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薯粉条||赵中岳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红薯粉条

作者:镜嵩

        红薯粉条,如今在市场上已经卖到八九十来块钱一斤的价格,是我始料不及的。本欲立碼把此物拒于口舌之外,怎奈“半边天”说它好吃,那我也就只好“妇唱夫随”了。但我私底下必须正儿八经、严肃地告诉您,就是说那吧,我可决不属于惧内之辈啊。

        所以,为了让“广大的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来更多的关心锅家大事,评判那红薯粉条的价格到底算不算真贵,划来划不来,是不是物有所值,名之实归,我还是要提起笔,把很久以前所见过的漏粉条的流程追忆下来,昭然若揭一次,为“兼听则明”,创造人为的客观条件吧。

        那还是在六四年的时候,人们刚从“三年自然灾害”的阴霾中艰难地跋涉出来。说真的,在那“瓜菜代”的饥饿岁月中,红薯这玩意可是在解救饥饿抗拒困难,立下过汗马功劳,做出过功不可没的特殊贡献的。也因为此,在整个镇区南部的岭坡上,当家花旦就只有红薯、棉花两个角色,它们统统被农民称为大秋作物。

        红薯是在霜降后立冬前收获的。一亩地几千斤的家伙,社员们在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下,也照顾到人口的因素,劳七人三分配完各家应得的红薯,也下窖储藏后,生产队长要将归集体所有的红薯,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前提下,利用冬闲时间,搞点副业,增加社员年终分配时人民币的收入分量,具体联系到红薯,其深加工就非漏粉条莫属了。

        俺小,没有干过那活,但我还是见过的,而且我大哥就做过。红薯瓜剔出黑斑,捡出腐烂的,放入公共食堂已不再用的大铁锅内,用清水洗干净后,再用如弹花机上的锯齿转轮为主要部件,配有进薯槽、出渣口的打薯机把它们粉碎为渣状。

         提取淀粉的过程就是在大瓷缸上放一个方形的竹篦子,竹篦子上放一只300目的丝质略小于缸口的圆箩。舀两马勺红薯渣入内,加水搅拌,按压几次,把淀粉一点点析出。一缸接一缸地到全部占完为止。

        缸内的水经过一夜的澄放,第二天撇出上面的清水,到接近沉淀了的红薯粉上层,约有四五指的游粉为止,游粉统一取出,按人头分配,那可是能吃的东西。缸底那乳白色的淀粉,用铲一块块剜出来,再放进一块正方形的白布中吊挂淋去余水。等水去净后,就成了一个个上平下圆的坨子,后劈开晒干,粉细备用。

        生产队保管室,地处一座地主庄园,俺们呼其为“高房子”。在院内一隅,盘筑一座上架大铁锅,可用鼓风机助燃的煤火炉。炉旁砌一梯样砖坛,高处放置一只大瓷盆,低处站人。两个棒劳动力在冬季的夜晚挽袖弯腰,两双手不停地揉和、插掂,预防调好的红薯淀粉凝固。漏粉条者左手持一葫芦瓢上钻有四纵四横的十六个指粗的圆孔,等和淀粉者操起一团淀粉放入,他就用右手在瓢沿有节奏显功力地捶动。那淀粉在震动中乖乖地下垂,在下垂中延申,在延申中由粗变细,直到扑进滚开的水中,随后又浮出水面。由一女劳动力麻利地用一双长竹筷把浮起的粉条拨拉引导至出粉口,滑溜而下。那女劳动力与大锅中间的地上也有一只大瓷盆,只见她把粉条一挽一挂地挂到晒粉条的竹竿上,够量时截断,置于瓷盆一旁。另一个人架起提出,送吊于旁边排放的几条大毛竹架子上。如此这般,五个人有机地循环往复。男劳动力三个人工种可互换,配合默契,直干到天将四更而收工,草草调些粉条汤下肚充饥。权作为工作餐了。那生产队保管老头还要在“锦裘不耐五更寒”的时间段内披大衣起床几次,朝粉条上泼水,促其表面结冰。

        当懒洋洋的冬日把尚温的光线定点到九时许,晒粉条者就把成挂成批的粉条用垫有苇席的架子车拉进晒粉条场内。那是个有东西拉扯的绿豆粗细的铁丝的去处。铁丝有一人多高的椽子頂立支撑,两端钉入地下的方式固定。铁丝上系有细绳线圈,供挂晒粉条使用。

        当带冰的粉条在那种惬意的曝冬日的氛围中滴下激动的泪滴时,晒粉条者会用冻得发红的双手对其拍搓抖弹,让每根粉条都成为潇洒的个体,直至挂吊的粉条搓抖工序完毕。自然,期间少不了哈气暖手,钱难挣啊!

 冬天日短,恍惚间已到午后三点半,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粉条们翘起尾巴来时,也证明它们干了,预示着收集整装开始。先在苇席上等距离放两条搓好的麻绳,摘下晒干的粉条一正一倒放置,抽出晒竿,层层叠加到有百八十斤重止,系为一捆,收晒入仓完毕而下工。

        那时节,尽管“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还在,“割资本主义尾巴”之风已不时吹起,但以集体的名义操此业,应不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列。四角钱一斤的粉条哇,真不赖!有此举,年终社员分红时,俺生产队硬是列居全大队之首,外人都说俺队长是一个“俏货”。

       好啦,好啦!咱就不再啰嗦了,到此,我还只想问你那句话,这粉条现如今,敢卖到八九十来块一斤,贵不贵,值不值,合不合理啊?咋着,你竟敢说我这是另类的“不忘初心”。但是我会再提醒你,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记着啊,我可是食者,不是卖家啊!

                     作者:赵中岳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一日于郑州

作者简介

 赵中岳,回郭镇人。字:镜嵩;自号:伊洛野老。系巩义市杜甫故里诗词协会会员;河南省老年诗词研究会会员。

阅读是一种修行,分享是一种美德,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68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