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这些用药方法都不知道,神仙也用不出阿莫西林的效果!

 兽药药理与处方 2020-10-23

在2016年的时候,美国IDSA/ATS,即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在他们联合发布的疾病用药治疗指南中,对医院治疗学术界首次强调:医生不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机械的用药。而应该根据患者、疾病和药品的特性,结合临床实际、实践施以切合实际和实践、更准确的与精准的用药。这显示了避免药物滥用、低效和无效用药的重要性。

人医的这种用药理念研究推荐的新变化,对当前兽医治疗临床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我们正面临药物不规范使用、药物滥用和减抗的问题;特别是养殖过程中太过于依赖药物,而忽视了饲养管理才是养殖的根本出发点。

就拿目前兽医治疗临床中最常用的“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这个药品来说说吧,我们暂且不说这个药物的解离度和脂溶性,以及病理下胃排空时间、胃肠道环境、肠蠕动、血流量等特点,对药物吸收速度、吸收率、生物利用度、血药峰浓度等药效的过程影响因素;我们也暂且不说其药物脂溶性、相对分子量大小、分子机构特点和血红蛋白结合率对药效学的结果影响因素。

今天,我们单就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的“用药方法”这一点做一下肤浅探讨。

由上述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说明书中的【用法与用量】可知,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在鸡的内服治疗给药时,法定标准是要求一天两次给予才是“规范”的用药方法。可是,在广大养殖者、基层治疗兽医和各个兽药企业的实际生产中,有多少次使用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的“用法”是“一日2次”呢?

那么,我们还是回到药效的角度来说:如果你药品的基本用法都不对,如何保证你的用药是有效的呢?因为这个用法是科学,不是某个人随意说的、更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这个用药方法的确定,是基于阿莫西林按指定剂量给药、90%以上被吸收时,其体内药物半衰期只有1小时左右的客观事实。又因为从药效学的角度看阿莫西林,它是一个时间依赖性的抗菌素。

时间依赖性的抗菌素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阿莫西林在体内维持、连续有效作用浓度的时间越长越有效,即规范用药前提下,阿莫西林的抗菌效果与用药时间有关、与加大几倍量用药关系不大。

如上图T1正常给药剂量的阿莫西林可溶性粉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图,其有效作用时间远小于12小时;如果是采取一天1次给药方法的治疗,那么两次给药间隔中就会有较长时间的阿莫西林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有效浓度,从而给体内病原菌以喘息、大量繁殖之机。

并且,这种实际“间歇式”给药的方法,不仅仅常使治疗失败,而且也会造成该区域或养殖场的病原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性增加。这是药品不科学、不规范使用的直接影响,长期这样使用的潜在影响可能会更多。

可是,规范使用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这个药品,只是达到了科学、专业、有效用药的基本要求。如果是基于减抗新形势下、更高水平的新用药方法,对于广大养殖者、治疗兽医和兽药企业的技术服务来说,做到精准用药才能彰显专业、研究和科学的价值。

比如说,对阿莫西林的最新药效学研究表明,阿莫西林对副猪嗜血杆菌、魏氏梭菌、链球菌和大部分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很好的抗菌素后效应。抗菌后效应是什么意思?估计药物、药学或研究药的人听说过,很多非专业的、尤其是动物营养和养殖管理等专业的根本就没有听说过。

抗菌后效应是指,给畜禽用药后,细菌接触抗菌素一定时间,当药物经过排泄、消除后,机体内的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抗菌后效应已成为抗菌素药效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不同种的抗菌素对同一病原菌具有不同的抗菌后效应。同一种抗生素对不同的细菌种属抗菌后效应也不同,比如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就没有抗菌后效应。

这样,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在用药方法上的精准方面就有差异了。基于阿莫西林对不同种属病原菌“有无抗菌后效应”,那么在用于对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时,就要剂量给足、一天2次给药效果才会好。而对于那些副猪嗜血杆菌、魏氏梭菌、链球菌和大部分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时,就完全可以减量、一天1次、有效使用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治愈上述细菌的感染性疾病。

说明:转帖请注明“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