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修订版】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5)孟子和《孟子》

 徐子曰 2020-10-20

本次特别修订,加入了拓展部分,让孩子能够在了解中国文学的同时,了解一些西方文化,做到融会贯通,全面发展。

本课程意在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掌握中国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学会中小学必备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通过讨论的形式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一课在手,语文全有。

线下课程同时配合研学。每季度走进文化名城(第一季绍兴、苏州、杭州),实地研究学习古代名人们的作品,学习他们的风范!

第五讲、孟子和《孟子》

上面这四个字,“仁者无敌”,咱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可是,你知道“仁者无敌”这个词是哪里来的吗?

这是咱们战国时期的儒家大师、亚圣——孟子老先生说的。

说到孟子,咱们总是会想到《孟母三迁》的故事,《三字经》里面也曾经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那么,孟母三迁到底是怎么样的故事呢?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ă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之,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还有一个故事,说孟子有一天读书回来,正在织布的母亲就问,今天学习怎么样啊?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个样子。他母亲一听,就立即抄起剪刀,把正在织的布给剪断了。孟子吓了一跳,赶紧问母亲这是为什么?他母亲说:“你荒废学业,不好好学习,就好像我剪断这个布匹一样。自古以来,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学多问才能增长知识,才能给以后打下基础。你现在荒废了学业,以后就得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你学习是为了以后的生存,和我现在织布为生是同样的道理。假如我现在半途而废不织布了,那么,以后你靠什么穿衣服?咱们靠什么吃饭?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学习,放松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以后不做强盗小偷也就只能做下贱的事情被人奴役了!”孟子听完母亲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从此之后,认真学习,每天都有进步,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学者,成为了圣人。

学习了上面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为什么孟子的母亲会有这样的举动呢?

咱们还是要从孟子的身世说起。

孟子,名轲,字子舆。他的祖先是鲁国的贵族,母亲也是出身于书香门第,所以,孟子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后来,孟子又跟随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学习,经过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代大儒,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成就,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所以,儒家思想被称为“孔孟之道,”人们称孔子和孟子为“孔孟”,又把孟子成为“亚圣”。据史书记载,孟子学成之后,也曾经到很多国家去周游,推广自己的思想学说。但是,当时是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关心的是怎么取得战争的胜利。当时,秦国任用的是商鞅,让他变法来富国强兵;楚国任用的军事家吴起,靠战法来战胜弱敌;齐国任用孙膑、田忌等人来训练军队。你看,这些人都是军事人才,可孟子呢?孟子宣扬的是儒家思想,是要施仁政,和当时的情况格格不入,所以,没有哪个国王喜欢孟子,任用孟子。这老先生没有办法,只好回到家乡,专心写书教学生了。后来,他的思想被学生们汇集成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孟子》。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和他的弟子们,把自己的言行和一生的思想都记载在了《孟子》这本书里面。他的主要思想,还是“仁”。他主张国王要实行“仁政”才能成为天下之王,什么是“仁政”呢?就是要减轻对百姓的刑罚,减少对百姓征税,让老百姓能够有自己的土地、房子,能够生有所养死而无憾,达到安居乐业。所以他曾经告诉梁惠王说“仁者无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在中国,凡是实行仁政的时候,国家就富强,社会就稳定,百姓就幸福。不实行仁政实行暴政的时候,老百姓就造反,这个朝代很快就灭亡了。

思考:你能举出证明上面这句话的历史事实吗?

孟子还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所说的“民本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说:“百姓是地位最高的,江山社稷国家政权排在第二位,国君在这三个里面地位是最低的。”这种“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咱们中国古代是非常先进的思想,因为一般人都觉得国君是最重要的,是代表上天来统治百姓的。

孟子还有个著名的理论,就是“性善论”。他说: “yǐn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shuò我也,我固有之也。”

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孟子老先生认为,“仁、义、礼、智”这些好的品德是人类本来就有的,也就是说,人生来就是善良的,是好的。

讨论:既然人之初性本善,那为什么有很多人变成坏人了呢?

《孟子》文章特点。

孟子的散文有个特点,就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在强大的气势下,非常具有鼓动性,让人看了自然而然地就会相信他的理论,比方说下面这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从天时地利人和谈起,步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想得道,就要人和,也就是要施行仁政,这样,可以战无不胜,可以王天下,一下子就能击中人心。读起来也是一气呵成,仔细体会,能够感受出孟子说这些话时的气势和自信。

孟子的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比喻,比如咱们常常提到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是从他的《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中来的。

他还常常用一些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比如说咱们熟悉的《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都成为了成语,流传下来。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多读些孟子的文章,对以后写议论文还是很有好处的。

【拓展】

柏拉图

大概和咱们的孟子同一时期,古希腊出了个著名的哲学家,叫柏拉图。他是希腊,甚至是整个西方文化世界里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的贵族家庭,据说,他的祖先是雅典的国王。小时候的柏拉图就表现出了各方面的天赋,后来,他跟随著名的苏格拉底学习,成为了苏格拉底最重要的学生。等苏格拉底去世之后,他因为对政治失望,开始到意大利、埃及等国家游历、学习。等回到祖国之后,他开办了一所柏拉图学院,开始招收,教授学生。柏拉图学院存在了900多年,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其中就有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的著名作品是《理想国》。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个理想的国家:国家规模适中,人们站在城市里的最高处可以将全国尽收眼底,国家里的人都互相认识。这有点像咱们中国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了。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所以他把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都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白正义的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有财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理想国还很重视教育,因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柏拉图甚至设想在建国之初就把所有10岁以上的人遣送出国,因为他们已受到旧文化的熏染,难以改变。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音乐、体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教育内容要经严格选择,荷马赫西俄德的史诗以及悲剧诗人们的作品,一律不准传入国境,因为它们会毒害青年的心灵。柏拉图自称这是“第一等好”的理想国,其他的政体都是这一理想政体的蜕变。理想政体由于婚配的不善引起3个等级的混杂,导致争斗,军人政体随之兴起。军人政体中少数握有权势者聚敛财富形成寡头政体。贫富矛盾的尖锐化导致民众的革命,产生民主政体。民主政体发展到极端时又会被僭主政体所取代。

柏拉图有很多名言一直流传到现在,比如:

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

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知识要点】

【作业】

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解释加点的字。

其子而往视之               以为无而舍之者               

无益              

2、翻译句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之者

二、孟子提出了“性善论”,有人说让人变坏的原因是环境,根据课上的讨论,谈谈你认为的环境对人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300字左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