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为 ▏写给我的知青岁月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写给我的知青岁月

文/无为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汇成歌,一支永恒难忘的歌……

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五十周年祭。那逝去的青春岁月却深深地刻印在脑海,永远也不会磨灭。岁岁年年,桐子花开花落,都会有淡淡的感伤滑过心头。

记忆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忘怀,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些苦涩.甜蜜.梦幻.真实的青春脚步,都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闪过,让自己轻轻触摸那些流走的日子,重温青春梦想的升起与失落.....

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很有必要”的号令下,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铿锵有力鼓噪下,我也一样被赶鸭子式的加入了上山下乡的大潮,无奈地接受这命运的安排。

我被冠以知识青年,是因为当时我符合去农村的条件,年满十六岁,城市户口。而对于只上了初中一年半就缀学的我,看见大哥大姐们在农村的生存环境,本能的抗拒和逃避着,我们属于没有社会背景的一群人,下乡就意味着扎根农村一辈子,而对一辈子的理解,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饥不裹腹,衣难挡寒的那种还很落后的生存状态

我很早就没有了父亲,妈妈深知一个女孩子在农村的艰难,但我们没有选择。当时的中国形势,多少大人物都朝不保夕,作为一粒微尘,小小的我,只有任随命运的小船随波逐流。

七四年的阳春三月 ,那是我作为一名知识青年离开家乡到农村的时候,这个时候上山下乡已是很多批次了,但政府仍然忘不了要做个惯例性的送别仪式:红色的巨幅标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标语带着不可置疑的权威性高耸在向阳门前,石盘上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家里有上山下乡的,或是有亲戚朋友要上山下乡的,都会来到这里,做一个闹热简单而又依依不舍的告别。

父母小心翼翼诉说着牵挂与担心,姐妹兄弟泪眼望泪眼的相顾无言,彼此联想着自己的未来和命运,就在那豪情满怀的口号声中,喇叭声声,汽笛长鸣,催着亲人的泪,撕碎父母的心.........。

这时,不知是谁轻轻唱起了当时流行在知青中的歌曲“汽笛一声响船儿起了航,借着月光看见了娘,娘已白发苍苍,爹娘啊,不要悲伤,让儿好好看看娘....."

这样的行程,凶吉未卜心中一片芒然,没有选择,我抬起一双还稚嫩的手,挥手作别依山傍水的故乡,告别年迈的妈妈,就此踏上一条“光荣”却又迷茫的人生之路,倔强年少的我,人前坚强地不落泪,和送我下乡的妹妹提着简单的行囊,紧咬嘴唇,相依相携。妹妹生性内向,姐姐的离开,无疑是让妹妹更加孤独,我怜惜疼爱地望着妹妹,妹妹也眼巴巴地望着我,那么无助和哀伤。

我和妹妹的童年,相依为命,父亲走得太早,妹妹还小,我走哪里一直是带着妹妹,如今,留下妹妹和妈妈一起,也是我万般的牵挂和不舍。

车一路颠簸前行,车里哭声不断,故乡一步一步远了......。

行至五桐桥时,原野碧绿葱葱,桥下流水潺潺,粉白粉白的桐子花点点飘落随波逐流.....相拥着妹妹,我还是落泪了,也永生的记住了那一瞬间。

来到乡下,住在公社给我们建的知青点,一间大房子隔成五个小间;安顿我们新老知青四人,一间做厨房。

我的小房间有一张床,有农村特有的一个大木柜,(要装一年的口粮)还有自己带下乡的小木箱,装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服,就是我的全部家当。

知青点周围还很不错,有一个小晒坝,晒坝外李子树开得生白生白,一簇一簇的,毫不招摇,旁边一笼郁郁葱葱的翠竹让人想起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千古名句。我又想,要是苏东坡也过知青的日子,肯定就会写成“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了,哈哈!不远处的华蓥山脉延绵千里,林木茂密,灌木丛生。记得一句老话“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我下乡的地方挨着山,再穷也不会缺柴烧,有柴火就会有温暖,想到这里,低落的心情还是泛起一丝温暖的涟漪。

