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辞》卷十三《七谏》之七《谬谏》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谬 谏


        [楚辞·七谏·东方朔]

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
  悲太山之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愿承闲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
  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
  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罢牛而骖骥。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心悇憛而烦冤兮,蹇超摇而无冀。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
  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不量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弧弓弛而不张兮,孰云知其所至?
  无倾危之患难兮,焉知贤士之所死?
  俗推佞而进富兮,节行张而不著。
  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
  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
  弃彭咸之娱乐兮,灭巧倕之绳墨。
  菎蕗杂于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以直鍼而为钓兮,又何鱼之能得?
  伯牙之绝弦兮,无锺子期而听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
  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
  列子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讬。
  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岩穴而自讬。
  欲阖口而无言兮,尝被君之厚德。
  独便悁而怀毒兮,愁郁郁之焉极?
  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辞。
  不及君而骋说兮,世孰可为明之?
  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扬。
  众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乱曰:
  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驾鹅。
  鸡鹜满堂坛兮,鼉黽游乎华池。
  要褭奔亡兮,腾驾橐驼。
  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瓯登于明堂兮,周鼎潜潜乎深渊。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作品介绍]

《七谏·谬谏》一诗出自《楚辞》。作者为西汉辞赋家东方朔《谬谏》这首诗写屈原怀才不遇的悲愤和积极用世的强烈愿望,诗中也渗进了东方朔自己求谏汉武帝的希望和抑郁失志的悲哀。

[注释]

(1)谬谏:狂者之妄言叫谬。谬谏是作者谦虚的说法。灵修,楚方言,神灵。这里借用屈原的用法,指楚王。浩荡,水壮阔貌。引申无常不定。犹荒唐。操:节操。太:同“大”。隍:没有水的护城壕。这里泛指池塘。孰:犹何。

(2)承闲:秉承伦理道德的规范。志:一本作“忠”。 犯忌:触犯上忌。干讳:违背众讳。卒:终。抚情:按抚情绪。怊怅:悲伤不如意的样子。犹惆怅。《章句》:“恨貌也。”

(3)匮:古同‘柜’。鱼眼:质地次的珠子。玑:不圆的珠子。驽:劣马。服,驾辕。罢牛,疲惫的老牛。罢工之牛。骖:边马。骥:千里马,良驹。

(4)滔滔:似水流一样。冉冉:慢慢,渐渐。悇憛tútán:忧苦悲伤。蹇:楚方言,文言助词,其。超摇:心神不宁貌。无冀:无望,无盼。

(5)工巧:偷工取巧。改错:更改错位。骐骥:良马,千里马。驽:走不快的马。骀:疲顿之马。

(6)诚:诚然,真正。王良:人名,春秋时之善御者。

(7)凿:凿孔。正:纠正。枘ruì:榫头,即插入凿孔的木栓。矩镬jǔyuē:木工的规矩与尺度。引申为法度。论世:研究时世,认识观察世道。高举:高其行,行为超出凡俗。操行,操守与行动。调:调和。谐调。

(8)弧弓:泛指强弓。所至:其力所至。倾危:倾覆;倾侧危险。患难:忧患灾难。所死:所死为何。

(9)推佞:推崇奸佞。进富:进荐富者。节行:节操与行为。张:扩张,推广。著:显著。张而不著,意为彰而不显。不群:不愿为伍也。朋曹:朋党同类。党誉:朋党间互相袒护称赞。

(10)饰:矫饰。多曲:多曲解。弧:弧曲。变形也。避匿:躲避,隐匿。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

(11)彭咸之娱乐:谓以伏节死直为乐。巧倕chuí:传说中的巧匠。箟簬kūnlù:竹名。细而长,无节,可为矢。黀zōu蒸:麻秸。古时用作燃料或照明。机:用弩机发射。蓬矢:用蓬蒿做的箭。革:没毛兽皮。这里指犀皮做的盾。

