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PO档案 | 日辰食品毛利率凭啥甩开调味品龙头公司一大截?

 昵称72056340 2020-10-22

  53岁的张华君或许没有想到,20多年前的日本求学经历以及日企调味品公司的从业经历,会让自己从金融业下海,创办调味品公司。如今,收获的时刻即将到来。

青岛日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辰食品)日前在证监会网站披露招股说明书,拟在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2466万股,募集资金2.88亿元,投资于年产15000吨复合调味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建设和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

调味品是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而“小产品”中的细分领域——复合调味品似乎就更不起眼了,日辰食品凭啥能从激烈竞争的行业中脱颖而出?面对几乎不增长的传统市场以及开发难度不小的新市场,张华君又如何让公司将数量众多的竞争对手甩开半条街?

毛利率高于国内同行

但“徒弟能否胜过师傅”并不清楚

日辰食品成立于2001年。这里面有一段故事。彼时,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华君早已放弃了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的工作,于1992年赴日本研修学习,并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就读于日本国东京工业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3月毕业后,张华君就职于日本石本食品工业株式社会(以下简称日本石本食品),一直到2001年3月日辰食品创立。

这段日本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对张华君整个人生影响极大。

一方面,将复合调味料工业化生产,国外早于国内。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首先推出在味精中添加核苷酸制成复合调味料“超鲜味精”,使鲜味提高数倍,且很快普及到家庭和食品加工业,标志着现代化复合调味料的生产开始。而针对专用于中式菜肴的复合调味料的研发,日本也早于国内。1978年,日本味之素生产的麻婆豆腐调料、青椒肉丝调料、八宝菜调料等,其商品总称为“中华调料”。

而中国内陆实现复合调味料的工业化生产在上世纪70年代,传统的十三香、五香粉等复合香辛料,以及豆酱、蚕豆酱为原料配制的各种复合酱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不过品类较为单一。

另一方面,张华君就职的日本石本食品成立于1958年5月,1970年便已开始生产复合调味料。1993年3月,该公司在天津的项目——天津石本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竣工,其主要产品为复合调味料(烤鸡肉调料、鳗鱼蒲烧调料、烤肉调料、豆瓣酱、辣油、甜面酱、泡菜素、饺子调料、拉面汁、咖喱)、花椒、唐扬粉、各种冷冻食品、蔬菜加工品。不仅如此,在日辰食品所处的青岛,还有不少其他外资调味品公司。

庞大的国内市场空间以及相对成熟的国外生产技术,让张华君看到了商机。

2001年3月2日,日本食品服务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日本食品)出资50万美元设立日辰有限。不过,日辰有限设立时存在股份代持。股东日本食品代张华君持有公司63%的股权,该代持行为已于2003年通过股权转让给张华君控制的BVI公司(博亚国际)而还原。这一代持行为到底是出于避税考虑还是有其他原因不得而知。不过,日辰有限一直以“外商投资”企业运营。直至2015年,博亚国际股权转让给内资公司。

招股说明书显示,日辰食品致力于复合调味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面向食品加工类企业和餐饮类企业提供复合调味料解决方案,味千拉面、永和大王、鱼酷等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均是其主要客户。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酱汁类调味料、粉体类调味料以及少量食品添加剂,2016年其主要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如下图:

招股书显示,公司近年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业绩水平较为稳定。2014-2016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3亿、1.31亿、1.57亿,近两年营收增长率从7.18%上涨至19.6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288.37万元、2607.55万元,3259.94万元,报告期内增幅达42.46%。

再来看毛利率,与海天味业、千禾味业等行业龙头相比,日辰食品毛利率也较有优势,连续三年超过下表中几个龙头股的毛利率,而且2014-2016年间这一重要数据均呈逐年增长态势,分别为46.16%,47.06%,48.00%。不过,青岛日辰食品在招股书中将几个行业龙头的毛利率并列比较后“谦虚”地表示,公司与这三家公司产品重合度较低,所以毛利率可比性较低。

