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3)(4)||刘根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七)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3)

脑海里时常出现《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画面。现实中的一幕或许发生在80年代的某一天,亦或根本没有这个情节。但父亲和王姓、朱姓三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异姓朋友,真真切切地以酒为媒,义结兄弟,情同手足,却也演绎了一段40年的友谊传奇。

按年纪排,王姓朋友为老大,朱姓朋友为老二,父亲年纪最小。对两位长者,父亲总是以“大哥”和“二哥”尊称,也要求我们孩子们以“大伯”、“二伯”去叫。

风风雨雨几十年里,这一称呼父亲叫到了生命的终结,也从未让我们改口过。虽然父亲亲兄弟四人,我也有至亲的大伯和二伯,但潜意识里,我们和这四位不同姓的伯父的感情亲疏并无异同。每逢和熟人或亲戚交谈,父亲也总是会自豪地向人家介绍起自己的“结义”兄弟。

无论是逢年过节、起房盖屋,还是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父亲总是让礼节走在前面,最先带着礼物去探望两位兄长,风雨无阻。实在去不了,他才会让几个孩子代替。

儿时的记忆里,日子都很拮据。一包白砂糖、两瓶罐头就是这个年代最奢侈的礼品。父亲从合作社买来礼品,全然不顾几个眼巴巴盯着看、馋涎欲滴的我们姐弟,带着去看望两位兄长。

还有多少个大雪纷飞的春节,我们带着礼品去两位伯父家,记不清路上摔了多少跤,仍紧紧地护着那两瓶罐头,直到亲手交给两家的长辈。

兄弟相聚,酒自然是少不了的。只要三个人凑到一块,总是煮酒下菜,猜枚划拳,不醉不归。直喝到日落西山,酒空杯干,个个满面红光,兄弟三人才踉踉跄跄地分道扬镳。

先讲一讲兄弟三人中的老大。

那个胖胖的王姓大伯,会木匠手艺,也是个皮革匠人,做得一双双好皮鞋。

在北关的日子里,他曾跟父亲一块打过工。平日里就是在家做皮鞋、皮靴。

物质匮乏的时代,能穿上皮鞋那是“土豪”阶层了,父亲和母亲逢年过节也曾奢侈一把,穿上他做的皮鞋。鞋面和鞋底坏了,大伯免费给换,一双皮鞋穿了十多年仍然是新的。

最感动人的是,我大学毕业四处奔波找工作时,花甲之年的大伯顶着烈日,不顾年迈体弱,骑着他那前梁系有布袋的二八自行车,从乡下赶到城里,中午又让他儿子设宴款待我们,陪着父亲和我去找他的一个儿女亲家,为我的工作之事奔波。

晚年的王姓大伯,得了中风,不能行走,左手不停地颤抖,无法握物。父亲和他的“二哥”时而不时地过去探望。尽管他住在离家几十里的市内的儿女家。  

大伯去世后,兄弟两个不顾身体虚弱和琐事缠身,亲自上门料理丧事,忙前跑后。三年的丧期内,两人逢清明、祭日和农历十一必为其添坟上香,洒酒祭奠。殷殷手足情,不言而喻。

父辈的友谊如接力棒一样,传到了我们这一代。大伯的子女没有从事苦累的木匠手艺,而继承了他的皮匠衣钵,在市内买房开店,生意红火。

大儿子后来转行做书商,随着财富的积累,又转行到了防爆电器行业,办起了公司,依然财源滚滚。当年为了我的工作,这位“大哥”也是有求必应,尽心竭力。

二儿子自始至终经营着鞋店。那些年周末,我给他的孩子补习着英语,勤劳干练的“二嫂”总是炒上几个菜,留我吃饭。温厚老实的“二哥”不停地给我倒酒、添饭。补习结束时,他偷偷地把一双皮靴塞到了我的包里。

感念于兄弟情深,父亲逢年过节仍让我们去看望健在的伯母,让我们这一辈的兄弟姊妹们多走动,希望把父辈间的友谊传承下去。

2014年的央视春晚上,郭冬临、牛莉和邵峰的小品《人到礼到》辛辣地讽刺了礼重情轻、随礼成风的现象给正常生活带来的困扰。

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的尴尬也恰恰发生在了父亲和大伯的儿子和孙子辈间的“礼尚往来”上。

从大伯的儿女成婚、出嫁,再到大伯的孙子成婚、孙女嫁人,父亲视作亲戚间的大事。虽没有宽裕的经济来源,依然随叫随到,置备厚礼亲自捧场、主持,不厌其烦。一直到大伯去世多年后,为重孙办的米面宴之事上,父亲仍然收到了“一定要参加的”电话通知……

这次,正饱受病痛折磨的父亲决定不再去“捧场”了……

父亲的葬礼,我们没有再告诉大伯的儿子们。

老友间几十年的交情,随着两位老人的过世而终结。忙碌的生活中,作为子女的我们这一辈,联系也愈发稀少。淡淡薄薄,亲亲疏疏,不厚此薄彼,也不委曲求全,合之则交,不合则各自相安。这也正照应了父亲对于友谊、对于朋友的原则吧!