(12)蹇驴:跛蹇驽弱的驴子。极:尽头。

(13)伯牙:春秋时精于琴艺的人。钟子期:春秋时楚人。伯牙鼓琴的知音。和:和氏,卞和。曾献和氏璧给楚王。璞:璞玉。良工:技艺高超的工匠。剖:剖解。

(14)和:应和歌唱。

(15)宫:指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角:五音之一。景云:瑞云,祥云。

(16)音声:音乐声音。简单的发音叫做“声”,声的组合,成为音乐节奏的,叫做“音”。 相感:互相感应。势:情势。相错:互相错杂失位。

(17)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薄:迫近。

(18)侧身:委身也。担心恐惧状。自托:自己有所依托。阖口:闭口。尝:曾经。被:身披。

(19)便悁:忿恨。忿闷。怀毒:居心恶毒。怀着强烈的怨恨。焉极:怎能有尽头。陈词:陈述意见。

(20)骋说:尽情陈说。寝疾:卧病。沉抑:低沉压抑。不扬:不得扬达。

(21)乱:尾声。驾鹅:用鹅驾车。《补注》:“郭璞云,驾鹅,野鹅也。”堂坛:大堂高台。黾měnɡ:青蛙。

(22)要袅:騕袅,古之骏马。腾驾:奔腾驾车。橐tuó驼:骆驼。橐,口袋,指驼峰。进御:为君王所御幸,犹进呈。遥弃:遥远地抛弃。太阿:太阿剑。

(23)拔寨:全部拔除也。玄芝:黑芝,灵芝的一种。芋荷:即芋艿,俗称“芋头”。因叶酷似荷叶,故名芋荷。旖旎:多盛美好。

(24)甂瓯piān ōu:盆一类的瓦器。周鼎:《章句》:“周鼎,周朝大礼鼎。

[译文]

君王糊里糊涂令人怨叹,他的意志为何常变不坚。
  悲痛大山为何要变为池塘,为何江河能够枯竭水干。
  我愿趁君闲暇进献忠言,又恐触犯忌讳遭人毁怨。
  终于压抑情感缄默不语,然而内心懊恨悲伤无限。
  美玉石块同匣并放,鱼眼宝珠一起贯穿。
  劣马骏马混杂不分,老牛驾辕骏马却驾两边。
  岁月不停流逝一去不返,年纪衰老一天不如一天。
  我满腔忧愁啊烦闷难遣,前途无望心中总觉不安。
  本来时俗之人就善于取巧,废弃法度又把政令改变。
  闲置那千里马不去乘驾,偏偏赶着劣马一路蹒跚。
  当今世上难道没有良驹,实是没有王良把它驾驭。
  骏马见执鞭者不是好御手,因此骏马飞蹄绝尘远去。
  不度量凿孔就削木柄,恐怕尺寸大小不会相同。
  不分辨世风便推崇美德,恐怕清高品行难以合众。
  强弓松弛没有拉张,谁能说清它射到何方。
  国家未出现倾危之难,怎知贤士是为国捐躯而亡。
  世俗推佞为贤进用富人,美好品行难以推广发扬。
  贤士遭受排挤孤立无助,群小营私结党相互吹捧。
  邪说被美饰仍非正道,违背法度自是不公平。
  忠直贤良只好隐居避世,谗谀之徒登堂发号施令。
  抛弃彭咸以伏节死直为乐的高贵品德,废除了巧倕用以规矩曲直的绳墨。
  香竹与麻秸混杂作燃烛,用蓬蒿做利箭去把盾牌射。
  没有皮鞭驾驭跛脚之驴,哪条道路能够走得到底。
  用直针做鱼钩,又怎能钓到什么鱼?
  俞伯牙破琴绝弦不再抚琴,是因为失去了知音钟子期。
  卞和怀抱玉璞痛哭泣血,哪里有良匠把它琢治成美玉。
  音调相同才能声调和谐,族类相同自然心齐力协。
  飞鸟鸣啼是为求呼同伴,麋鹿呦鸣意在呼唤友朋。
  叩击宫调则宫声相应,弹奏角调则角音和鸣。
  猛虎咆啸则谷风即起,神龙腾飞则彩云簇拥。
  音声一致和谐流转,事物同类相互感应。
  方与圆形状不同各相异,势难把它们错杂相配在一起。
  列子隐居避世身处困窘,皆因世道混浊无所托依。
  众鸟群飞成列成行,凤凰独飞无凭无依。
  遇浊世不得志难展宏图,愿隐居岩穴中聊以逃避。
  我本想对国事闭口不谈,但曾经受君恩厚重如山。
  我独自忧愁心怀怨愤,愁怨无穷无尽恨绵绵。
  积愁聚怨已经多年,只望见君一面陈诉忠言。
  未赶上贤君无法倾尽衷肠,时世昏暗谁能将真伪明辨。
  身卧病整日里忧愁烦闷,感情压抑难以表达忠心。
  无人可以同我共论政道,可怜我的忠心难通于君。
  尾声:
  鸾凤孔雀日益飞向远方,野鸭野鹅却在家中喂养。
  呆鸡笨鸭充满殿堂庭院,青蛙悠然游于芳华池塘。
  骏马要袅奔走逃亡,骆驼驾车踟蹰道上。
  把锈钝的铅刀进献君王,太阿利剑却被远抛一旁。
  把玄芝灵草拔除干净,荷花山芋却到处栽种。
  橘树柚树日渐枯萎凋零,那苦李却长得枝叶繁盛。
  瓦盆陶罐陈列在明堂,周鼎却抛在深渊之中。
  黑白颠倒自古就是如此,我又何必怨恨当今世风!

