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快的时代,安于你的慢

 新用户2356fYUI 2020-10-23

在快的时代,安于你的慢

——关于写作,我有限的七条经验

/蔡朝阳

上次写了中年男人写作禁忌8条,那是自律。不过言之不详,还造成了一定的误解。其实关于写作,就我有限的所知来讲,还是有一些感悟的,很想讲讲。尤其是,在我所热爱的事务中,写作目前已经是排第一位的了。以前,还有麻将和游戏,但现在腰不好,这两个,给戒了。

第一条,我从不相信写作是靠天赋的这样的鬼话,相反,倒是坚信写作是可以训练,也可以教授的。

所谓的天赋,属于后天的教养中,你没有切实看到的那个部分。比如看到贝克汉姆的儿子也爱踢球,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天赋,但我觉得,很难说完全是从贝克汉姆的基因里传承的,但一定与贝克汉姆总是带着孩子去参加足球活动有关。

但我不否认有一种类似于灵感的东西存在。所以,当我们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时,这是完全可能的。但灵感不产生于消极等待之中,所谓的灵感,同样是个人长时间的浸润、从事这种创造性工作有关。用艰辛的运思,全部身心的投入,以及长时间段的专注,换来的瞬间开窍。

所以,我在这么说的时候,并非指那些巨匠们写文章轻而易举。我们需要看到这个所谓的佳作的背后,有千万次思维的碰撞,闪转腾挪,折回与前进。

第二点,写作仅是一种手艺。

说得高级一点,是艺术。谦虚点说呢,则是工匠。其实,我更喜欢工匠这个说法。比如,深夜在互联网上碰到的朋友,我们互称对方为“某师傅”。这个意思就是,我们都是搬砖、码字的工人。这里面,不是揶揄,恰是一种自我认识。因为,我们也有一定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有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在里面。

非常遗憾,我没有受过很好的写作训练,都是自学的,没有好师傅带。但是呢,我特别感谢年轻时有那么几年,那几年一直沉迷在写作的这门手艺当中,为之沉迷不已,这跟我少年时沉迷于木匠差不多。这段时间的沉迷,对我日后的写作生涯有非常大的影响。

这种沉迷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大量的阅读,还有一个是大量的习作。这段时间,我读小说,和别人读小说,以及我之前读小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这段时间里,我读到了小说的结构、机理、脉络、逻辑这样的东西,就是那些本来隐藏在小说背后的东西,形成了小说结构的那个东西。这就像庖丁解牛,我读一个小说,我已经不再是读一篇小说了,情节对我来说无关紧要,我看到的是,这个作家,他,如何讲述了这个小说。

那段时间我的习作基本上都中短篇小说,但这些小说从来没有被发表过,一直藏在书房里。但是这个看起来毫无用处的训练的过程,让我对写作这件事有了一个结构性的把握。

最近这几年,有非常多的现代写作技巧的书籍被翻译介绍。说实话,我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都挺绝望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我悟出其中的某一点,可能用了两年、三年的时间,而现在呢,我在一个知名作家写作教程里看到,他们1960年代就这么做了,眼前陡地一暗。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技术与理论的学习,写作这门手艺上,也是会有民科的。

第三,在快的时代,安于你的慢。

从前慢的时代,有慢时代的写作;工业时代,有工业时代的写作。同样是写景,老托可以用几十页描写,而我在读这些《战争与和平》中的景物描写时,恨不得直接撕掉它。我们当下也还写景,但节奏、速度、韵律,都已经不一样了。为什么,因为从前慢,现在快。

快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反应速度,还有信息更新的速度,还有就是你对新旧事物的厌倦速度。所以,我们现在的写作,也往往指向于快。

但快中也仍然有慢。当下,公共话语已经陷落了,只留下冲流量和10+。但越是这个时候,写作越应该坚守个体与内心。这个时代的个体与内心,变得比之前更加重要。这是快的时代,慢的需求。时代变快了,而内心跟18世纪,甚至春秋时代仍是相近,这是慢的本身。

第四,最大的炫技,无非忠于你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写作这门手艺,几千年以来从不停滞的缘故。有脑子的写作者,不断突破前人的写法,发明新的写法。据说博尔赫斯不写长篇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长篇已经被18-19世纪的小说家们写到极致了,但是,在博尔赫斯之后,我们还是在读新的长篇。包括村上春树。

这几年,就我观察到的,论坛时代、博客时代、微博时代和公号时代,短短几年,我们好像过了几辈子。这样的迅速,是上一个世纪的人们所无法想象。带给写作本身的变动,也很多。比如,我亲眼看着一个公知叫咪蒙的,转变成了微信第一大号。

不过,我今天看了和菜头一个文。我很赞同他。你根本不知道下一个机会在哪里。所以,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坚持做你最喜欢的、最擅长的,仅此而已。在我,就是勤勤恳恳地写,像我自己那样,不像六神,也不像五四。

第五,这个时代,突然对写作的需求变得强烈了,那是因为自我觉醒空前地到来。

不管你有没有发现,我反正已经发现了,这个时代,普遍的个体的写作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地强烈。出版繁荣,自媒体繁荣,简书生意好的很。

当然有很多原因,比如普遍的受教育程度,比如物质的丰富程度之类。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个体,都空前地自我觉醒了。

这就像1980年代的美国,写作学的教程突然显得走红。就像阿信老师开的写作课,群内的小伙伴们那么热情参与。

这意味着一个个体觉醒的时代的到来。而我们,则是这个觉醒的个体本人。

第六,海子说,你可以把海鸥,想象成上帝的游泳裤;娜塔莉·戈德堡说:“我是乌鸦之翼,远走他方,不会归来。”

写作这件事,就是写作本身。写作真正的生命存在于写作当中,而非经年累月一再朗读同样的几首诗,以及那几篇成名的文。

写作就是这样:一只鸟,接着又一只鸟,而每一只各各不同。

第七点,这是最后一点。尽管我对自己目前的处境尚不至于特别失望,但其实一直没有完成最想完成的那件事,就是写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的长篇。

这种冲动就像一个怀有木匠之心的人,一定想要完成一张可以入坐的椅子一样。可惜我没有完成,为此内心颇为耿耿。

此外的写作并不代表我最深的冲动。但我目前从事的是教育,这件事也很需要我拥有写作的能力。幸而我将写作和教育结合在了一起。对我而言。教育,是我身上较为公共性的部分,而写作,是更为私密性的部分。为此,我已经很感恩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