恍惚中,脑海中又出现了那熟悉的一幕:日头西沉,耳热酒酣之际,那个胖胖的、满面通红的、言语不多的大伯,踉踉跄跄地推着那个破旧的、前梁系个油晃晃的布袋的二八自行车正往门外走,父亲和他的二哥正嘱托着:天还早着呢!大哥路上慢点……

(七)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4)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故乡正渐行渐远。

虽久居在这个小城的北隅,灵魂却总是翘望着西南方向的故乡。偶尔返乡,从母校八中门前的那条街道穿过,使劲地想,却想不起它的名字了,只记得与它隔菜市场相望的老街叫安众街。

与八中校园东北角一墙之隔,有一家玻璃店。凌乱的大院里堆满了玻璃碎片和杂物。阴暗的西偏房里,烟雾袅袅,佛音缭绕,檀香扑鼻。

院子的主人,就是父亲相交了四十多年,而今已年过古稀的一位故友了。

这个从小我们都喊惯了“二伯”的慈眉善目的老人,一生也是充满了神秘和传奇。

据他儿子说,他们这一脉朱姓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XXX代子孙。也如许多姓氏在寻根寻祖时所云,老祖宗从山西洪洞县迁入豫南,家中至今还续有家谱。不管这个身世是否值得考究,他的第一个职业就是阴阳师或者风水师。

从我记事起,方圆十里内谁家有红白喜事、起房盖屋、子女升学就业,甚至是一些疯邪之症,亦或医学杂症之事,总是会喊他来指点迷津。看地定风水,择日看好,消灾避祸的事都不在话下。每年的佛、道两家重要的日子里,也定会游走于武当、峨眉、五台等国内名山之间。或参禅悟道,或拜师求药。

姑且不说是迷信或是易经,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每年总会有市内甚至外地的老板、官员、名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纷至沓来,拜见或求助于他。也有的干脆把其请到家中,尊为上宾。

颇具有戏剧性的是,他家的偏房里供奉着各路神仙高人,正厅里却供奉着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桌子上还放着《圣经》。他的老伴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可以想象,当夜幕降临,客厅里唱着赞美耶稣的诗歌,偏房里正烟雾缭绕,佛音伴着木鱼声连绵不绝……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信仰的共同之处都是教人向善,教化灵魂;信仰的差异,也并没有妨碍家庭的和睦。这样的家庭在当今的农村、乡下也是司空见惯了。

二伯的第二个职业就是玻璃匠。90年代的时候,风水学和玄学还不是那么的热,他的名气也远没有出这个镇子。二伯在镇里的安众街开了一家“朱记玻璃店”,找了一个业余的画师作搭档,主要做一些客厅悬挂的镜框,或山水,或花鸟,或人物,或神佛,颇有销路。

曾几何时,父亲或母亲上街赶集或办事,总要到他的店里坐坐,或喝茶聊天,或帮助他打打下手。碰上生意好的时候,他们会小酌一杯。那年,我在初中复读,学校没有宿舍,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父亲找到了二伯,把我也安排在了房东家,随着他的小儿子一块住宿。

当铝合金建材刚刚起步,他和大儿子又将店铺挪到了新街,兼做铝合金门窗生意。直到近年和大儿子分开家后,他才把店铺挪到了八中门前这条街。

家里和亲戚们谁家起房盖屋,父亲总是先把他们介绍到这里。2002年,我家盖平房,窗户全是二伯和他大儿子量体定做后,再上门安装上。工钱没要一分,料钱却赊欠到了我们结婚时才给还上。

逢年底的几天,生意特别繁忙的时候,二伯会喊上父亲过去帮忙,打打下手,吃喝全管。结束时,硬塞给父亲一叠钱,父亲象征性地留了一点,其余全推辞了。父亲明白,他是在照顾我家。

由于和画师之间的矛盾,二人分道扬镳。玻璃店的生意也每况愈下,日渐萎缩。已近古稀之年的二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接送孙子辈上学上,间或受人之邀看看风水、择个吉日看个好。

第三职业就是当起了“月老”,给未婚和离婚的、各年龄段的男女牵线搭桥,促成姻缘。经济上也算是有着稳定的来源。基本上白天时间都被人拉上到外面看风水去了。

记不清是大年初五还是初六了。每年的这一天是他的生日,二伯家里会很热闹,儿孙加亲朋都来贺寿。他总会打电话让父亲和大伯过去,把他们安排在上位,摆上一桌丰盛的菜肴,兄弟三人祝寿拜年,谈天说地,饮酒叙旧。兄弟中老大离世之后,这样的聚会也就随之终结。

   时光回到了2014年。从2014年的3月到7月,父亲陆陆续续在市二院和一院住院多次,几乎没让任何亲人和朋友知晓自己的病情。二伯每次总能电话联系上父亲,然后带着牛奶和200元现金,搭乘公交,来到病房探望。

在医院熙熙攘攘的电梯旁,外面总会有一个拎着牛奶,满头灰发的老人,步履蹒跚挤出电梯,走向父亲的病房。

2014年7月,心梗合并心衰突然发作的父亲第一次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每天一次的探视时间只允许最多两人进去。在市一院急诊楼的一楼,焦急的我们每天度日如年地守在两扇冰冷的玻璃门外,翘首以盼地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第二天,刚好二伯过来了,我们把宝贵的探视机会给了学医的弟弟和二伯。这个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父亲的兄长,穿着消过毒的探视服,带着脚套、头套,颤颤巍巍地进去陪了父亲十多分钟……

事后,父亲提及此事,感慨和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在最后的日子里,接到电话的二伯骑着电车从家里赶来。

他神情悲伤地从破旧的皮包里拿出笔墨,在纸上写下了一串偈语,放到父亲的灵前点燃。又念了一段《地藏菩萨本愿经》,最后把一方陀罗尼经被盖在了父亲身上,领着我们几个儿女磕了头……

如果真有六道轮回和极乐净土,父亲也应该为有这样的好友而含笑九泉了。

四十余年的峥嵘岁月,写不尽的友情如歌。

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376

扫描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感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