赏析

      历史评价

司马贞:“滑稽鸱夷,如脂如韦。敏捷之变,学不失词。淳于索绝,赵国兴师。楚优拒相,寝丘获祠。伟哉方朔,三章纪之。”

刘向:“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杨雄:“朔言不纯师,行不纯德,其流风遗书蔑如也。”

班固:“然朔名过实者,以其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非夷、齐而是柳下惠,戒其子以上容:“首阳为拙,柱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易农;依隐玩世,诡及不逢”。其滑稽之雄乎!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

班固:“东方赡辞,诙谐倡优,讥苑扞偃,正谏举邮,怀肉污殿,弛张沉浮。”

佚名

赏析

政治贡献

东方朔终其一身最高职务为一千石的太中大夫,在“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汉武朝,东方朔未能立下青史书名的政治功绩,然其以近侍的身份与汉武帝君臣相伴多年,亦对汉武帝的行为举措做出了一定影响。

东方朔利用其接近汉武帝的机会,察言观色,一有机会便直言切谏。在修上林苑之事上谏武帝戒奢恤民,在昭平君杀人之事上谏武帝公正执法,在主人翁事件上谏武帝矫枉风化。诸如此等,不一而足。

文学成就

东方朔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据史书记载其与枚皋多有辞赋,然而存世的却很少。

佚名

赏析

    

东方朔是喜欢喝的人。刚进长安的时候曾因不愿作长安的乞丐诳骗了侏儒们。他的出身和经济基础并不具备离开长安、遁入山林,不问世事的条件。他常说:"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汉武帝问他时,他也坦诚相告:"臣闻贤者居世,与之推移,不凝滞于物,彼何不升其室,饮其浆,泛泛如水中之凫,与彼徂游,天毂下,可以隐居,何自苦于首阳。"

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使东方朔幻想通向达官贵人的彩虹在脑子里渐渐地隐去。他还写了《十洲记》《神异经》,描绘的乃是人迹绝妙的仙境,是所谓"践赤县而遨五岳,行陂泽而息名山"、"日月所不逮,星汉所不与"的地方。汉武帝到了晚年,也想成仙成佛求得长生不老,东方朔也窥测到了这一点,便故弄虚玄地把"崑崙天柱"描绘得神奇极了。所谓"围三千里,员周如削,肤体美焉","有乌希有,绿赤煌煌,不鸣不食,东覆东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东,登之自通……"如果真有这样的仙界,东方朔不就早走了吗?何必苟且于天子脚下看着别人升迁而感到不是滋味呢?

东方朔到了晚年,放纵诙谐之气已经收敛多了,常以诗文打发日子。临终时他向汉武帝赠送了几句话:"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汉武帝读后,不禁恻然,长叹一声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实以诙谐逗乐取幸于皇上的东方朔,何止一次向汉武帝献出过赤诚的心呢?只是没有被皇上正面接受而已。他还与同舍的人说:"天下无人识朔,知朔者唯太王公耳。后来,汉武帝把太王公找来,问他是否知道东方朔是一个怎样的人?太王公也说不清楚,只是说,他观天象,其间有一个岁星,有十八年没有见到,现在又看见了。于是,汉武帝便认为这十八年来未见的岁星,一定是东方朔归位了。责怪自己没有早些发现,便惨然不乐,这无异给东方朔又披上了一件神奇的外罩。

他走进了汉代的史卷中,走进了文人的笔下,走进了失意者的自嘲中。翻读他的史料,这个似官非官,似隐非隐的畸形人,给人以笑谑,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思索,给人以谈资。

佚名

赏析

        

