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锁(外一篇)||孟海朝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小锁

孟海朝

每当孤独寂寞的时候,常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我老家的邻居耿小锁,比我大20多岁,他在我们孟家的大姓村里是个单门独户,也是个瘸子。但他有个半拉子的木工手艺,农闲时给村里人刮个铣把、锄把、镰把,以及农具的加工和修理,虽然手艺不精,但在农村,这门技术很实用,因此是他养成了村里人的依靠和懒惰。

记事时,小锁和他后老相依为命。听村里的叔伯们说,小锁原本姓杨,老家在后山的百花沟里,两岁多时,父亲在山上伐木被树踏死,他妈改嫁把他带到我村耿家,后老叫耿十一,说话口齿不清,是个半语,我们两家仅隔一条小河,相距不到50米。耿家为人正直,在村里从不计较吃亏和便宜,也不扯闲话,谁家有忙都主动帮。我的家人从爷爷、父亲到我们兄弟几个都是比较笨拙的那种人,大小手艺活都不会,稍微有点挡手活都要找人,只要小锁看见,不管帮了帮不了都会主动尽力去做,由于是近邻也相处得好,有时小锁从地里做活回来,做饭缺油少盐、生火没洋火、照明没有煤油了,也常到我家去拿,很随便,有了也及时还,既是忘了或不还也从不计较。因他是个残疾,养家困难,在大队当支书的我父亲每年总是照顾他,不是给他救济点统销粮,就是给他解决被褥铺盖。

别看小锁家没有女人打理家务,铺盖、农具、粮食杂乱,可他家人气很旺,村里的大人小孩都爱去他家串门,尤其是下雨天,是小锁家最热闹的时候,地里活干不成,村里人都爱往小锁屋里聚,这人拿根木头让他刮个锄把,那个人拿两块板让他做个厨房案板,还有的那几块桐木板让他做个锅盖,反正都不是老大的活,小锁也不推辞,也很专心,有时我主动帮他拉拉锯,扯个墨斗线,给木头去个皮。因我爱看小人书,在干活的时候给他讲书上的故事,小锁听着故事做着木工活,一点不耽误,他烟瘾很大,除了在别处找的旱烟叶子卷着吸,有时还拾别人扔下的纸烟头,这时候我就回家从父亲的烟盒里抽两根拿给他,他还不要,觉着不好意思。

说起小锁的身世,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小锁命苦是因为他妈把他带到耿家,跟上耿家倒霉了。据说,小锁的老爷(后老的爷爷)是个有本事人,一生吃喝不愁,也是个大善人,有一年冬天,一个要饭的要到他家门口,因天下大雪,小锁老爷就把要饭的拦下住了几天,吃住和家人一样。之后,要饭的为了感激耿家,自称会看风水,以给耿家看一穴好坟地作为报答,于是这个要饭的在村里转了个遍,最后说耿家房后的庙洼口有穴地不错,后人或许能做个大官,不久小锁的老爷去世,就埋在那个地方。自从小锁老爷去世,这个家都没安生过,先是他老奶奶病亡,后是他的奶奶去世,之后就连十一刚娶回门的媳妇也暴病死了。于是,小锁他爷就又找了个风水先生看自家的风水,结果风水先生就说小锁他老爷下葬时动住年煞了,要赶紧把小锁老爷的坟翻埋一下,否则还有更大凶事发生,先生定了翻坟日子,耿家人就叫上全村人帮忙。当时是中秋天,但在挖坟时,坟堆就跟上冻一样,怎么都挖不动,后来几个年轻人就用铁锹使劲别,结果别了一个大土硬盖,下面是虚土,挖开墓穴时,人们发现棺材板上锈了一层纹路清晰的木花,但在挖开坟墓的那一刻,有人在远处还看见从坟里有一股白烟腾空而起,几天后耿家老坟边的几棵柏树也枯黄了,就跟是火烧似得,村里人议论着耿家的好坟地给破坏了,接着小锁就随母亲来到耿家,小锁小时候调皮捣蛋,但聪明可爱,虽然不是十一亲生的,但后老耿十一对小锁比亲生还要亲,小锁母亲也勤劳贤惠,耿家似乎过了几年温馨的太平日子,好景不长,就在小锁七八岁的时候,母亲又因病去世,小锁就和后老十一相依为命。到了10岁那年,又一个灾难降到小锁身上,小锁在给生产队放牛时,被自己放养的白顶门大犍牛抵翻,牛踩坏小锁腿筋,因当时医疗条件落后,小锁就落了个残疾瘸子。

