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学[问现在症]-问口渴与饮水 20190804-01

 恒则成167 2020-10-23

本文是湖湘名中医陈厚忠医师8月4日讲中医“问现在证之问饮食口味、食欲与食量、二便”的第1篇,主要讲了口渴与饮水的问诊。“厚德仁心”公众号后续将陆续发布文章讲《中医诊断学》,敬请关注。

温馨提示:全文约2200字。文章开头有全文语音版,您可以边听边学。

问饮食口味

      口味饮食的问诊很重要,我个人历来主张口味要好,人就是吃、喝、拉、撒不管怎么样只要你这几个方面好,即使是有病乃至重病也不太要紧。所以现在很多肿瘤、癌症病人我不讲西医怎么治疗和处理,但是我个人认为能够吃得进,睡眠好,大小便正常和心情愉悦这几个方面正常,就都会好的。所以今天晚上讲解问饮食和问口味,它包括询问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等方面的改变从而了解病情。

      脾胃主腐熟、运化水谷,水液的吸收及转输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密切相关,五味与五脏相应,故问饮食口味可以了解脾胃功能的盛衰及与其他脏腑的病变。望、闻、问、切四诊都应该是处于同等的重要地位,我个人认为问诊很重要,因为有的病情状况你必须从问诊的方面才能了解得更详细,更符合实际。所以为什么临床有的小孩子问诊问得不好呢?儿科自古也有“哑科”的称谓,我们过去就讲“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因为小儿不会阐述病情,俗称“哑口”,完全要靠家长观察,所以有的问诊就要靠大人代述。故这个问饮食口味很重要,不单只是吃饭,还有饮水、口渴与饮水,食欲及食量,偏向哪种口味都得尽量问清楚。

问口渴与饮水

      口渴是指患者自觉口中干渴不适,饮水是指实际的饮水量的多少。早几天看过一位复诊病人,我怀疑她为消渴病或胃燥,虽与糖尿病有联系,但我先建议她去个做糖尿病的筛查。她口渴很厉害,饮水饮的很多。昨天来复查告诉我糖尿病检查血糖不高,服药后口渴现象也好转,这就验证了医者的辨证。

      在问诊时你还要问他是喜冷饮还是喜热饮,喜冷饮或热饮反映体内的寒热以及阴阳消长状况。口渴与饮水是密切相关的两个症状,口渴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体内津液不足或津液输布障碍,口舌失于滋润所致,而饮水是人体津液的主要来源。有些人听别人养生说一天要喝八杯水,我个人觉得这个不太科学,虽水是要多喝点,但不一定就是要八杯,人有个体差异,体质不同,寒湿体质者就不宜多喝水。何况水也可以引起中毒,故要根据人的体质精神状况以及体内消耗情况来判断。像三伏天,汗出比较多,相对而言饮水就比较多,冷天气就没有这种情况,出汗出的比较多,消耗的就比较多,所以暑季暑热会耗气伤津,人也会疲劳,再者暑必夹湿。一般而言,津伤轻者口渴亦轻,津伤重者口渴亦重。还有因阳虚、痰饮、瘀血等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见口干少饮,或喜少喜热饮者,或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者。

      在问诊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有无口渴、饮水的多少、喜冷饮还是喜热饮,以及有无其他兼症等,以了解体内津液的盈亏、输布等情况和疾病的寒热虚实。《景岳全书·传忠录》谓:“问渴与不渴,可以察里证之寒热,而虚实之辨,亦从以见。凡内热之甚,则大渴喜冷……凡口虽渴而喜热不喜冷饮者,此非火证,中寒可知。” 这就是讲从问渴与不渴来了解疾病的虚实状况。

01
口不渴

      口不渴,指患者无明显口渴的感觉,饮水也不多。提示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因寒、湿为阴邪,不耗伤津液,故不口渴。此外,无明显燥热证者,亦见口不渴饮。

02
口渴多饮

      口渴多饮,指患者口渴明显,饮水量多,为津液损伤的表现。若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发于秋季者,多因燥邪伤津液所致。曾有位病人,自述鼻孔干燥,嘴唇起皮,这种情况应该也是燥邪或热邪所致,所以不必局限于季节,夏季也有这种燥邪伤津的现象。

      若口大渴喜冷饮,兼见壮热面赤,汗出心烦,小便短黄,脉洪数着,属实热证。因里热炽盛,耗伤津液所致。这个也是伤寒论上所诉的白虎汤症的“四大”,即大汗、大热、渴饮、脉洪大;

      若口渴多饮,甚或饮一溲一(指喝水一次就想小便一次),小便量多,多食易饥,身体消瘦者,属消渴病。我们中医讲的消渴病并不等于西医的糖尿病,中医消渴病是因素体阴虚,燥热内生,阴津耗损所致。西医的糖尿病虽有消渴病的症状,但有明确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h血糖大于11.0mmol/L可考虑糖尿病。

03
渴不多饮

      渴不多饮,指患者有口干口渴的感觉,但又不欲饮水,或饮水不多,是轻度伤津或津液输布障碍所致。在外感疾病中,见口干微渴,恶寒发热,咽痛,脉浮数者,为风热表证。因风热之邪外侵,热象不重,伤津较轻,故口干微渴。所以凡是有口干的症状,就有津伤现象,且口渴的程度决定于津伤的程度。温病见口渴而不多饮,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质红绛者,从温病来看多为营分证。因热入营分,灼伤营阴,故见口渴。但热邪蒸腾营阴上潮于口,故不多饮。

      温病的治疗以卫、气、营、血为主。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指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怎么判断是否入营呢?就是看口舌:口舌红绛、有神志方面的症状表现的(如狂躁,神昏谵语等),一般就是到了营分,所以在学温病的时候就要抓住卫气营血的辨证,卫、气、营、血,是判断温病进展的四个阶段。

      口干不欲饮,兼见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属阴虚证。因阴津亏虚,虚火内扰所致;

      口渴不多饮,兼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闷纳呆,舌苔黄腻者,属湿热证。因湿热为患,热灼津伤,故见口渴。但湿邪内阻,郁蒸于内,故饮水不多;

      口渴喜热饮,饮入不多,或水入即吐者,属痰饮病。因脾胃阳虚,饮停肠胃,致津液输布障碍,阳气不得气化津液上承于口,故见口渴喜热饮。饮后水停肠胃更甚,胃失和降而上逆,故水入即吐。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舌质青紫,脉涩者,为血瘀证。因淤血内阻,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异常,不能上承于口,故见口干。体内津液本不匮乏,故欲漱水而不欲咽。有病人讲自己晚上口干但白天不干,一般是因肾阳不足,阳气不能气化津液上承于口故口渴。在临床中应重视口干的问诊,这个口干就是津液的亏损或者津液的输布障碍这两种情况,虽看似简单,但应仔细的分辨。

小编备注

陈老师讲课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医诊断学》为纲。点击左图放大查看书籍详情。

如果您希望系统地学习,建议您自行准备该书,配合老师的讲课坚持学习,相信您的用心学习,在《中医诊断学》全部讲课学习完成后,会有特别的进步!

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