怨神灵(君王)浩荡壮阔啊,那为何把持节操不能固定?悲痛大山成为城壕啊,江河怎能枯涸?愿秉承闲德报效志向啊,又恐怕触犯上忌干违众讳。最终按抚情绪安静下来啊,然而惆怅又自我悲伤。灵修,<</FONT>楚方言>神灵。这里借用屈原的用法,指楚王。浩荡,水壮阔貌。引申无常不定。犹荒唐。我愿意使用原义。操:节操。《章句》:“志也。”意志。隍:没有水的护城壕。这里泛指池塘。《章句》:“隍,城下池也。”《楚辞补注》:“《说文》:‘城池有水曰池,无水曰隍。’”承闲:秉承伦理道德的规范。有说‘承:通“乘”, 趁着。承闲,趁着空闲’。不取。犯忌:触犯上忌。干讳:违背众讳。《章句》:‘所畏为忌,所隐为讳。干,触也。言己愿承君闲暇之时,竭<</FONT>交力>忠言,恐犯上忌,触众人讳而见刑诛也’。怊怅:【汉典】悲伤不如意的样子。犹惆怅。《章句》:“恨貌也。”

玉和石头同柜啊,将鱼眼与珠玑穿在一起。良马劣马混杂不分啊,罢工的牛驾辕而良驹拉套。年岁如滔滔流水自行远去啊,寿命渐渐地越来越衰老。心忧苦悲伤又烦闷冤屈啊,心神不宁又无望。鱼眼,质地很次的珠子叫鱼眼。悇憛:忧苦悲伤。《章句》:“忧愁貌也。” 悇,焦虑不安。憛,忧愁。超摇:心神不宁貌。《章句》:“超摇,不安也。”

固然世俗工巧啊,去灭规矩改变措施。不乘千里马啊,却去鞭策劣马选取道路。当今世上岂能没有良驹啊,真正是没有善驾的王良。见执缰绳者不是这种人啊,所以良驹跳开远去也。改错,更改错位。有说‘改变措施。错,通“ 措 ”’。《楚辞·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王逸注:“改,更也。错,置也。” 不取。王良:人名,春秋时之善御者。《淮南子·览冥训》:“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也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

不度量凿孔就修正榫头啊,恐怕间距和尺寸不同。不深研时世就高飞远去啊,恐怕操节与实际行动不谐调。强弓松弛不张开拉紧啊,怎能说知道其力所至哪里?没有倾覆危机之忧患和灾难啊,哪知贤士所死为何?《章句》:‘言国无倾危之难,则不知贤士之伏节死义’。操行,操守与行动。弧弓:泛指强弓。古代六弓(王弓、弧弓、夹弓、庾弓、唐弓、大弓)之一。其力强,可以远射甲革坚硬之物。郑玄注:“王、弧、夹、庾、唐、大六者,弓异体之名也,往体寡来体多曰王、弧,往体多来体寡曰夹、庾,往体来体若一曰唐、大。”

世俗推崇奸佞进荐富者啊,节操与行为彰而不显。贤良之人隐蔽不愿为伍啊,朋党同类相近互相袒护赞誉。邪说矫饰且多曲解啊,正法弧曲而不公平。正直之士隐居躲避藏匿啊,馋言阿谀登上殿堂。放弃彭咸伏节死直的娱乐啊,毁灭巧倕的绳墨(规矩)。作箭头的竹子混杂于作照明的麻秸啊,弩机蒿草作箭去射皮革。《章句》:‘言张强弩之机,以蓬蒿之箭以射犀革之盾,必摧折而无所能入也。言使愚巧任政,必致荒乱,无所能成’。推佞:推崇奸佞。进富:进荐富者。《章句》:“言世俗之人推佞以为贤,进富以为能。” 弧:弧曲。有说‘《章句》:“弧,戾也。”即违反,违背’。不取。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彭咸之娱乐:谓以伏节死直为乐。《章句》:‘言弃彭咸清洁之行,娱乐风俗,则为贪佞也’。不取。箟簬kūnlù:竹名。细而长,无节,可为矢。箟:一作“蓖”,通“笛”,一种竹子。簬:一作“蕗”,通“簵”,一种竹子。黀zōu蒸:麻秸。古时用作燃料或照明。黀:一作“菆”,麻秸。蒸:析麻干的中干。(见《说文》)《广雅释器》:“古人造烛用之。凡用麻干葭苇竹木为烛皆曰蒸。”

