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鲁迅称为“中国济慈”的诗人朱湘,为何要投江自杀

 置身于宁静 2020-10-22

1933年12月5日,在上海驶往南京的轮船上,一个只有29岁的青年投江自杀了,他就是被鲁迅称为“中国济慈”的诗人朱湘。

人们不禁疑问,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为何要匆匆结束自己的一生呢?

被鲁迅称为“中国济慈”的诗人朱湘,为何要投江自杀

朱湘

朱湘祖籍江西,据说是朱熹的后代,因为出生在湖南沅陵,所有名湘,字子沅。

朱湘于1904年出生在一个官宦人家,从小就喜欢读书,很少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有一回家里请客,正是五月天,他找不到马褂,就穿了一件棉马褂,所以被兄弟们讥笑为“五傻子”。

朱湘3岁丧母,11岁丧父,大哥(其实是堂兄)把他带到了南京。

1919年,朱湘考入了清华学校。在清华园,朱湘是著名的学生诗人,和饶孟侃(字子离)、孙大雨(字子潜)和杨世恩(字子惠)并称为“清华四子”。他们四个,后来都成了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

他们四人租房住在一起,每天探讨诗歌。但时间一长,他们之间就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朱湘总是以老大哥的姿态自居,这让孙大雨很不满。

1922年,只有18岁的朱湘在《晨报》《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了若干新诗,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923年冬天,再有半年就会毕业的朱湘,突然被清华学校开除。清华有一项校规,早餐时需要点名,朱湘认为这项规定过于严苛,所以拒绝遵守,故意多次不到,终于因累计3次大过(共迟到27次)被开除。

著名学者罗念生当时也在清华,他说:“这样被开除,在清华还是破天荒第一次,轰动全校。我因此想看看这位同学,只见他在清华西园孤傲地徘徊,若无其事,我心里暗自称奇。”

被鲁迅称为“中国济慈”的诗人朱湘,为何要投江自杀

朱湘

被开除,朱湘并不后悔。他在给清华文学社的顾一樵的信里说,他离校的原因是“向失望宣战”。 他不满意清华,他说:“人生是奋斗的,而清华只有钻分数;人生是变换的,而清华只有单调;人生是热辣辣的,而清华只是隔靴搔痒。”

但他又对清华园有着无限留恋:“清华又有许多令我不舍之处。”

在当时,其实也有许多学生对清华学校的管理不满,但大多能隐忍。比如闻一多就因为参加社会活动,被留级一年。但朱湘性情刚直倔强,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事物就绝不会妥协。

对于他这种性格的形成原因,学者雷素娟认为:朱湘父母早亡,抚养他长大的大哥又性格暴躁。长久的寄人篱下,使他心中积怨很深,总想找一个突破口来发泄,所以他的情绪常常失控。

1924年,朱湘回到南京,和自小指腹为婚的刘霓君(本名刘宜君,朱湘嫌俗气,改宜为霓)成亲。在婚礼上,大哥要求朱湘像对待父亲那样向自己磕头,朱湘却只肯鞠躬,以致于双方大吵了起来,连喜烛都被打成了两截。

第二年夏天,朱湘回到北京,依然住在清华宿舍,“清华四子”再次相聚。

朱湘的脾气依旧急躁,有一回,为了不妨碍自己写作,他竟然叫大司务把饶孟侃从饭桌上轰走。

朱湘贫穷,交不起饭费,后来还是孙大雨把自己的皮马褂送进当铺换了钱,帮他渡过了难关。

这一年,诗集《夏天》问世,再加上和徐志摩往来密切,朱湘的知名度立马飙升。

被鲁迅称为“中国济慈”的诗人朱湘,为何要投江自杀

朱湘诗集

孙大雨向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求情,希望能让朱湘复学。曹云祥问:“朱湘果然有天才吗?”孙大雨说:“绝顶聪明。”曹云祥说:“那就让他回来吧。”

但朱湘并没能复学,而且始终不知道有这件事。

1926年,朱湘参与了徐志摩、闻一多等人创办的《晨报副刊·诗镌》的工作,因此被视为新月派的中坚诗人。

但朱湘很快就和闻一多闹起了矛盾。

当时闻一多刚出版了《屠龙集》,朱湘就写了一篇《评闻君一多的诗》的文章,指摘闻一多作品的缺陷:诸如用韵错误,用字“太文”“太累”“太晦”“太怪”,缺乏音乐性等等,一共写了七千字。

闻一多大为不满,给梁实秋写信说:“朱湘目下和我们大翻脸。”

朱湘这么做,只是因为《晨报副刊·诗镌》在4月15日第三期上,闻一多把自己的《死水》和《黄昏》以及饶孟侃的《捣衣曲》排在版面上方,而把朱湘的《采莲曲》排在一个角落里,朱湘认为自己的作品比他们都好,觉得闻一多是在嫉妒自己。

他在4月22日《晨报副刊·诗镌》第四期上宣布和《诗镌》决裂,而且还迁怒于徐志摩,公开说:“瞧徐志摩那张尖嘴,就不像是作诗的人。”

朱湘还发文称徐志摩“油滑”“是一个假诗人,不过凭藉学阀的积势以及读众的浅陋在那里招摇”。

对此,闻一多愤怒地说:“这位先生的确有神经病,我们都视为同疯狗一般。”梁实秋也说:“在历史里一个诗人似乎是神圣的,但是一个诗人在隔壁便是个笑话。”

