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江雪 ▏再回首:“川棉”的八十年代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再回首:“川棉”的八十年代

作者 ▏寒江雪


小时候住在东门,家就在川棉厂马路斜对面,掩映在高大茂盛的芭蕉树旁的自来公司背后。
那时候生活区和厂区周围都还有林盘,田坝,荷塘,小桥流水,以及农民用竹杆搭建的豇豆林,远远的望去,川棉白天人来人往,夜晚灯火通明,再望远些,远处还有印染厂煤气站矗立的一个巨大的大铁球,有两三层楼高的样子,煞是壮观。


听大人讲,成都总共有四大厂矿,川棉是与旁边万年场的420,双桥子的钢管厂被称为东门上的三大厂矿,而另一个大厂矿是132,在西门黄田坝,当年好多家庭的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川棉工作,那心情就像现在的人想当公务员差不多。

川棉厂位于麻石桥旁二环路东三段,与另外两大厂矿不仅相邻,而且它们布局也特别相似,都是以二环路为界限,马路内是家属宿舍生活区,马路对面则是工厂厂区。如果从空中俯瞰,这三大厂矿犹如三匹高头骏马,在东郊工业区的大道上并驾齐驱,一路狂奔在那个火热的年代。


三大厂矿各有特色,今天不作比较只是摆摆川棉厂。

少年时,川棉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戴白帽子,拴白围腰的女工,戴上口罩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更添一份神秘感;其次就是灯光球场附近遇见的有着高高的个子,剪着运动式头,在冬天披着军大衣的“女篮”,常常让我忍不住多看几眼,特别崇拜。印象深刻的还有当时处处都有染厂着底板儿布衣服的工人,特别像后来的迷彩服。

当然,川棉最有名的还是女工多。


正因为如此,在那个耍朋友难,交友难的年代,在川棉上班的男职工则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不知被多少其他厂矿的男士艳羡!大凡在厂里男工都多少曾经感受过这样的优越感。出门跟其他陌生人聊天,往往都要故意“欧起”。比如旁人问。

“小伙子,你在哪儿上班啦?”
“拉萨”,川棉的小伙子故意不屑的说。
那么远啊?旁边的人没听醒豁,吃了一惊。
“哪儿远嘛,就川棉厂,拉紗,架架车拉棉纱!”
哦哦哦,旁边的人笑了,安逸嘛,里面女工多,你是万花丛中一点红,耍朋友不愁撒!哪儿像我们嘛,简直就是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中。

说完,一脸的垂头丧气。


因为女工多,好多单身男士都把目光瞄到了川棉厂,有机会耍到一个川棉厂的女朋友,那二年生小伙子好珍惜哦,怕不安全,因为中夜班交接时间是半夜一点钟,于是中夜班接送女工的小伙子们在厂南大门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春夏秋冬,有的小伙子送来,有的多早来等。

一大帮小伙子在厂门口或站,或蹲,或坐自行车上,一边抽烟,一边对着厂区,望眼欲穿等待着自己的女朋友或老婆。等到了下班时间,好多女工也心疼老公或男朋友,澡都顾不上洗,匆匆忙忙跑出厂大门,各自找到自己的老公,跳到自行车后架,搂到腰杆,脸靠背上,“车一起动”,一溜烟就迫不及待奔向温暖的家。

除了女工多,川棉的宿舍区也大,借一句玩笑话,除了里面没有火葬场,啥子都有,食堂,澡堂,图书馆,招待所,医院,商店,茶馆,农贸菜市场,“保卫科”,蜂窝煤厂等等,一应俱全,完全就是一个小社会。
对了,川棉还有一个疗养院,但不在生活区,在如今洛带古镇那边的万兴。

生活区里一天到晚都很热闹的,上上下下的人一直川流不息(因有上下夜班的工人)。

跨过二环路来到厂区,又分为两个大门,靠万年场的是南大门,麻石桥那边则是北大门。就这两个大门之间,除了有自己的消防队,救火车外,工厂又修建有子弟校,技校,还有幼儿园,电影院,灯光球场,球场旁边还有综合大楼:一楼食堂,二楼会议室,三楼图书室,四楼是川棉厂有线电视台,广播室,厂报社,电话室。

川棉厂之所以大,是因为它是集纺,织,印,染,成衣一体,全名为四川第一棉纺织印染厂,工厂有一万多名工人,工厂里面就有四个食堂,方便工人就近吃饭。食堂除了正常供餐外,下午还要拉馒头在厂门口,以及附近宿舍区兜售,川棉的圆馒头在当时还是很有名,颇受欢迎。


