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疯狂的房价

 江北大汉 2020-10-22

走在上海街头,有小伙子递过一张广告。我瞄了一眼,就被吓住了:这份广告重点推介的是“本月特价房源”,主打的则是这样两款房型,一是某区顶层复式,“90㎡,仅售1259W,单价6.6㎡”;二是某个板块160㎡的学区房,“仅售990W”。

既然是“特价”,那么,其价格就应在一般价格水平之下;或者说,假如不是“特价”,那么,同样区位、同样房型的单价与总价将更加惊人。如何惊人,其实我是有一定了解的:无论是在大街还是小巷,在上海随处都能看到很多“房产中介”,这些面街的小店——这是说它们的店面通常都不大,从几平米到二三十平米的居多。而根据我投宿的这家连锁酒店附近的房产中介打出的广告,这一地区的房价在每平米7~12万之间。如果按照后一价格计算,那么,这递到我手上的小广告上的房型,其单价与总价无疑还要上升10%以上。

在我看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无论160㎡还是190㎡的房型,住着一定够舒服的。但是,考虑到实际购买力,恐怕面积还是太大了一些——即便我们把这样的“特价”房的面积缩水一半,降至80~100平米,可这总价500~600万还是有些吓人。

我们说一地的房价是贵还是便宜,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比较,也才会客观和真实。就上海市市民的收入水平来说,在全国是位居前列的。有统计表明,2018年上海市的年均工资78045元,月平均工资为6504元,全国第一。可就这样的平均水平,想买一套100来平米的住房,以一个三口之家两人挣钱计算,那么,至少也需要不吃不喝30年到40年方才买得起。当然,人不可能不吃不喝;并且,除去吃喝之外,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还有教育、医疗、赡养等多方面的支出。也正因为这个,所以,就我所知,不少“老上海”在老房拆迁之后,把房子买到了郊县——那边的房价要便宜不少,他们买得起。

上海吸纳各地人才的能力在全国数一数二,并且这或许是能够多年来让上海市的房价一直在高位运行的重要原因。比如说,那些希望在上海寻求发展机会的年轻人,他们想在上海立足,住房不可或缺——当然,他们的家庭往往会给予他们“首付”方面的支持;而“首付”之外的部分则要他们通过贷款——包括公积金贷款与商业贷款来解决了。所以,接下来的数十年,他们会背上沉重的包袱,成为“房奴”。此外,一些富豪之人在上海购房进行“投资”或者“投机”,也是推高上海房价的另一原因。

毫无疑问,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由于它巨大的吸引力,也由于它在中国相当突出和重要的地位,这里的房价高出其它城市一大截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可这其中是不是与其它不少城市一样,存在着不小的水分或者说泡沫?至少在我看来几乎是一定的。举例说,我一个亲戚,2008年在上海房地产一度相对萧条,购房政策出现松动的时候,在原闸北区购进了一套大约60平米的房子,花了80万;而今年,像他这样的单元房,市场价已经跑到了400多万——涨了5倍还多。这合理吗?正常吗?同期的其它商品价格,有这么惊人的涨幅吗?

我们姑且不去说大概在45年前有报道披露,在上海建房成本的土建部分——不含地价,仅仅在每平米2000多;我们也不去说,上海这些年的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尽管也在持续上升中,可每年同比增长也在10%以下。我们仅仅说,这样一套“特价”房,每平米的单价竟然在6万元之上——即一个居民一年的收入只能买一平米,这样的房价是不是有些疯狂?在这疯狂的背后,是不是潜藏着相当的风险乃至巨大的风险?这样的风险是不是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予以积极的防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