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嫡长子继承制弊端重重,为什么依然沿用了数千年?

 茂林之家 2020-10-24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从有据可考的尧舜禹时代,一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就是一部王位继承史,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在他们晚年都会围绕王位的继承问题发生一番必不可少的争斗,该怎样选择继承人,既能平稳的过渡,又可以称心如意,把自己满意的人安全的推上去?答案是没有,这几乎是不可能兼顾的。

嫡长子继承制弊端重重,为什么依然沿用了数千年?

在尧舜禹部落时代,历史上称之为公天下,采取的禅让制,“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禅让制很好理解,即前一代君主从下面“任意”挑选一位贤德的继承人,这个人可以是自己的儿子,也可以是联盟领导集团里的其他人,然后是为期可能长达几十年的考察,如果做出了成绩,且得到部落联盟的一致认同,那么他就可以顺利继承王位。

嫡长子继承制弊端重重,为什么依然沿用了数千年?

禅让制是一种上古的民主选举制度,又可以分为内禅和外禅,禅让给自己的同姓家族为内禅,让给外姓为外禅,尧舜禹三代都是外禅,根据史书记载,禹禅让给益,启杀死益而称王,启立刻改变了这种制度,由此开始了“父死子继”的身份继承制,建立夏朝,进入了家天下时代。启实际上完成了一次复古,在禅让制之前的三皇五帝时代,采取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

但很多时候帝王不可能只有一个儿子。由于夏朝没有历史记载,这里无法谈有没有发生过争权夺位事件,这时期禅让制明面上还是存在的,但名存实亡,变成了披着禅让制外衣的夺权,夏朝灭亡时,商汤就表演了一出“三让王位”的禅让,以证明自己得位的合理性,后来三国时期曹丕,明代的朱元璋都表演相同的戏码。

嫡长子继承制弊端重重,为什么依然沿用了数千年?

商朝早期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为主,后来逐渐被“父死子继”完全取代,和夏朝不同,商朝有时候传子,有时候弟及,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朝一共有30位帝王,有很多次传给了侄子,可见商朝并还没有完全建立系统的继承制度,只是一个大概,才会导致这种看着很乱的局面,系统的世袭制建立于周代,西周完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者。

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这里要说一下,古代三妻四妾的说法其实是错的,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只有一个,皇帝也是一样,皇后只有一个,妻的所有儿子即为嫡系血脉,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嫡长子,嫡是一种血统的天然认证,妾的所有儿子为庶出,所以,哪怕妾早一天生儿子,他也不是嫡长子,因为妻比妾高贵,子凭母贵,这是宗法制度的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弊端重重,为什么依然沿用了数千年?

这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无论你有多少个儿子,但嫡长子永远只有一个,没什么好争的,只要是嫡长子,他继承就是天然的合理合法,其它人都失去了争夺的正当理由,即所谓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是为了解决王位平稳过渡的问题,减少争权夺位的发生,所以嫡长子继承制一直为历代沿用,直到清朝灭亡而终止,持续数千年。

嫡长子继承,不仅仅是皇室,古代的大家族都沿用了这一套宗族管理制度,一个根本重要的原因在于一夫一妻多妾制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围绕着这个重要的前提进行的,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两千年封建君主集权制度,三者集合,成为大一统制度中那个重要的“一”,进入了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

嫡长子继承制弊端重重,为什么依然沿用了数千年?

这也就诞生了一个数千年解不开的死结,那就是无论下面的王公大臣,黎明百姓有多么优秀,这个国家有多么强盛繁荣,领导这个国家的君王是否合格,是否优秀,全靠天命,只要是嫡长子,哪怕是一头猪,是个智障,他也有资格继承,嫡长子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人。

这就是能解释历史上那些皇位争斗,流血事件。虽然如此,这个制度是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大部分时候都保证了王位的平稳过渡,这也是被一直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最完美的制度,依然是历朝历代的不二之选,在家天下这个模式下,可以说是相对最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