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筱筱 ▏我的父亲母亲(修改版)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中秋思亲

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   筱筱

大家看到的这篇文章已是作者几经修改后的结果。

就是这样的一篇作者纪念父母的文章,前几天在编辑时,却始终不能通过审核。

深深的不得其解。

我告知作者,作者想放弃,我不舍,劝其修改。

作者修改了,模样已变,终于得以发表。

——平叔《多余的话》

我生于一个父慈母爱的家庭。兄弟姐妹四人我排末位,从小在家教严谨的氛围中长大。


我的父亲温文尔雅,待人忠厚善良,为人处事极讲信用。一生虽跌宕起伏、饱经沧桑,但始终坚持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准则,正直到底,诚信到底走完一生。
我的母亲秀外慧中,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乐善好施。难得的是,母亲虽为家庭妇女,但却关心时事,经常参加街道居委会组织的社会活动。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兄妹四人受益终身,养成不少好的习惯和品质。


父亲严于律己、诚实守信的品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直接烙在我脑海中,成为我的人生信条。
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念小学低年级的某一天,父亲从工作的山西太原回成都探亲,我放学回家见到久别的父亲,高兴得蹦起来。

风尘仆仆一路辗转的父亲刚下火车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便拉着我的手匆匆出门,说是急着要去办一件事情。坐上黄包车,父亲才告诉我,他带我去西南局招待所还一位叔叔的钱。

原来父亲这次回家,路上的盘缠没带够,在火车上被身旁一位军人发现了,便主动提出借钱给我父亲,父亲感到难为情不肯接受,军人不由分说硬将30元钱塞到父亲手里。为避免父亲尴尬,他说:先用着,到了成都再还给我就是。为让父亲安心收下借款并便于归还,他留下了姓名和到成都后的住址。

那时我年纪还小,不知道那招待所在什么地方,只记得从我们家青石桥一直往北,过了暑袜街我就不认得路了,反正不算很近。到了招待所,对门卫说明来意,查到了那位叔叔的房号便直接找上门去了。

叔叔刚办完入住手续,还未安顿好呢,就见我们父女二人站在眼前了,他吃了一惊,对我父亲说:哎呀,你真讲信用!你用不着这么着急还钱啊,刚到家还不先歇歇!父亲递上钱并让我谢谢叔叔,叔叔接过钱慈爱地摸摸我的头,笑着夸我"小朋友真乖"!

这件小事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诚信像一股涓涓细流注入我幼小的心灵,它陪伴我逐渐成长并成为了自己的人生准则。


母亲聪慧过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刚解放不久,街道组织扫盲运动,母亲本不属文盲范畴,但对社会活动感兴趣的她带着年幼的我积极参加夜校学习。老师布置的写大字作业,母亲总是当场完成且受到老师的表扬。我还记得写字本上几乎每个字都被老师划上红圈圈儿(表示"优秀"),老师还对母亲说:你的毛笔字比我都写得好,算啥子文盲嘛!


那时候每逢五一、国庆,市里都要组织盛大游行,每家每户门口悬挂着一面五星红旗,节日气氛热烈而庄重。作为街道积极分子的母亲总是按着装要求穿上苏联印花布衬衣,手拿鲜花参加群众方阵,兴高采烈地投身庆祝活动,由衷地表达对新社会的热爱。


母亲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在街坊中是出了名的。那时家里有一台缝纫机,母亲除了亲手缝制家人的四季衣裳,对邻居们的相求也是有求必应,经常义务为邻家小孩甚至大人裁剪、制作衣服,人缘自然是好得不得了。一次清理家里的小搁楼(二楼天花板与屋顶之间的隔层),发现我家小院的前主人"一六墨水公司"留下了大量的藤椅和油纸团扇,母亲将本可以卖钱的这些用品悉数送给街坊,需要者来我家自取。一时间小院热闹非常,不大功夫东西已被取尽,自家只留了两把藤椅做纪念。


过春节的时候,母亲总是亲自动手,别出心裁地营造家里的年味儿。她先将各色彩纸裁成菱形,在四张纸上分别写上欢、度、春、节四个毛笔大字,在纸的空余地方再画上花卉虫鸟等图案,最后将剩下的彩纸做成彩环把四个大字串连起来,用细绳悬挂在院子中央,小院顿时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

到了除夕夜,母亲将事先糊好的大红纸灯笼悬挂在大门两旁,点亮里面的清油灯,通红的灯笼散发出柔和而温馨的光芒,十分引人注目,显得格外吉祥!母亲热爱生活的秉性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幅幅温馨隽永的画面。

遗憾的是,母亲操劳一辈子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父亲也未能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但二老的优秀品质作为精神财富传承给了子孙后代,这是最可贵的,也是他们的愿望。

我为我的父亲母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谨以此文纪念我逝世五十周年的母亲及逝世三十周年的父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