在八十年代,工厂的劳动服务公司面向社会招工时,往往是上百人的招聘,以招女工为主,当时吸引了周围不少的待业青年,甚至好多420,还有建设路各信箱单位的子弟也跑来报名,无不冲着当时川棉良好的待遇和福利而去。因为听那些工厂的老工人讲,夏天上班的工人还可以领冰糕吃,喝豆浆,绿豆汤,每年生日还能领到工厂蛋糕房做的生日蛋糕。

我姐那些年也做过川棉的临时工,记得每个月都会领一瓶“广柑汁”,拿回家每人冲一杯开水喝,那滋味稀罕得很,等喝完了,瓶子又洗干净留着装清油炒菜。

八十年代的川棉厂,川棉人像极了东门的朝霞,金色涂满了每个角落,洋溢在人们的脸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每个人都满怀激情,朝气蓬勃。

清晨,太阳刚探出头染亮天空,上早班的工人,像潮水一般,从城里的四面八方涌向了川棉。

那时候,街道上车辆不多,骑自行车上班是很洋盘的一件事,但凡你看到三三两两,穿着各种色彩的裙子,扎着俏丽的发型,沐浴着一抹金色,不住的按着车铃铛,嘴巴里不时带出银铃般笑声的人肯定是川棉的紗妹无疑。

当时上班的人好多都还居住在“城里”,因川棉有一万多名工人,能申请到厂里宿舍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在城里赶去上班的路上,原本两个好朋友结伴同行的路上,不多一会就这个街小巷碰到一个同事,下一个十字路口又碰到一个熟人,宛如小溪汇入河流,人越遇越多,大家并排骑行在马路上,聊着家常,聊着车间的各种趣事,越聊越开心,扬着笑脸,脚下似乎有使不完的劲。

很快,四股人流开始涌向厂大门,城里面的分别是万年场和麻石桥骑车过来的,还有生活区两个大门主要是步行的两股人流。上班的高峰期,最忙碌的要数两个大门口发停车牌的工人。

人流混着车流一起涌向厂大门,发牌的工人“如临大敌”,一般门口是两个人胸前挂着一个装着绿色车牌的工具包把守大门。来一个发一个,高峰期间,两个发牌的工人使出左右开弓的招数,两只手抓一大把车牌,飞快的用大拇指一拨一个发在骑车人手中,遇到骑行不下车的男士,怕他们丢单手拿不稳,还会用一点力摁在骑车的小伙子手中(姑娘些一般秀气,下车拿牌)。

放好自行车进入厂区第二道铁门,所有的人开始步行厂区马路准备进入各自的车间。笔直的马路正对着冉冉升起的太阳,迎着阳光,伴着厂广播站播放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大家仿佛又走上了另外一个舞台,有夫妻,有父子,有母女,有同学,这时好朋友,熟人就更多了,隔着人群招呼一声,喊一下,冲上前挽着手大步向前,清晨的空气很清新,不时飘来旁边大约有两百米一排的栀子花香,这可是川棉另一景,尤其夜晚,像铺着一层洁白的雪,花香浓得四处飘浮,弥散,多多少少拂去了夜班女工的丝丝倦意。

随着前后人流越来越多,脚步很自然整齐划一,颇有阅兵式的步调,一起齐刷刷的脚步声“咚,咚,咚,咚”回响在耳畔,在飘来的歌声里: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渐渐的,走到厂区办公大楼,工人们开始陆陆续续进入各自的车间。别看马路上的女工装扮很漂亮,进入车间,戴上白帽子,口罩,拴起白围腰,你就再也分不出谁是谁了。


话说织布车间里机器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好多外面来的人第一次进车间,一般待不上几分钟就想逃,就受不了,而这些女工上班进去就是八小时,还要来回的走,工人们真的非常辛苦。有时有事需要喊某个人,她们一般都用自己特殊的发声方式,类似唱美声女高音,从脑门发出“喔”拖长的声调。
有时同事之间也爱调皮一下,喊一声“李婆孃ang或王婆孃ang”这个孃ang的发音也是脑门发出来的,在喧闹的车间里一喊一个准。

车间里的女工大多都心态阳光,性格乐观,爱说爱笑。上班到了中午吃饭的间歇,有的去食堂打饭,有带饭的一般直接去车间门口去取一大早放热电厂接进厂的蒸汽管子取饭。(那时没微波炉,女工直接把饭盒挨个挨个放在漏热气的地方热饭菜)

随后大家都会把自己带来的泡菜,萝卜干,腊肉,熬锅肉,互相品尝,旁边有同组的检修工故意也端出刚刚打的单锅小炒,喊某个自己心仪的女工“来吃我的肉嘛”!