大集体挣工分是要靠体力的,因小锁残疾干不了重活,生产队看他可怜,就派他出工到大队护路队,干些垫路和扫路的轻松活,挣的是全勤满分。家穷也造就了小锁吃苦耐劳的品质,因从小就机灵,加上生活所迫,小锁从小不但学会了蒸馍、擀面、做饭,还学会了缝缝补补的针线活,时常还置了些农村做木工的家当:锯、锛子、刨子、凿子、斧子等,忙里偷闲在家自学木工活,先从给村人刮个锄把、铣把、镰把学起,慢慢学会做个木箱、粮食柜、锅盖、木凳以及犁耙绳索简单的农具,只要你供料他也不要钱,小锁干啥像啥,虽然没有拜过师,做的木工活粗糙些,卯榫松动,他就用木楔粘胶楔进卯榫里,因为是义务的,他在村里口碑很好,人缘也很好。可就是因家穷,也没人操心给他张罗说媳妇成个家,到30岁那年,眼看就要打光棍,河西村王五九妻子把她的憨表妹乔大女介绍给小锁,小锁自知家境不好,自己还是个瘸子,赖好说个媳妇,自己下地干活回来能吃个按时饭,冬天有人暖被窝,如果再给自己生个一儿半女,也就知足了。婚后乔大女给小锁生了两个闺女,一家人热热闹闹,小锁心情也好了。八零年,土地实行包产到户,小锁带着家人除了种好责任田,时常还到附近村里打零工,或是做些锅盖、小木凳、厨房案板到集市上换钱,养家糊口。1995年,后老十一因病下世,两个姑娘也相继出嫁。1999年秋天,小锁在给百花沟垴高家修房时,在掏墙基时,前墙倒踏小锁被塌死,那时才56岁。

     小锁死了,可怜了憨媳妇乔大女,由于两个闺女都已出嫁,小锁出事后百花沟垴的出事房主高家也主动给乔大女赔了8000块钱,因乔大女太憨不会花钱,怕钱被别人偷走或骗走,于是乔大女的娘家兄弟拿去说是保管,却利用这笔钱投资做生意,毕竟人家是和乔大女是亲姊妹,谁也无法干涉。一年后,乔大女的娘家兄弟,因生意和债务纠纷,被县法院强制执行,耿女在向舅舅索要无果的情况下,求助媒体,经媒体详实报道后,法院核查属实,将8000块钱归还给耿女保管,乔大女也有她女儿负责赡养。

离开家乡20多年,我父母也已去世二十多年,每年除了回老家上坟祭祖外,时常很少回家,每次回家看到老邻居小锁那家人去宅荒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楚和惆怅。


追梦

孟海朝

年轮丈量了人生的经历,岁月沉淀了生活的记忆。生长在豫西卢氏大山深处的我,小时候,能跑到距家4公里的集镇上,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甚至有时望着大山想象一个不解的问题,就是很远很远的山外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就和一群孩童们从庙根的石板坡爬上寨顶,向远处眺望,只见山脚下的梁家湾、河东、岩湾、南头、丁口一片片瓦房及农田,再远处就是一层又一层无尽的群山。山外的世界成了我童的谜。

走出大山,到山外看世界,成了我的最大梦想。

如今,已年过半百,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回望曾走过的岁月,像似在追赶一场人生大梦,在执着与迷茫中前行。我们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那生不逢时的六、七十年代,童年的苦涩,只有回忆才能寻觅和慰藉过去的影子,经历了贫穷和饥饿的磨难:在大集体挣工分养家的时代,奶奶和母亲体弱多病,常年不离药,只有爷爷、父亲、叔父、大哥4个劳动力挣工分养一个9口人的大家庭,由于挣的工分少,队里分的粮食老是不够吃,过了春节,父亲就开始合计借粮,一年到头生活在缺吃少穿,少盐无油,清汤寡水的世界里,因吃不饱饭,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却没有能力为家庭减轻负担。大概从9岁开始,放学后我和村里的小伙伴才能帮生产队放养2头牛,每天为家里挣回3分工,放牛还要顺便砍柴、挖猪草、采药,采一星期的药材打理晒干后,拿到镇上供销社药材收购门市换钱,一星期少者能换5毛钱,多着也就1块多钱,在忍不住的情况下,会花1毛多钱加二两粮票买个火烧馍几个人分着吃,剩余钱交给母亲贴补家用。初中在大队部上学,离家5里地,早起晚归,整天就是玉谷糁子汤和酸黄菜82年初中快毕业时还没交学费,我从父亲的眼神中看到了无奈,还有个比我小两岁的弟弟也上初中了,父母亲借遍了整个村子才凑够了学费。15岁,我毕业走入社会,就跟着村里人外出打工,在火炉般高温下的砖场拉过砖坯、建筑工地担砖挑灰、煤窑挖过煤,在寒风刺骨零下十几度的秦岭山上背过矿石。尽管拼命劳作,生活依旧,加上老天也在捉弄人,1983年至1990年的7年间,奶奶、爷爷、叔父、父亲相继病世,我和弟弟也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娶妻盖房,家里雪上加霜,巨额外债和贷款,及粮食债,压得家人喘不过气。

1986年二哥自学考上记者,参加工作,家里情况好多了,在二哥的影响下,我打工之余,买书、订报,写写画画,给报社写稿子、寄稿子,几年下来也陆续有小豆腐块文章在报纸上出现。从此我打开了认识这个世界的大门。

