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书法杂志 | 李阳冰《三坟记》临习刍议

 朝歌淇水悠悠 2020-10-22

马小杰

探其奥理 识其门径

李阳冰《三坟记》临习刍议

学习书法强调“取法乎上”与“溯本寻源”,中国书法名列史册、灿若星辰之经典碑帖,无疑成为学书师法之极佳范本。就书体而言,唐朝李阳冰所书《三坟记》,堪称该时期小篆艺术的巅峰之作。

学习古代碑帖,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有言:“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欲探其奥,先识其门。”小篆的学习如何才能事半功倍,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好效果的“有效书写”呢?探其奥秘,识其门径,笔者结合自己的习书体会,以《三坟记》为例,促成几点,分而论之。

阅读文本  谙熟文意

毋庸置疑,书法经典之作皆为历史文化之积淀,都是在特定时空背景下所产生的。因此,学习古代碑帖,首先当通篇阅读文本,谙熟文意,并了解作品产生之由。黄惇先生讲道:“伟大书法作品,其背后还站着一位伟大的人,这就是所谓之字如其人。”熟读文本,不但可以领略古代佳作之文辞飞扬,更能加强记忆碑帖字形特点与篇章结构。若能背诵全文,则乃背临之必须,尤其难能可贵。

《三坟记》又称《三坟碑》,高215厘米,宽93厘米,两面刻字,阳面13行,阴面11行,满行20字(如图1)。

图1

《三坟记》刻于唐大历二年(767),原碑立于唐长安凤栖原,为李季卿撰,李阳冰篆书,栗光刻石。今存《三坟记》碑为北宋翻刻,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三坟记》碑文主要记叙了李季卿三位兄长李曜卿、李叔卿、李春卿之生平事迹,其背景为“先侍郎之子”将父母、兄长之坟由霸陵迁葬凤栖原之原委:李季卿之父李适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去世,在霸陵起坟安葬,此后不到二十年间,其母亲和三位兄长相继去世,因此他认为“家遭不造”缘于祖茔风水不利,占卜后将祖坟由霸陵迁至凤栖原,并将三位兄长之坟一同迁入。《三坟记》便立于新坟之前,着重记述李季卿三位兄长之生平,对其学养品质予以褒扬。同时刻立之《迁先茔记》碑,由于文字漫漶不清,后世学书者以《三坟记》为取法者众。

观察点画  揣摩笔法

临摹法帖,孙过庭有言,当“察之尚精”与 “拟之贵似”。习书者首先须掌握“读帖”之法,培养细微、敏锐之观察力。其次是揣摩原帖之笔法,动态还原原碑线条形态。梁巘《学书论》中曰:“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对碑版而言,尚需“透过刀锋见笔锋”,书家之“察”与“拟”,当从原碑文字的基本点画开始,然后偏旁,接着单字,再通篇章法,最后把握整体风格。此过程需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之原则。

李阳冰《三坟记》小篆称“铁线篆”,与秦代李斯“玉箸篆”书写方式基本一致。书写要领概括有三:其一,毛笔不宜太大,以狼毫或者兼毫为佳。其二,行笔以中锋为主,概括为“逆锋起笔、平稳运笔、回锋收笔”几个过程。其三,《三坟记》点画主要有两类,一是直画,包括平画、直画和斜画;二为弧画,包含左右弧画和连贯的“S”、反“S”弧线及其他复合曲线等,此为该帖最为基础之点画,须细致观察、反复训练,直到了熟于心(如图2)。

图2

关于“铁线篆”行笔顺序,因个体书写差异较大,书写当以顺手为上。由于篆书讲究对称之美,笔顺可先写中间,后书两边。同时,针对符合曲线,初期当采取“化整为零”,分成几段来写,同时需要掌握“化逆锋为顺锋”之法,以确保线条“篆贵婉而通”与力度遒美。

归纳偏旁  分析结构

偏旁乃构成汉字较小部件,在同类合体汉字中重复出现,其位置、大小,乃至神韵,直接影响汉字的结构与美感。所以,有意识地去拆散汉字,归纳与积累众多偏旁部首,乃学书“出帖”之重要法门。许慎苦心积虑编纂《说文解字》,在对小篆形体结构深入分析之后,建立540个偏旁部首而统领9353个汉字,成为后世叩开篆书大门之金钥匙,可谓功不可没。不难看出,常用汉字有一部分偏旁部首使用频率较高,习书者当加强重点记忆,《三坟记》中的偏旁部首,笔者将其编为七言顺口溜,“草木丝火金水走,女人点心刀口手,弓矢戈锥阜文斗,山月方言虫棉右”,不知能否助书友一臂之力(如图3)。

