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精讲精练(2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徐子曰 2020-10-20
采薇(节选)
读了这么多的诗,你有没有想过,咱们中国最早的诗歌是哪一首?咱们中国最早的诗集又是什么呢?
说到中国最早的诗歌,一般都认为是这首《弹dàn歌》,全诗只有短短的八个字,咱们先来体会一下: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
这首小诗是黄帝时期的歌谣,描写的是古人打猎的过程,砍断竹子,把竹子接在一起(做成弹弓),发射弹丸,追逐禽兽。宍就是肉,指野兽、猎物。读了之后,你感觉怎么样?
再来说咱们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是咱们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里面一共有305篇诗歌,所以它有另一个名字就叫《诗三百》。这些诗歌都是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时候创作的,算起来至少也有2600年以上了,最古老的要有3200多年了。据说本来这些诗歌的数量要多得多,是咱们的孔子老先生删定的,就是说是孔子通过筛选删除了一些他认为不好的,剩下了这些诗歌。
《诗经》中诗歌的作者
你要问这些诗是谁写的呢?都是从哪里收集来的呢?告诉你啊,这些诗歌里大部分都是老百姓创作的民歌,有小部分是当时的官员们写的。当时啊,官府里有专门的人负责到民间去收集这些歌谣,这些人叫“采诗官”,收集好了后上报给朝廷,给国王看。但是这些采诗官人数有限,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数量不高,所以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朝廷有规定,六十岁以上的男的,五十岁以上的女的,如果没有子女养他们,朝廷就给他们养老,(比咱们现在先进多了啊!)发给他们衣服和食品,这些人作为回报,就要去收集民间的诗歌、歌谣上报给朝廷。
编写《诗经》的原因
朝廷为什么要收集这些诗歌呢?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用啊,你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因为啊,民间的诗歌也好,歌谣也好,最能够直接表现出老百姓的心声,能够让国王知道自己的政策是不是被老百姓接受,自己这个国王老百姓是不是喜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国王就自己改正错误。按照古人文雅的说法,就是“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中诗歌的分类
《诗经》这本书,分成三个部分:风、雅、颂。咱们现在说一个人附庸风雅,就是从这里来的。
风是国风,一共有15个国家的,那时候咱们中国的大地上有很多小的诸侯国,最多时据说有800个,这些诸侯国里的民俗歌谣,被收集起来,就成了《诗经》里所谓的“国风”。这些诗歌绝大部分都是老百姓创作的。国风里的诗歌,也被认为是文学成就最高的。
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雅的意思是“正”,所以《诗经》里的雅乐就是正乐,是典范的音乐。按咱们现在的音乐来说,大雅和小雅就相当于高雅音乐,比如歌剧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啊之类的。而国风呢,就相当于摇滚啊,嘻哈说唱啊之类的,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据说,大雅和小雅要用咱们西北地方的口音来念才对,因为那时候周朝的都城在咱们现在的西安附近,陕西话是当时的官方语言,你听听阿宝的歌就知道了。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这种音乐是宗庙里祭祀时候用的音乐,是歌功颂德的。
《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里有三种表现手法,叫做赋、比、兴。这是写诗的方法,技巧。
什么是赋呢?宋代的朱熹说是“直指其名,直叙其事者”,也就是说直接叙述,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记叙”。比如说“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比,实际上就是咱们现在的比喻。也就是说,三千年前,古人就会写比喻句了啊。
兴,有点复杂了,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就是作者如果要说A,先说个跟A有点关系的B,像比较熟悉的《关雎》这首诗,作者是要写后妃的美德也好,还是要写个爱情也好,一开始先不说,先写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然后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按照钱穆老先生的解释,鸠是鸽子,鸽子是成双成对在一起的,从鸽子就能想到女孩,想到其他的。
上面说的风、雅、颂、赋、比、兴,合起来叫诗经六义。这个你要记住。
孔子说《诗经》里的诗要多读,“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事父,可以事君,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就是说读了《诗经》,可以受到启发,可以明白人生观,可以明白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即使有怨恨也能怨恨的得当,可以学会怎么侍奉父亲、君主,还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鸟兽鱼虫。这真是不得了啊。
那好吧,咱们接下来就读一下选自《小雅》的《采薇》中的一部分,体会一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是《诗经》里的名篇。它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主人公是戍守边疆的士兵,诗歌用他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最后一章用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咱们今天读的,就是最后一章。
先来说说采薇。薇是一种植物,学名叫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都可以吃,所以古人经常采摘了做食物。跟采薇相关最著名的事情,是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故事。当年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孤竹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二人忠于商朝,认为背叛先祖是可耻的事情,所以不吃周朝的粮食。他们到了首阳山隐居,就靠采薇生活,最终饿死。他们这种忠于祖国、抱节守志的精神赢得了历代仁人志士的尊敬。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昔是过去从前的意思。这个字在很多古诗词中都出现过,比如“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再比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等。往指主人公当初前往从军。依依是形容柳丝轻轻随风飘曳的样子。同时,杨柳作为特殊的诗歌意象,也表现了主人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句诗的意思是:回想当初我出征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飘。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思在这里的意思要特别注意,它只是个语气词,没有实在的意义。雨在这里读作yù,是名词作动词,雨雪就是下雪。霏霏指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如今我在回来的路上,大雪纷纷漫天飘。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迟迟是迟缓的样子。载的意思又要特别注意了,是则,又的意思。同样的情况在成语“载歌载舞”中也会出现。这句诗的意思是:大雪中道路泥泞,走得很慢,而且我是又渴又饿。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莫的意思是没有人,没有谁。主人公最后说:我的心里很伤悲啊,没有人知道我的悲哀。
在这一段中,主人公在春光灿烂中随军远征,又在大雪纷飞的寒冬回到家乡,走的时候也许有家人送他,现在回来了,家里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了呢?会有家人热情的接待他吗,还是家里已经因为战乱早就没有人了?诗中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只看到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作者通过描写当年出征和此时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真题演练】
1.《采薇》选自诗经,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依依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诗经》在先秦时不称,而是称   诗三百,《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4.《诗经》主要收集了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5.《诗经》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故可以说《诗经》奠定了我国诗歌               传统。
6.《诗经》六义是指              与赋比兴。
7.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载渴载饥一句中的都是语助词。
8.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2)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3)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4)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5)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6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7)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8)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9)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0)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1)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2)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3)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4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5)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6)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7)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8)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19)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20)

告诉朋友你“在看”,我让你“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