被鲁迅称为“中国济慈”的诗人朱湘,为何要投江自杀

闻一多和朱湘

1927年,朱湘的第二本诗集《草莽》问世,一举轰动文坛。

同年9月,朱湘公派去美国留学。他计划用3年时间取得博士学位,但在美国的2年里,他先后换了3所大学,却未能拿到任何文凭。

他先是因为一位教授读一篇有把中国人比作猴子的文章而愤然离开劳伦斯大学。转入芝加哥大学后,又因为一位教授怀疑他借书未还,再加上有一个美女同学不愿和他同桌,再次愤然离去。

朱湘丝毫不能容忍任何人对他的不敬,他把外国比喻为“死牢”,处处强烈地维护着个人和祖国的尊严。

也因此,他整日生活在苦闷之中。朱湘在美国的生活非常拮据,他写给妻子的90多封信中,绝大多数都在讨论钱的使用。

1929年9月,朱湘提前回国,被荐到安徽大学任英文系主任。

安徽大学常常拖欠薪水,朱湘的生活依然窘迫。还有,他想邀请好友到安徽大学任教,也被校方拒绝。

朱湘的倔强执拗再一次发作,因为校方把英文文学系改为英文学系就愤然辞职。并且大骂说,教师出卖智力,小工子出卖力气,妓女出卖肉体,其实都是一回事:出卖自己!

离职后,一直清高的朱湘没了生活来源,只能四处流浪。有人回忆,这位曾经西服笔挺、神情傲慢的大学教授,一度住在黑暗狭小的码头饭店里,低声下气地问人借钱。而他一个未满周岁的儿子,因为没有奶吃,哭了7天后活活饿死。

被鲁迅称为“中国济慈”的诗人朱湘,为何要投江自杀

朱湘一家

这使得朱湘的性格变得更加抑郁、孤傲、乖戾、偏狭了,许多人称他为“神经病”,而且妻子也和他闹起了离婚。

朱湘曾向没有多少来往的苏雪林借钱,苏雪林描述,此时的朱湘:“着一件满是皱折、好像很久都没换洗熨过的西装,脚上的皮鞋也满是尘土,容颜憔悴。”朱湘给苏雪林看他新写的诗,苏雪林觉得他连诗风也变得晦涩了。

闻一多听说朱湘四处借钱,就写信给饶孟侃说:“子沅恐怕已经是‘疯’了。……你若有更好的办法,还是不必借钱给他。”

朱湘和妻子刘霓君的感情原本不错,但小儿子死后,刘霓君开始埋怨丈夫无能,二人的关系渐趋恶化。

朱湘想靠写作和教书来养家,但是他得罪的人太多了,谁也不敢用他。到处碰壁之后,刘霓君只好在工厂里给他找了一份临时工。

1933年12月5日,朱湘用口袋中仅有的钱买了从上海去南京的船票和一瓶酒,还买了一包刘霓君最爱吃的饴糖。

被鲁迅称为“中国济慈”的诗人朱湘,为何要投江自杀

朱湘和刘霓君

当轮船即将驶入南京时,朱湘投河自尽。据说,在最后时刻,他一边饮酒,一边吟诗。他随身携带了两本书,一本是海涅的诗集,一本是自己的诗作。

消息传来,故友极为震惊,因为朱湘学过游泳,一个会游泳的人居然选择投水自杀!由于没有找到尸体,就有传言说他是假自杀。

诗人之死一时成为了文学专栏的头条。《申报》说这是“黑暗对知识分子的戕害”;作家陈鹤祥呼吁,朱湘之死应给所有不愿向恶势力妥协的人以警策,“那就是要更加顽强地活下去”;苏雪林说:“生命于我们虽然宝贵,比起艺术却又不值什么……我仿佛看见诗人悬崖撒手之顷,顶上晕着一道金色灿烂的圣者的圆光,有说不出的庄严,说不出的瑰丽。”

几乎没有人知道诗人自杀的真正原因。梁实秋说是因为性格怪癖,闻一多则感叹说:“谁知道他若继续活着只比死去更痛苦呢?”

但无论别人怎么说,年轻的诗人还是死了。

朱湘曾经慨叹说,人生有三件大事:“朋友、性、文章。”但由于他的性情,友情和爱情都是很难得到的,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真正重要的只有诗歌。

朱湘对诗歌的痴迷,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早在清华时,就可以为了诗忘却一切。在美国提前回国时,他说:“博士学位任何人经过努力都可拿到,但诗非朱湘不能写。”

但诗歌并不能养家糊口,有一次在武汉大学,朋友问他有没有新作出版。朱湘一脸悲凉地说:“新着诗稿数种在长沙妻子身边,还没有接洽到出版社。”

被鲁迅称为“中国济慈”的诗人朱湘,为何要投江自杀

朱湘作品集

诗人内心的苦闷是异常深重的,在诗作《葬我》里,他写道:

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缨花下,

永做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朱湘被鲁迅称之为中国的济慈。对于这一雅号,他大概是不会认同的,因为他说过,“我只是东方的一只小鸟”,“只想闻泰岳嵩间的白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