我的人生转机出现在1988年初春,因写了一篇关于乡政府民政所救济贫困户的新闻报道,被县宣传部推荐到县烟草公司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学习写稿,几年间,陆续有稿子被地市报或广播电台采用,1996年初,县法院的马法官,将我介绍到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办公室写材料,因为我一没上过警校;二没当过兵;三没受过专业培训。怕胜任不了,马法官就耐心地说,凡事都是一边做着一边学着,没有学不会的,只要你勤奋、努力、踏实,都不是难事。

自从成为警营里的一员,感觉头上像罩上了光环,既骄傲又不安。骄傲的是做梦也没想到,能在这么一个令人羡慕的团队里混份工作。不安的是我资历太浅,从农村出来得初中生,各方面的经验、能力欠缺,文化知识底子薄,于是我就发奋学习,勤奋工作。不到半年,我的小稿和名字慢慢出现在国家、省、市媒体上,那时临时工虽然待遇不高,但能在公安局工作,也算不错,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我不断努力拼搏,8年的警营工作和生活使我不断走向成熟。

为了走出一片新天地,2003年,三门峡日报社一老师将我推荐到三门峡市湖滨区法院做外宣。自从进入法院,每天被法官们的书香味和对工作的那种热情影响着,渐渐地,我的学习和写作已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觉性。当任务也罢,属自觉也好,总感到有种无形的力量在督促我,让我将读书和写作当成每一天的生活调料。那时不会电脑,稿子写好后到打印室打印,然后领导签字盖章,接着才以寄信形式寄出,几乎达到每天报纸上都有我的稿子出现,每天收到报社寄来的样报和稿费,心中有说不出的自豪和快乐,在办公室、宣传科的共同努力下,湖滨区法院的外宣工作被最高院评为基层宣传先进单位。 

    2005年初,河南法制报的王记者又将我推荐到义马市交警大队,短短一年时间,稿子频频被《人民公安报》采用, 当10月公安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公安系统新闻宣传经验交流会,特邀30名基层通讯员参加经验交流,我是其中之一。由于在义马市工作与家人两地较远,2006年我跳槽被应聘到三门峡市建筑业协会。刚到协会工作,赶上住建局建管科因人手少,还要处理大量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我被抽去临时帮忙,领导就让我按照上级精神结合三门峡实际出一个红头文件,认为这不算难事,也是我接的第一个任务,写好后一遍又一遍修改,直到认为无法可修改,才小心翼翼地让领导把关,第二天,领导说文件改好了,提了几点意见,让我再看看,天哪!稿子上面删的、添的、圈的整个成了个“大花脸”。当时我的脸热得烫手,心里也特别堵。从那以后我就下决心学习业务知识,初步掌握了一部分建筑专业术语,几年间通过自学又完成了建筑业的专科、本科学历,又通过申报获得了建筑专业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技术职称。虽然我的事业没有多么辉煌,但我一直在努力。

在走出来的30年里,除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外,有3000多篇大小稿件散见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党的生活》杂志、《人民法院报》、《人民公安报》、《中国建设报》、《建筑》杂志、《建筑时报》、《河南日报》、《检察文学》等报刊。 30多年来,无论是从一名烟草人、一名警察、一名法院工作人员,还是一名建筑业的边缘人,在工作奋进中一路走来,过得充实而精彩。尤其在建筑业协会的每一天,不断蓄积自己的能量,提高自身修养,与同事相互陪伴、相互温暖、相互支持,成就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艰难已过,苦尽甘来,上个月,我终于搬进属于自己奋斗的新房时,看着宽敞明亮的客厅,大方洁净的厨房,温馨的卧室和舒适的卫生间,一切都是暖洋洋的,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这不就是我打拼几十年才实现的梦想吗?有时在想,人生实际就是一个饱经沧桑、历经磨练的过程。

每每回忆起我的人生经历,都有说不完的感受,如果说人生是一部书,那么每一次经历就是书中的一段插曲、一段故事或一个篇章,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足迹,都是别人不可仿制的生命旅程,也是一种难得的个人财富。从大山深处来到繁华城市,一路上脚踏实地,是压力,让我不断学习,是责任,让我得到锻炼,是机会,让我不断成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艰辛伴着喜悦,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路,但首先要感谢一路上帮我、教我,给我动力、激励我上进的领导、同事,在这里我要用珍惜、不断学习、踏实工作,来回报各位的期望。

追梦的路上我无怨无悔,追梦的路上我会永不言弃!

作者简介

孟海朝,河南省卢氏县人,曾在卢氏县烟草公司、卢氏县公安局、三门峡市湖滨区法院做过文秘,现供职于三门峡市建筑业协会。工作中忙里偷闲写篇小文,偶有作品发表,虽说文章拿不出手,但一直脚踏实地在学习,偶有作品散见报刊。

阅读是一种修行,分享是一种美德,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687

扫描关注免费订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