话说出来一下惹得哄堂大笑,被占了便宜的女工也不恼,只是反唇相讥“哪个吃你的肉哦,老腊肉嚼不动”。

又是一阵笑声。

看到上班时间还有一会,几个女工互相努嘴递眼神,突然一起上前抓住刚才的检修工并大声欢快的吼叫“来,盅他娃的对窝”。

七八个女工一涌而上,抓的抓手,抬的抬脚,很快摆出“五马分尸”状,异口同声的喊:一二三,盅哦。
话说那检修工人瘦是一个“干星儿”,腹部肌肉极好,任她们几个女工如何用力都保持着屁股不沾地,反到把几个女同事累得气喘吁吁,笑得眼流花儿滚,眼看上班时间要到,干脆一起松手把“干星儿”丢地上,一哄而散。

车间里的女工虽然经常“修理”身边这些稀有如国宝般的男同事,但大家感情却好得很。

那些年工厂效益好,各班各组都存有“小金库”,只要一开春,各小组都要组织春游,厂南大门每天都停有附近农家乐的中巴车,大家坐车上窗边,互相邀请她们有好感的检修工或者电工,并拿出车间女工巧舌如簧的本事:师傅跟我们去耍,我们小组的单身多!
另外一边车上的女工也不甘示弱,都想把自己喜欢的师傅们“围到”,希望以后工作中有机器坏了,师傅们跑快点来修,多挣点计件工资,因此,不惜吹牛说大话,笑眯眯的说:师傅,来我们组耍,我们这边乖妹妹多哦。
师傅们些其实早就心中有数,看出哪些是单身,哪些已经是娃娃的妈,只是客气望着这帮少妇们回笑说,你们这边乖妹妹多,可惜都还在上幼儿园。
哈哈哈哈……双方都会心的爆出一串串笑声。


俗话说得好,好女人是一座学校。川棉的女工多,身处在她们身边的男同事也常常被美熏陶,受益匪浅。虽然工作环境恶劣,但爱干净,爱好,从来没有输给其他工厂的男士。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下班的时候,男士洗澡大多都是统一标配:一张毛巾,一个香皂,一瓶洗发水。发展到后来流行烫头,好多男士还要再加瓶“蜂花”护发素。

好多外面的男士羡慕川棉厂的男人,天天都可以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有的甚至托关系偷偷混进工厂洗眼睛。进来之后却像刘姥姥进大观园,车间门口处处都有站一排练习“打结”的年轻妹子,这边看看,那边望望。因为厂里是女工的世界,有女人在车间上下没人注意,可一旦来了一个新面孔的小伙子,好多工作中的女工一个二个都会自然的抬头打量,女工本来就多,那几十双目光唰,唰,唰的在脸上,身上扫来扫去,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得起,好多小伙子都会被盯得面红耳赤,手脚不听使唤,分分钟钟就败下,落荒而逃了事。

那时工人们上班在车间里挥汗如雨,虽然辛苦,可工作的热情依然高涨。到了夏天,下午时间,车间值班长就会去厂冰糕房领牛奶冰糕,然后送到车间工人手中。晚上的时候,又会拉来豆浆和绿豆汤派发。

平时企业的文娱活动也丰富多彩。女工有车间模特走秀,厂队模特秀,班组还有合唱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体育运动会等。晚上又有厂办舞会,乐队伴奏全都是车间职工爱好者组成。而男工则有车间举办的象棋赛,乒乓球赛,游泳比赛等等。


有段时间,工厂还开始实行每年一次旅游假,每个人有五天。那段时间在成都周边旅游,到处都是川棉职工的影子,无论是上天台山,青城山还是其他地方,只要看到二熟二熟的脸妹儿,上前打个招呼一问,果然是川棉的得嘛!于是很快攀谈甚欢,结伴一路……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好的时光再回眸,已经是匆匆几十年前的往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记忆,有酸有甜,也有苦和乐,川棉的兴衰也是东郊工业区的一个缩影,风风雨雨,起起伏伏……那些曾经、那些故事又怎讲得完?

人生的路虽然只能向前,可是回首它的八十年代,那是一段轻轻扬起脸,向着光,就算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茫的一段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