驾跛驴而不鞭策啊,又什么路能走到尽头?用直针作为钓钩啊,又什么鱼可以钓得?伯牙断绝琴弦啊,(是因为)没有钟子期听琴。和氏抱着璞玉哭泣吐血啊,哪里得到优良工匠将其剖解?极:尽头。有说‘《章句》:“竟也。”’不取。伯牙:春秋时精于琴艺的人。钟子期:春秋时楚人。伯牙鼓琴的知音。《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絶弦,终身不復鼓琴,以为世无足復为鼓琴者。” 和,和氏。楚卞和往荆山,见石中有璞玉,抱献楚历王。厉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怪其诈,刖其左足。历王卒,子武王立,和又献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又怪其诈,刖其右足。武王卒,子文王立,和欲献之,恐王见害,乃抱其璞哭三日夜,泪尽继之以血。文王知之,使谓之曰:“天下刖者多,子独泣之悲,何也?”和曰:“吾非泣足也,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悲也。”王取璞,命玉人琢之,果得美玉,厚赏而归。世传和氏璧,以为至宝。

同音者相应和同歌唱啊,同类者相近似。飞鸟号啼为其群啊,麋鹿哀鸣求其友。故而扣响宫音而宫音应啊,弹奏角音则角音震动。虎咆哮而谷风至啊,龙飞举则祥云前往。《章句》:‘言飞鸟登高木,志意喜乐,则和鸣求其群,而呼其耦,鹿得美草,口甘其味,则求其友而号其侣也。以言在位之臣不思贤念旧,曾不若鸟兽也。虎,阳物也。谷风,阳气也。言虎悲啸而吟,则谷风至而应其类也。以言君修德行正,则右姓随而化也。龙,介虫,阴物也。景云,大云而有光者。云,亦阴也。言神龙将举升天, 则景云覆而扶之,辅其类也。言君好贤士则英俊往而并集也’。这些解释却也有些牵强。宫:指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角:也是五音之一。《楚辞补注》:“《庄子》云,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淮南》云,调弦者叩宫宫应,弹角角动,此同声相和者也。注:叩大宫则少宫应,弹大角则少角动。

音乐声音的相和啊,言同物类的互相感应。那方凿圆孔的不同形状啊,其情势不可以相互错位。列子隐身甘愿处于穷困啊,(是因)世界没有可寄托。众鸟都有行列位置啊,凤凰却单独翱翔无所迫近。音声:音乐声音。古人用时有区别。简单的发音叫做“声”,声的组合,成为音乐节奏的,叫做“音”。 列子:名列御寇,或称列圄寇、列圉寇(今河南郑州市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封为“冲虚真人”。

经历浊世而不得志啊,愿侧身于山洞自我寄托。想闭口不言啊,又曾经身披君王的厚德。独自忿闷居心恶毒啊,幽愁忧郁怎有尽头?念想我三年积攒的思绪啊,愿意一见(君王)陈述自己的主张。不能见及君王尽情陈说啊,世道怎能可以成为明世?身卧病而日日发愁啊,情绪低沉压抑不得扬达。众人没有可以论道啊,悲叹精神不相通。《章句》:言当世之人无可与议事君之道者,哀我精神所至而不得通於君也。言己不及贤君而骋极忠说,则时世ウ蔽,无可为明真伪也。寝,卧也。言己身被疾病,卧而愁思,自伤忠诚沈抑,而不得扬达也。

沌意:列子是老子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又早于老庄。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变成道家的祖师爷?怕是著书不够多的原因吧?

佚名

列子

赏析

尾声说:鸾鸟凰鸟孔雀凤鸟日渐远去啊,蓄养野鸭驾驰于鹅。鸡鸭充满高堂坛台啊,青蛙游于华丽的池塘。驾鹅:用鹅驾车。有说‘《补注》:“郭璞云,驾鹅,野鹅也。”’不取。堂坛:高堂坛台。《章句》:“高殿敞扬为堂,平场广坦为坛。”黾měnɡ:青蛙。

騕袅骏马奔跑掉啊,骆驼奔腾驾车。笨钝的铅刀进呈君王啊,遥远地抛弃太阿宝剑。要袅:騕袅,古之骏马。騕:良马。袅niǎo,马带缭绕缠绕。《补注》:“应劭曰,騕袅,古之骏马。赤喙玄身,日行五千里。” 橐tuó驼:骆驼。橐,口袋,指驼峰。

全部拔除黑灵芝啊,成行地种殖芋头。橘树柚树萎缩干枯啊,苦涩的李树茂盛壮观。拔寨:亦作“拔砦”。 拔起营寨,全军出发。全部拔除也。玄芝:黑芝,灵芝的一种。《章句》:“神草也。”洪兴祖补注:“《本草》:黑芝,一名玄芝。”芋荷:即芋艿Yùnǎi,简称“芋”,俗称“芋头”。因叶酷似荷叶,故名芋荷。

