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暖的烟火记忆||张春霞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温暖的烟火记忆

张春霞

日子数着数着,又至辞旧迎新时。现在我迫切地想嗅到一丝丝灶间烟火的气息。

   儿时的年关,随着农历大年的临近,炊烟相比一年中其他时候,冒得要勤些浓些。厨房成了最热闹的所在,世间一年的风华尽聚于此。经过或精或拙厨技的演绎,树枝、玉米杆、豆荚……被填进炉膛的各种燃料灵魂的舞动,涅槃成各种食物的醇香,氤氲在空气里。还有妈妈祈福的香箔味,揉和着她的温声细语,裹挟着一家老小的欢聚,没有季节尾声的惋惜,倒是充满了日子越来越好的希冀。大年初二,一家四人,两辆自行车,骑骑走走,有时要踏雪而行,赶到二十里外的姥姥家时,从头发丝到脚趾头,都冻成了僵直。姥姥从灶房抱来一大捆棉花杆子,在院当中点燃,瞬间冰火两重天,花柴少烟耐烧,熊熊火光驱散了路途的寒冷艰辛,亲戚们围着火堆亲切地说笑,丝毫没有客气的寒暄,小院里爆发出烈焰般的热情。

   灰是烟火的结晶,记得女儿满月时,妈妈和弟弟来接我们,上车要走时,孩子奶奶用手指蘸了锅台灰,涂在孩子额头,女儿竟面露喜色,哦哦叫着。那涂着锅灰的小脸庞,如一幅宣纸徽墨的画儿印在我的脑海。满月涂锅灰的寓意,应是在人初始之时,婴孩受到长辈人间烟火最旺处的结晶的点化,生命定会焕发灼灼的光华,照亮漫长的人生征途。只是现在要找到点儿锅台灰,也并非易事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活离开了烟火的熏染,很久不闻烟与火的味道了。现代家居生活,用电、气做饭取暖。天然气见火而不生烟,生活便没有升华和回味,典雅的整体厨房,透露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冷酷;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温暖如春,一转身,便能投入春的怀抱,早已懒得去数算春天的步履,同时忘掉的还有那言简意赅的气候文化谚语。并不是排斥当前较好的生活条件,只是难忘温暖的烟火记忆。缭绕的炊烟,舞动的火苗,是家的祥和,情的浓烈,是最真切的生活气息。熨平时光流年的波澜,烹煮世间至味的清欢,展现生活返璞归真的状态。

如今,烟是大气的污染,火是安全的隐患,生活中已少见了烟影火光,钻木燧石的烟火终不敌现代工业的电光。纵使现代生活笙歌琉璃,却难以掩饰人间烟火的缺失,少了那抹烟火色,凉了几多人情味。冬去春来又尽年,怀念那年关不仅仅是在做饭时才升腾的炊烟缕缕,轻奏着鸡鸣犬吠之声,跃过房梁,漫上树梢,袅袅地缠绕在院落林木间,似一段经冬复历春的新年序曲,在大人孩子的心间撒欢。多想目睹炊烟此起彼伏的画面,多想呼吸烟火温热岁月的味道。或许,那温暖的烟火记忆,我只能在回忆里寻觅!

作者简介:

张春霞,初中语文教师。常用文字记录生活感悟。文章见于《河南教育》、《试题与研究》、《淇滨晚报》、《大伾山文艺》《河南文苑》等刊物及微信平台。

阅读是一种修行,分享是一种美德,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718

扫描关注免费订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