图3

再者,不同书法风格面貌,之所以有别,除了线条差异之外,还在于其结构与众不同。因此,对偏旁与结构的理解与记忆,直接决定是否能“写像”原帖之关键所在。

造型上,《三坟记》直画垂直,横画上拱,弧线婉转流畅。其偏旁形象独特。如:上下弧线向内收敛;“口字框”呈现顶平、脚圆、腰宽之“螳螂肚”造型;“止”字下部竖弯笔画概括为“弧”笔;“单人旁”造型婀娜;“子”字、“倝”字左边上部打破对称等。再者,《三坟记》部分字形处理,饶有新意。如“羽”字下方省为两撇;“时”字省“寸”;“种”字从“禾”从“中”;“识”字中间的“音”字上弧框处理为下弧框;“世”字形态屈曲等(如图4)。

图4

在结构上,《三坟记》表现为体势灵动,在法度中体现变化,于和谐中兼有对比。其一,长宽比趋于黄金分割比例,修长而不瘦弱;其二,左右结构对称而不对等;其三,空间布白上下首尾力求均等;其四,注重装饰韵味,造型丰富,姿态窈窕。从《三坟记》“以”“有”“也”“公”“风”诸字中,不难体会其结体仪态,婀娜多姿如少女之形态,妙趣横生似顽童之嬉闹(如图5)。

图5

体悟章法  把握风格

书法章法布局包括一点一画、结字行气、全篇布白等诸多关系之“奇妙经营”。明张绅于《书法通释》中曰:“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透过碑帖内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融合,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加之字中之布白、字间之布白与行篇之布白,使之疏密变化,和谐统一,营造出“无意于佳乃佳”之美感。

从整体上看,《三坟记》雍容俨然、端庄严谨。通篇中间密致,四周疏朗,文字排列整齐不紊,加之首尾和段落间巧妙留白,全碑更显体势灵动而不失规矩和谐。琢磨《三坟记》,不难品读出李阳冰敢于打破前人之樊篱,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开瘦劲逸致,圆屈翩然之新风。其篆书风格采用大篆弧曲婉转之法,方圆互渗,线条圆润,相得益彰,婉曲流动。其既不囿于秦篆之方正有余而圆润不足,也有别于汉篆之过于圆媚而缺乏阳刚,造型规整凝重、整齐划一;线条劲挺、圆润流畅、结体纵向取势,于对称均衡中显示出秩序井然和有条不紊,既有秀美严谨之味,又具浑厚劲道之风,体现出“龙德之美”与“婉而通”之秀逸美感。

当然,世间万物实难尽善尽美,小篆《三坟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欠缺与错误。比如“主”字中间当为一竖;“纯”字右侧之“屯”者,当从“一”从“屮”,而“屮”上部勿可减成一横;“阴”字右侧当从“今”从“云”,而“云”缺一横;“脉”字右侧为“反永”,其中部“人”字,不能分开成两段;“得”字右侧“贝”上多出一竖等(如图6)。

图6

《三坟记》瑕不掩瑜,书家面对经典,其欠缺与疏漏之处,当加以修正,使之臻于完善。勿依样画葫芦,照搬照抄,而贻笑大方。

结语

总之,中国书法艺术在唐代宣告了“尚法”时期到来,李阳冰乃唐代篆书复兴之关键人物,其开创的“铁线篆”正是在大唐盛世社会秩序井然、法律制度健全、经济繁荣昌盛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并脱胎而出。小篆《三坟记》堪称学习小篆之经典,对后代篆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清朝篆学成就斐然者众,诸如王澍、洪亮吉、孙星衍、邓石如、吴让之等,均以李阳冰小篆为范本,孙承泽曰:“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对此颇高评价,书界普遍认同,这也是李阳冰小篆至今依然生机盎然,受到广大书友竞相学习之原因所在。

马小杰

临摹作品

图7 马小杰 节临《三坟记》

图8 马小杰《颂陆游联》

图9 马小杰 刘熙载《艺概》摘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