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佩荣:孔子只有一位知音,可惜连名字都没留下,这位高人是谁?

 傅佩荣 2020-10-20

孔子留居卫国时,某一天正在家里面击磬,有一个人挑着竹筐经过他门前。

磬是石头做的乐器,具体怎么演奏我们也不太清楚。

但是可以知道一点,就是孔子的音乐技术非常高超。

他可以透过击磬,表达自己内心深刻的情感。

这个个挑着竹筐的人,听到孔子击磬,就说:“磬声里面含有深意啊!

这个人叫做荷蒉者。

古代很多人不印名片的,你问他什么名字,他不理你,那你怎么办呢?

就把他形容一下。

这个人挑一个竹筐,就把他称作荷蒉者。

这个荷蒉者显然是个高人。

整部《论语》里,孔子只有这么一位知音。

他说,“有心哉,击磬乎!

他的意思是,击磬的这个人内心里面有很丰富的感情啊,有心意要表达。

他就继续听,听了之后就说,“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硁硁”这两个字孔子用过,说“硁硁然小人哉”,现在别人居然用这个词来讲孔子。

他说你的声音太执着了,还听出孔子在感叹没有人了解他。

所以这个人就说了:没有人了解你就算了,放弃吧。

可见,他真的是个知音啊!

但是,这个人对孔子的做法不以为然。

劝他不要知其不可还要去做,放弃算了。

他还引用《诗经》的话“深则厉,浅则揭”。

水深的话就穿着衣服过去;水浅的话就把衣服撩起来走过去。

不要在岸边犹豫不决,赶快决定吧。

可见,听的人都替孔子着急,你究竟想做什么?

像是在质问孔子。

孔子在房间里听到他的话,就响应他:“果哉,末之难矣。

像你这么样坚决地要离开这个世界,那还有什么困难呢?

当时大概有很多人想脱离这个世界,《论语》里面提到好几次。

但是对于儒家来说,要下定决心不再去关怀同情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也体现了道家与儒家的不同。

道家知道天下一定有人受苦受难,你能救几个人?

一个人能改变趋势吗?

所以,道家靠智慧,知道帮助人,不如让他自己觉悟。

儒家不考虑是否白费力气,也不在乎能不能达到结果;

而是问自己,该做的事是否做到了?

成功了,便与别人分享;失败了,则设法改善。

不断修炼自己、不断努力奋斗。

孔子一直感叹说,“莫我知也夫”,没有人了解他。

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人了解孔子,而这个人偏偏不赞同孔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孔子想与他沟通也没有用。

于是孔子很感慨,他说:

我与你不同路,像你有这么坚决的弃世之心,准备脱离这个世间的各种烦恼,那就很容易了。

难道孔子不知道可以脱离世间的烦恼吗?当然知道。

但是孔子就是放不下。

我曾经和一位佛学大师讨论过佛家与儒家的差别。

他告诉我说,佛教是六个字:看得透,放得下。

我说我们儒家和你有一个字不同:看得透,放不下。

儒家难道看不透吗?

一样看得透;但是儒家放不下。

为什么?

因为我的心不安,天下有一个人没有安顿,我的心就不安,就不忍。

这就是儒家。

不要以为儒家只是一个入世的学说,只教做人处世的道理而已,那样就把儒家看得太简单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