瓦盆登上殿堂啊,周朝礼鼎沉潜于深渊。自古皆固然啊,我又为何埋怨当今之世人!甂瓯:盆一类的瓦器。《补注》:“《方言》:自关而西,盆盎小者曰甂也。瓯,小盆也。”周鼎:《章句》:“周鼎,夏禹所做鼎也。左氏传曰:昔夏禹之有德,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是为周鼎。”

沌意:乱:有说‘这是《七谏》全篇的结尾。不是《谬谏》这篇独有的。《补注》:“古本释文《七谏》之后,《乱曰》别为一篇。《九怀》《九思》皆同。”’汉代东方朔所作《谬谏》,劝谏国君应当明辨忠奸,亲贤者,远佞臣,决不能鱼目混珠,玉石不分,祸国殃民;同时抒写了屈原怀才不遇的悲愤,诗中也表达了东方朔希冀汉武帝重用的愿望。洪兴祖《楚辞补注》:“《汉书·东方朔传》:‘亦郁邑于不登用’,故名此章为《谬谏》,若云谬语,因托屈原以讽汉主也。” 读罢《七谏》,看到这里,我倒以为这就是《谬谏》的尾声,因为这里所说全是《谬谏》中是非颠倒的谬语。这篇乱正扣住‘谬’这个主题,因此我断定它不是《七谏》的乱,而就是《谬谏》的乱。

楚辞,人说是屈原首创的这种诗歌体式。这种说法怕是不对。早在周朝,伯夷叔齐所唱《采薇歌》其诗歌形式就十分接近后来的楚辞。所以说,楚辞只是古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屈原不过是发展了它。实际上,这种诗歌形式并不仅仅是楚人的诗歌形式,只不过是由楚人屈原而名声大噪,被后人命名为‘楚辞’而已。那时,中华大地的其它国家也是唱着同样体式的诗歌,因此将这种诗歌形式仅仅命名为‘楚辞’是不准确的,这大大局限了诗歌形式的地域性质。楚辞本应该是更广泛地区的诗歌形式,而不仅仅是楚地的诗歌,那么,以老沌之意应该将其叫做什么?

这里该从‘先秦文学’这个概念讲起,先秦是指从上古到秦朝之前这段时期。但这段时期太漫长太笼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过去历史的更加了解,我以为应该更加细化诗歌的发展阶段:上古歌谣,夏商乐歌,周朝诗歌(以诗经为主),然后才是先秦或春秋战国辞歌(以楚辞为主),秦汉歌赋(乐府为主),唐朝律诗,宋代诗词,元明清词曲,现代自由体诗。因此,楚辞应该叫做先秦辞歌或春秋战国辞歌才对。这样就避免了把诗歌形式变成一个地区性诗歌,给这段时期的诗歌一个准确的定义。

这也是我读《七谏》后的‘乱’吧,乱想,乱说,乱了已有的章程,乱了已有的历史阶段,乱轰轰瞎起腻意而已。

佚名

《谬谏》   [楚辞·七谏]

               原文                          译文

 

   ”怨灵修之浩荡兮, 君王糊里糊涂使人怨恨,

  夫何执操之不固。 他的意志为何经常变更。

  悲太山之为隍兮, 大山将为池塘多么可悲,

  孰江河之可涸! 哪一条江河会枯竭水退!

  愿承闲而效志兮, 我愿趁君闲暇进献忠言,

  恐犯忌而干讳。 又怕犯忌讳把君王得罪。

  卒抚情以寂寞兮, 终于圧抑感情闭口不言,

  然怊怅而自悲。 但是心中懊恼自恨伤悲。

  玉与石其同匮兮, 美玉石块受到相同对待,

  贯鱼眼与珠玑。 鱼眼宝珠看作一样珍贵。

  驽骏杂而不分兮, 劣马骏马混杂一起不分,

  服罢牛而骖骥。 老牛驾中骏马在边跟随。

  年滔滔而自远兮, 岁月不停流逝越去越远,

  寿冉冉而愈衰。 年纪老了一天不如一天。

  心悇憛而烦冤兮, 我满腔的优愁烦闷难遣,

  蹇超摇而无冀。 前途无望心里总不安定。

  固时俗之工巧兮, 本来社会习俗善于取巧,

  灭规矩而改错。 废弃法度又把良策改变。

  却骐骥而不乘兮, 闲置那千里马不去乘驾,

  策驽骀而取路。 赶着劣马上路慢慢向前。

  当世岂无骐骥兮, 当今难道会没有千里驹,

  诚无王良之善驭。 但却没有玉良善于驾驭。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 骏马见赶车的不是好手,

