来到黄州的时候,从仕途上来讲,苏轼是到了人生的低谷。然而,按照道家的理论,“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不幸之中,也有着些许的幸运,这幸运,就是苏轼在文学作品上的大爆发。

当时的黄州,还只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小城镇,苏轼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城外得到了十多亩土地,他在这里建了几间房子,开垦了土地,种了树,养了鱼。虽然生活上比较贫苦了,但是,精神上却没有看出一点点消沉的样子。因为自己的家在个小山坡上,他给自己起了个“东坡居士”的号,本来只是间小小的草房,他也给起了个雅号叫“雪堂”,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

在这里,有很多的朋友:有和尚、有农夫,自然,更多的还是文人。他有个朋友叫陈季常,因为在家里好像有点怕老婆,苏轼就给他写了首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从这首开玩笑的诗中,外卖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此时并没有因为之前的打击而沉沦,此时的他,心态还是很好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也因为这首诗,人们知道了“河东狮孔”是怕老婆的代称了,也让他这个朋友,成了千古闻名的红人了。

当然,苏轼并非只是写写这些玩笑之作,他的代表作,基本上都是出现在黄州这个时期。比如咱们最熟悉的他的豪放词的代表作品: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那一年的七月十六日晚上,苏轼和几个朋友来到江上游玩。这时候清风在江面上缓缓吹来,水面平静无波。几个朋友喝酒吟诗很是快乐。他们看到东山上升起了一轮明月,白色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水光月光雾气连在一起。如此美景,有酒怎么能没有诗呢?于是,有人吹箫,有人唱诗,苏轼想起了几百年前的赤壁之战,曹操也好,周瑜也罢,都曾经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而自己,空有才华却在这黄州做起了农夫,心中感慨油然而发,就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前赤壁赋》,咱们节选几段来感受一下: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在这个时期,苏轼还写了一篇非常短的游记,叫做《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也被选入了课本: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深更半夜,苏轼去承天寺寻找朋友张怀民。为什么呢?想来还是因为心中有苦闷、有烦恼,但是,当和朋友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看到了院子里的美景,一切都烟消云散,那个乐观豁达的苏轼,就又回来了。

苏轼的乐观豁达,不仅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他日常生活中,咱们也能体会到。

之前咱们说过,苏轼是个美食家。到了黄州,他对美食的热爱依旧没有放弃。他继续教邻居们做东坡肉,还发明了东坡鱼和东坡汤。

东坡鱼是把鲤鱼用冷水洗干净,里外抹上盐,鱼肚子里塞上白菜心。然后放在锅里煎,煎到半熟时,再放姜片,小葱,咸萝卜汁和酒。等快熟的时候在放几片橘子皮,就好了。

咱们为什么要说这个呢?你想啊,咱们常常说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茶饭不思,苏轼又心情去研究怎么做美食,说明他还是很看得开,很快乐的。当然,这时候的苏轼,还练瑜伽炼仙丹,加上写诗作文交朋友,他在黄州的生活,还是充实快乐的。

风水轮流转。48岁的时候,苏轼的好运终于来了。他被调回了朝廷,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这时候的苏轼,在皇上身边,帮皇上起草诏书,充当某些问题的顾问,一时之间,也算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了。然而,苏轼的性格还是决定了他的前途不可能飞黄腾达的,在新党和旧党的斗争中,无论哪一派上台,他都是被边缘化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太耿直了。王安石的新党在台上时,他说新党的政策不是都好,有很多东西伤害了百姓伤害了国家,于是被排挤;司马光的旧党上台之后,废除新法,他又说不应该全部废除,因为有些政策还是很好的,于是又被排挤。所以,苏轼的好日子过了没几年,他就主动提出要去做地方官,可能他觉得,既然我改变不了什么,那干脆就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天高皇帝远,图个清静拉倒了。于是他又去了杭州等地,过了几年平静的生活。只可惜啊,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啊,在苏轼62岁的时候,新党再次上台,苏轼成为了被打击的对象。先是被贬官到广东,之后,又被贬到了海南岛。你可能要说了,去海南多好啊!风景如画四季如春的,还有荔枝吃有海鲜吃!这是你不知道宋朝时候的海南是什么样子的!那时候的海南可是蛮荒之地,瘴疠横行,又和大陆隔着海,去海南,基本上就是有去无回的。不是过海时出危险,就是去了之后生病而死。这时候的苏轼是抱着必死之心的,自己已经年过花甲,身体精力就经不起折腾了啊。所以他准备带着儿子去,目的很明显,一旦自己死了,有个人为自己收尸啊。好在苏轼的运气还是不错的。他平安地到达了海南,而且平安的活了下来。

在广东和海南时,虽然生活很苦,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苏轼还是很乐观的。这一点,从他的一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个世界上,能有美食吃,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吗?在苏轼到了海南的三年之后,宋徽宗当了皇上,天下大赦,苏轼也被赦免了。他终于可以会京城了。不过,这次老天爷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回来的路上,当他走到常州的时候,生了病,一代文豪,一个千年一遇的天才,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苏轼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谥号“文忠”,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