天生我材必有用,还是去迎接生活的洗礼吧。不管前面激流险滩,有理想就有生活的希望。就这样跌跌撞撞开始了和农村人一样的劳作,接受栾二的再教育,亲近耕耘贫瘠而荒漠的土地,“改造”自己的思想,勤劳自己的双手

第一次上坡是和队上的妇女们一起摘胡豆叶,这是相对轻松一点的活路,很早我就背上队里发的一个大背篼等在那里,我个子小,背篼在身上显得大了点,但才开始劳动,态度一定要积极点,虚心点,终于和队上的妇女们见了面,有亲热的叫声妹子的,有问这问那的,也有上下好奇打量我的,还有一个女的见了我,鼻子里发出了哼哼声,城里人下乡做摆饰哦,她好不屑的望了我一眼,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接触她有些犀利的目光。(最后才知道她是一个人带着孩子在乡下,丈夫在很远的地方当工人,所以比纯粹农民强一些,她会两三年去一次探亲,所以见多识广,很洋盘。)

赶紧走到一个年龄稍大该叫婶子的面前,教我摘胡豆叶,一路看着别人怎样摘,我也卖力的学着,力图改变做摆饰的印象,田边的路坡坡坎坎,好多石粒钻进鞋里,把脚磕得生痛生痛,但看见她们都打着赤脚,也不敢说自己脚痛的感觉,大约有三个小时的样子,有人提议歇一下,放下背篼一看,也要满了,休息时间大家都在一起,不知又和那个女的站在一起了,她摘下头上包的白帕子,放在装满胡豆叶的背篼上,我看见一群小蚂蚁似的东西在白帕子上爬,我赶紧说有蚂蚁,结果适得其反。她生气地抖抖白帕子,啥子蚂蚁哦!虼蚤!!这都不晓得哟.....几句抢白,我顿时感觉浑身一阵奇痒,这女人是养虼蚤的啊!敢紧远离开她几步。

下乡的日子也快,经过了大战红五月,割麦子,插秧,背高粱秧,摘包谷,还有在晒坝打粮盖,暴雨来临时抢收粮食。还学会了不少农活,学做自留地。自留地种的豇豆,茄子,辣椒长得喜人。几分辛苦几分收获,靠一身破烂,两手老茧还是得到了一份认可:这个知青架子小,还可以。

转眼几个月过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到来,有个老师生病了,需要临时代一下课,问我是否可以胜任,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我连连点头,可以试试的。当一名老师,那也是我的理想啊!手执教鞭站三尺讲台,传做人之道,授生活之理,还有拼音字母aoe也不陌生,简单的加减乘除还熟记于心,高兴时欢快的儿歌还哼得上几句,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当我站在讲台的第一天,就全身心的投入,给同学们讲高尔基贫穷却孜孜不倦求学的童年,讲高尔基暴风雨中的海燕,骄傲地飞翔在大海的惊涛骇浪之巅,讲得声情并茂,讲得情真意切,还未打动学生们,自己却哭了,学生们看着年轻的老师,似乎从老师的泪水中也悟出了读书的重要吧,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一直是那样专心致志,没有一个开小差的。

不久,大队真的差一个代课老师,于是我也就顺理成章的当老师了。

一年多过去,大队的合作医疗需要充实,又想到我是否可以兼任,这更好哦,于是上课教学,下课学做给人打针拿药,星期天背着个小红十字药箱,下队到地角田边巡回看病,为此吃了当时很稀缺的醪糟蛋开水,腊月杀年猪的时候,总有学生和医好的病人,送上一小块腊肉,这在当时物质稀缺的时候,好为宝贵。穷苦善良的老百姓啊!

春去秋来 ,花开花落,在农村一干就是五年,七八年底随着知识青年大返城之机,也按政策妈妈退休我接班的形式,回到了城市

下乡的五年里,风风雨雨,它教会了我坚强自立,教会了我做事先做人这一朴素道理,是我人生收获的第一笔财富。当然,这埋葬我青春的这五年也让我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唯愿我们的后代再也不要经历这历史的浩劫。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汇成歌,一支永恒难忘的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