相比之下,A股众多上市公司中和日辰食品产品品类最接近的要属安记食品了。

根据招股书,安记食品收入结构中占比超70%的复合调味品与日辰食品的分类调味料产品有一定相似性。而从上表中可看出,2014~2016年间,与安记食品复合调味料毛利率相比,日辰食品也仍具有一定优势,全部超过同行数据。对此,日辰食品将其归功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其产品以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企业定制为主,毛利率一般高于标准化产品;二是双方销售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日辰食品基本采取直销,而安记食品90%以上销售采取经销商代理制,降低了毛利率水平。

传统市场增速缓慢

欲开拓标准化快餐连锁需求

虽然日辰食品业绩亮眼,但如此成绩来之不易:一方面,公司引以为傲的传统客户食品加工企业,近三年销售收入绝对值增长基本停滞;另一面,新的客户连锁餐饮企业,市场开拓难度不小。

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国每年调味品营业额约占食品工业额的10%左右,是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073.65亿元,同比增长 11.8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63.07亿元。2011~2016年期间,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9.89%。

目前,我国以酱油、食醋等品类为主的基础调味品仍然占据调味品主要地位。从产量看,酱油年产量700万吨左右,占调味品总量的40%,食醋产量300万吨,也占较大比例。而日辰食品所属的复合调味品产量则在300万吨左右,占调味品总产量的17%。

尽管复合调味品目前占比不高,但业界专家却看好其发展前景。

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告诉中国财富网,当前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需求的提升,在琳琅满目的餐饮行业中,独具特色、装修时尚的轻餐饮店不断兴起。这类型餐饮让厨房操作更加快捷和便利,并能够实现口味的统一和标准化,这就为服务于这类餐饮的调味料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2016年中国(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览会的展示产品中,复合调味料的产品占比最大,专门为餐饮业提供定制化和标准化的复合调味料受到厨师、美食家等专业观众的关注。”白燕还强调,目前生产复合调味料的企业数目远远大于其他产品,它对中餐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工业化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连锁快餐店(如吉野家、和合谷等)对便捷、健康、定制化的标配调料包需求潜力也在释放。

此外,国际市场调研机构Frost & Sullivan在与国外市场比较后,预计国内复合调味料市场空间巨大。根据该机构统计,2015年中国的复合调味品市场销售总额为751亿人民币,占调味料市场份额为18.20%;而美国复合调味料的市场销售总额约为269.20亿美元,占调味料市场的50.50%;日本为107.90亿美元,占调味料市场的49.50%。中国的复合调味料无论是绝对销售额还是占比,与美国和日本都有一定差距。

同时,在复合调味料的人均年度消费中,中国从2010年的26.50元增长到2015年的54.60元,美国和日本则分别为83.30美元和85.50美元。Frost & Sullivan预计,2020年中国人均年度复合调味料支出能达到105.40元,发展空间巨大。

日辰食品称,“中央厨房+门店”的连锁经营模式对复合调味料有巨大需求,外卖市场加速了快餐连锁餐饮企业对复合调味的产品需求,快餐餐饮企业对标准化、快速化程度要求高,对复合调味料需求量大,复合调味料市场也受益于外卖市场的快速增长。正因如此,公司未来将大力开拓国内餐饮市场,积极布局流通领域,未来逐步形成食品加工领域、餐饮行业与流通市场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2014年—2016年,日辰食品针对餐饮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485.49万元、2376.90万元、3958.11万元,对应当期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12%、18.10%、25.19%。

不过,虽然公司业绩稳定、行业前景看好,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仍有待提高。2014~2016年间,其管理费用分别为1840.15万元、1934.85万元、2210.46万元,管理费用逐年提高,而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5.01%、14.73%、14.06%,尽管比率较为稳定,但与同行业相比,该数值却是相当高的。下表中显示的四家同行业上市公司管理费用率的平均值仅为6.18%,6.63%,6.39%。

对此,日辰食品给出的解释是:与同行业相比,公司营业收入规模较小,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于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此外,为丰富公司产品结构,保持行业内领先地位,公司研发费用的金额及占比较高所致。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间,该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570.64万元、593.48万元、720.14万元,占其管理费用分别为31.01%、30.67%、32.58%。

作者:刘畅

新媒体编辑:林伊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