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书韵闲话 2020-10-20
书韵闲话
文史  教育  时事  生活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678—740年),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作为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草根出生,人品高洁,秉公守正,刚直不阿,他主张任人唯贤,敢于谏言,勇于与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他是史上贤相名相,一直为后人所景仰。

他作为诗人,其诗风清新雅致,语言简练质朴,富含人生哲理,他的诗文结集为《曲江集》一书,此书为唐代诗文精华之一。他是文坛巨子,众多名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 送韦城李少府》)、“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等至今为世人所传诵。

他曾遭小人谗谤与排挤而被贬,后来唐玄宗懊悔不已。他被贬后,曾作《感遇十二首》以抒发自己对世事的忧思与人生感悟,上述一诗为其中的第一首。在此诗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自比兰桂,表达了自己听从内心、不求人知、洁身自好、超越尘世的情怀:春天,兰草翠叶繁盛;秋天,桂花皎洁香远。世间草木欣欣以向荣,只是自然顺应美好季节!兰桂哪里会知道,深居山林的隐者因闻到自己的芳香而满怀喜悦?草木生机盎然、芳香四溢源于本性,哪里会有心,想得到世人的折取与观赏呢?!

“草木有本心”,“本心”便是天性、本性、良知与道心,无迹无痕,微妙难明,然而无时无刻不在,无时无刻不起作用,宇宙万物“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便是本心的力量。

人亦有本心,我想王阳明先生“无善无恶心之体” 讲的便是这种本心,这本心不垢不净,无善无恶;阳明先生还说“有善有恶意之动”,善恶、凡圣只在一念之间,在迷悟之间,在人的境界之高低;再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便是本心,我们的本心能知善恶,能生出宇宙万法,“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便是人之本心的彰显;又说“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便是人修养心性、超凡脱俗、除恶扬善的过程。上述“四诀”便是阳明先生心学之精髓。

草木有本心,遵从本心,不求人知,才有真功德!我想诗人张九龄就是这样的人。据说,梁武帝萧衍(464—549年),造寺、度僧、讲经说法,禅宗达摩祖师却说他没有功德,因为他执着功德。佛教倡导布施要不求人知,布施做到“三轮体空”,即做到不执着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才有真功德。

我们读书、教书、育人,做工作、干事业、服务社会,应该听从本心的呼唤,爱你所爱,学你所学,行你所行,不求人知,不做“两面人”,但求忠诚老实、光明磊落,对得起初心与本心。

草木有本心,遵从本心,洁身自好,才是真君子!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莲是真君子,诗人张九龄亦是真君子,值得我们赞扬、学习。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一个阳奉阴违的人,常常都有太多的利欲与私心,都不会是真君子。“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心底无私方能天地宽!人的本心原本清洁无染,人虽处名利世界,但只要“时时勤拂拭”,也能一尘不染!

然而,“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如何改过?“过由心造,亦由心改”(《了凡四训》)。“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要发勇心”,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在其劝善书《了凡四训》中提出的改过三步骤,人若有知耻心、敬畏心,方会有勇猛心去改过。我们遵照这三个步骤去改过,就是一个为善去恶的格物过程,就是对心用功、寻回自己本心与良知的过程。

草木有本心,遵从本心,超越尘世,才算真解放!诗人张九龄就是这种自我解放的人。我们的本心、我们的自性原本洁净无垢,可是由于人的贪欲、嗔恚与愚痴,常被玷污,于是我们执着物我,因而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与痛苦,哪里会有心灵的自由与解放?然而,宇宙万物因缘生灭,缘起性空,哪里会有不变的我、不变的物呢?遵从本心,“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六祖坛经》),我们只有看淡名利,不纠缠是非,放下知见与我执,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本心与清净自性,就会福田在心,智慧无穷,即让我们福慧双收!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宇宙人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然而,万物与人的本心、自性,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人生于天地之间,拥有万物而又一无所有,一无所有却又拥有万物,这是苏轼对尘世的超越,是对自我的解放!

草木有本心,众生有本心,人人有本心,“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即本解脱”(《六祖坛经》),人要实现自我解脱与自我解放,就要找回自己的本心,就要听从本心,就要既拿得起,又想得通,还放得下!我想诗人张九龄就是这样的人。“拿得起”,我们就要有儒家的进取精神;“想得通”,我们就要有道家的辩证思维;“放得下”,我们就要有佛家的无我境界。汝若如此,孰能缚尔?!

教育者有本心,这颗心,就是教育者的良知,就是教育者的人本情怀,就是教育者为民族为人类坚守道义、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一颗洁净无染的真心!

(本文原创首发,欢迎报刊采用。)

作者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为湖南省常德市一中正高级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