  故驹跳而远去。 就要连蹦带跳远远跳走。

  不量凿而正枘兮, 不度量凿孔就削好木枘,

  恐矩矱之不同。 恐怕尺寸大小不会相同。

  不论世而高举兮, 不观察世风把美德推崇,

  恐操行之不调。 恐怕品行节操难于合众。

  弧弓弛而不张兮, 松弛的强弓还没有拉开,

  孰云知其所至。 谁能说清他有多大力量。

  无倾危之患难兮, 国家还未出现危险患难,

  焉知贤士之所死 。 怎能知道贤士为国而亡。

  俗推佞而进富兮, 世俗以佞为贤为富为良。

  节行张而不著。 良好品行难以推广发扬。

  贤良蔽而不群兮, 好人受到排挤十分孤立,

  明曹比而党誉。 谗佞结党营私互相推举。

  邪说饰而多曲兮, 装饰歪门邪道总非直理,

  正法弧而不公。 违背正当法度还是不公。

  直士隐而避匿兮, 忠直的人都已隐居避世,

  谗谀登乎明堂。 好吹好捧之徒挤进朝中。

  弃彭咸之娱乐兮, 拋弃彭咸廉洁正直行为,

  灭巧倕之绳墨。 把巧倕的绳墨废除不用。

  箟簬杂于黀蒸兮, 竹子麻湝混杂一起为烛,

  机蓬矢以射革。 用草箭射皮革还拉强弓。

  驾蹇驴而无策兮, 没有鞭子驾驭跛脚毛驴,

  又何路之能极。 哪一条道路啊能走到底?

