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阳光隐秘,今日气候清冷。清冷隐秘之余,还有些雾霾,这让远处的高楼若隐若现。
今天是小年。

小年到了,离过年也近了,虽有老话讲“过了腊八就是年”,但我一直觉得只有过了小年这日子才开始有了年的味道,虽然该上班的依然是上班,但身心已开始作过年的准备安排。所以我喜欢说“过了小年才是年”。
小年不是节,但有讲究,“小年祭灶,小年扫尘,小年吃灶糖”。
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一天,母亲早早地就要把我们几兄弟从床上赶起来,安排我们“扫扬尘”。所谓“扫扬尘”就是给家里在年前进行一场革命性的卫生大扫除。
母亲先是指挥我们用塑料布或床单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都遮罩起来,然后用头巾包在头上,再找一件旧衣服穿在身上,就把自己给保护起来了。
我特别喜欢看母亲戴头巾的样子,觉得好看,真的好看。
我们也会戴帽子,是那种用报纸折叠成的帽子,可以有各种各样,但最常见的是船型样式的,戴在头上,一样可以起到防护灰尘的作用。
做帽子最好的材料应该是《人民日报》,因为《人民日报》篇幅大,比较差的是《参考消息》,材料不足。
准备工作做好了,开始大扫除,用绑在竹竿上的扫帚将墙壁上下每一个角落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是擦洗桌椅,拖地板。我最喜欢做的就是用拖布拖地板,一连拖上好几遍,直到红色的木地板已经泛出红色的光芒,我还不依不饶、卖力地继续拖,就想等来母亲一句“平儿,不用再拖了,休息一下。”
家里的窗户玻璃也得擦,先用湿抹布擦,再用报纸擦,这是擦拭玻璃的秘诀,懂得起的都是擦过玻璃的。擦完了再认真检查一下,若还有污迹,则鼓动腮帮子对着污迹哈气,哈湿了,再用报纸擦一下,就全部亮堂了。
那时家里的床上铺的多是稻草,我们就会按母亲的吩咐把稻草抱到楼下晾晒。还会摔打稻草一下,顿时灰尘弥漫,赶紧躲开,等尘埃落定,再把稻草抱回家,重新铺在床上。阳光晒过的稻草特别蓬松,躺在上面又特变暖和。
母亲是自贡人,“扫扬尘”三个字发音出来听起来有点像“扫扬春”,我那时小,就以为这样的搞卫生就是迎接春节的“扫扬春”,一直到很久才明白原来是扫扬尘。
关于小年,《民俗文学》的介绍是:腊月二十三,欢喜过小年。小年的今天应该是欢喜高兴的,即便是有什么让你不高兴事,也应该尽力缓解,毕竟过了小年就开始为大年做准备,过年可不能不高兴。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这在我老家河北尤甚。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据说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咂起嘴巴乱说了。成都好像也有这天吃麻糖的习惯。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下凡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麻烦得很,但我的那些婶婶嫂子们做得却一本正经、津津有味。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才轮到祭拜祖宗。
现在不知还有没有灶神,如果有,就只能是天然气公司了。祭灶神变成祭天然气公司这件事并不奇怪,不祭就不给你通气。
过去的神是护佑你的,所以不能惹,现在的神是制约到你的,千万不可以惹。比如电神、油神、气神……等等神,都不可以惹。
过去小年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但这都是过去。现在也贴春联,但都是买的,很少有请人写的,不是不请,是找不到人请,现在钢笔字都少写了,何况毛笔字。再有,现在的神都有点装神,装的神不配贴春联,所以春联都不大贴了。
到了小年这一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我今天一大早就沐了个浴,下午再去剃一个头。算是遵循祖制一身轻。
“过了二十三,诸神上了天”,于是百无禁忌,没有了禁忌,结婚可以不用选日子,随便结!被称为赶乱婚。所以要结婚的赶紧结,要离婚的也赶紧离,老天爷人家也要过年,没得时间管你们这些人间琐事,完全可以放敞。
小年有的还要包饺子吃,正好昨天一群毛根朋友来家里提前团年,包了不少饺子,也剩了不少饺子。我今天就吃几个煎饺,也是传统动作的一部分。
停笔之时,觉得周围一片寂静,觉得离过年好远。自从母亲走后,这年仿佛一直就离我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