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佩荣:国学神秘吗?我讲国学的目的在于化解困惑、安顿心灵

 傅佩荣 2020-10-20

西方文化推崇理性,任何学说如果不能把道理讲得清晰明了,就无法获得认同。

这种理性原则,并不违背孔子所谓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譬如,如果有人接受朱熹的观点,认为儒家主张“人性本善”,那么我们就需依序请教:

第一,“人性本善”的意思是什么?“人性”所指为何?“本”为何意?“善”为何意?

第二,这种说法若是儒家所主张的,那么“儒家”是指何人?

若指孔子与孟子,就须再问:

孔子与孟子的哪些言论可以证明这些观点?

第三,“人性本善”可以解释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种种罪恶吗?我们如何以具体的经验来证明此说?

更重要的是,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请不要使用太多难以定义或不着边际的话。

须知,国学是要帮助我们化解困惑,而不是制造更多迷雾。

又如,谈到道家时,一方面不能误认“道”即是天地万物,因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另一方面也须明白,“道”为何无法以言语表达。

事实上,正因为这两个特点,西方许多哲学家(如海德格尔)对道家推崇备至,认为其说抵达了人类思想的极限。

换言之,国学并无神秘之处。

如果某些学派的观念让人觉得抽象难解,

如孔子所谓的“知天命”与“畏天命”;孟子所谓的“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老子所谓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庄子所谓的“上与造物者游”等,

我们与其质疑这些说法毫无根据或出于幻想,不如认真由其系统去了解,或者暂时予以保留,以待自己将来可以领悟。

国学有益于人生,并不在于让人见多识广,而在于使人明白古人智慧的多彩多姿与全面涵盖;

进而学习一套完整而卓越的价值观,可用以立身处世、安顿心灵;

并且能够在短暂的一生中,以有限的力量去完成个人的使命。

我在《国学与人生》一系列的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正是以儒家为主轴的人生观。

这种人生观直接诉诸先秦儒家的思想,并且符合我们现代人对理性解说的要求;

同时保持开放心态,可以欣赏道家与佛教,以及所有出自真诚心意所建构而成的哲学与宗教。

这种人生观充满自信,但不排除异己;志向高远,但不忽略修行;与人为善,但不随俗从众;自强不息,且能厚德载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