  以直针而为钓兮, 用直的针当钓鱼的鱼钩,

  又何鱼之能得。 又能够钓得到什么大鱼。

  伯牙之绝弦兮, 伯牙所以不再拨弄琴弦,

  无钟子期而听之。 是因为失去知音钟子期。

  和抱璞而泣血兮, 卞和怀抱玉璞痛哭流血,

  安得良工而剖之。 从哪得到良匠琢出宝玉。

  同音者相和兮, 音调相同互相呼应谐和,

  同类者相似。 事务同类性质彼此相似。

  飞鸟号其群兮, 飞鸟啼叫是在召唤朋友,

  鹿鸣求其友。 麋鹿鸣叫是在呼求伴侣。

  故叩宫而宫应兮, 叩击大宫调少宫声相应,

  弹角而角动。 弹奏大角调少角音齐鸣。

  虎啸而谷风至兮, 猛虎咆啸山谷卷起大风,

  龙举而景云往。 神龙飞升上天彩云随行。

  音声之相和兮, 音与声互相对立而谐和,

  言物类之相感。 说明万物同类相互感应。

  夫方圆之异形兮, 所以方与圆的形状不同,

  势不可以相错。 难以错杂一起混同一形。

  列子隐身而穷处兮, 列子隐居避世处境穷困,

  世莫可以寄托。 因为社会不能托身寄命。

  众鸟皆有行列兮, 天上众鸟都是各自成群,

  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凤凰孤独飞翔无所依凭。

  经浊世而不得志兮, 我经历了浊世很不得志,

  愿侧身岩穴而自托。 宁愿隐居岩洞逃避浊世。

  欲阖口而无言兮, 我想对于国事闭口不言,

  尝被君之厚德。 但曾受到君王深恩厚德。

  独便悁而怀毒兮, 我独自忧愁而心怀怨恨,

  愁郁郁之焉极。 我的愁情无限何时了结。

  念三年之积思兮, 想念君王三年优思积聚,

  愿一见而陈词。 希望见君一面向他表白。

  不及君而骋说兮, 我没遇上贤君尽情直言,

  世孰可为明之。 人世黑暗又向谁去说明。

  身寝疾而日愁兮, 我身臥病整日忧愁烦闷,

  情沈抑而不扬。 感情压抑难以表达内心。

  众人莫可与论道兮, 无人可以和我谈论道理,

  悲精神之不通。 可怜我的思想君王难明。

  乱 曰

  鸾皇孔凤日以远兮, 鸾凤孔雀日益飞向远方,

  畜凫驾鹅。 墅鸭野鹅却在家中喂养。

  鸡鹜满坛兮, 呆鸡笨鸭充满殿堂庭院,

  蛙黾游乎华池。 青蛙在华丽的池中游荡。

  要袅奔之兮, 骏马要袅拼命奔走逃亡,

  腾驾橐驼。 骆驼却驾着车踟蹰道上。

  铅刀进御兮, 把锈钝的铅刀进献君主,

  遥弃太阿。 太阿利剑却被远拋一旁。

  拔寨玄芝兮, 玄芝灵草已被拔除干净,

  列树芋荷。 却将荷花山芋到处栽种。

  橘柚萎枯兮, 橘树柚树日渐枯萎凋零,

  苦李旖旎。 那苦李却格外繁茂葱茏。

  甂瓯登于明堂兮, 瓦盆陶罐陈列明亮殿堂,

  周鼎潜乎深渊。 周朝宝鼎拋进深渊水底。

  自古而固然兮, 黑白颠倒自古就是如此,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我又何必怨恨当今世风!

《七谏.谬谏》是东方朔《七谏》的第七首作品,也是最后一首。

“谬谏“顾名思义,是对自己向君王上谏言的谦虚说法。

泊客以为,《谬谏》可以分为这么四段:

第一段是从首句到“然怊怅而自悲”。这第一段说明了屈原自己“谬谏”的原因和进谏的矛盾心情。什么原因?“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君王糊里糊涂使人怨恨,他的意志为何经常变更。这里,东方朔代言屈原,已经是很直白地在指责君王了。怎么样的矛盾心情?屈原其实已经是多次进谏了,而且,相当的一定程度,屈原就是由于进谏而受到排挤和流放的。所以,“愿承闲而效志兮, 恐犯忌而干讳。我愿趁君闲暇进献忠言,又怕犯忌讳把君王得罪。因为怕再次得罪,所以屈原“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 终于圧抑感情闭口不言,但是心中懊恼自恨伤悲。嘴上说是怕再进一步得罪君王,想闭口不言,但其实本性难移,还是无所畏惧地进谏了。

第二段从“玉与石其同匮兮”到“凤独翔翔而无所薄”。此段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揭露出社会已经是黑暗不堪;二是暗示屈原自己将义无反顾沉江。前面是因;后面是果。“伤离散之交乱兮, 伤心人民离散君臣相怨。

第三段从“处玄舍之幽门兮”到“虽灭没之自乐”。第一段,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社会的乱象;抨击了朝政的种种黑暗--“俗推佞而进富兮,贤良蔽而不群兮,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世俗以佞为贤为富为良,好人受到排挤十分孤立,忠直的人都已隐居避世,好吹好捧之徒挤进朝中;指责了君王“亲小人远君子”的怪像,述说了自己(屈原以及作者东方朔自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郁闷情结。

  第四段从“经浊世而不得志兮”到“悲精神之不通”。这一段,述说了屈原(其实也有作者东方朔的影子)面对朝政之黑暗、社会之乱象,本想“愿侧身岩穴而自托宁愿隐居岩洞逃避浊世,也想“欲阖口而无言兮我想对于国事闭口不言,但终究“尝被君之厚德但曾受到君王深恩厚德,而不得不进谏。其实也是屈原坚持自己的政治抱负,对忧国忧民高尚情操的矢志不渝。但,可惜“众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无人可以和我谈论道理,可怜我的思想君王难明。这是在可怜自己的君王,但何尝又不是在可悲自己的遭遇?

       第五段也是最后一段,是从“乱曰”到末句。再一次用大量的比喻,说明一个道理,一个结论:“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黑白颠倒自古就是如此,我又何必怨恨当今世风!这句话是反讽,也是悲哀,正因为无可奈何世风日下,才使屈原感到更加悲哀!

      《七谏.谬谏》描写和抒发了屈原怀才不遇的悲愤和积极用世的强烈愿望,诗中也渗进了东方朔自己求谏汉武帝的希望和抑郁失志的悲哀。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该书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该书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包括郑伯克段于鄢齐宣王见颜斶

作者:左丘明等

编订:吴楚材、吴调侯 

成书时间: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古风泊客》第一辑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

作者:尹吉甫等

编订:孔丘 

成书时间: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

《古风泊客》第二辑

《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共十七篇。全书以其运用楚地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作者:屈原等

辑录:刘向 

成书时间:公元前26年-公元前6年

《古风泊客》第三辑
楚辞卷13.7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备注:《古风泊客》三辑介绍,已经添加超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