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疾而终的梦想/熊爱姣/故事夜读41/20201025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10-25

无疾而终的梦想

       终:死去。无疾而终即没有患病而死去。指人因衰老而自然死亡。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

       古人对寿命的预测很科学,可以达到120岁,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寿命,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寿终正寝,无疾而终。

      凡事长寿的老人,饭可能吃得不多,但一定吃得津津有味,爱喝粥,爱吃素,也有爱吃红烧肉的,都乐在其中。

       一个人如果总是没有胃口,那么即使是很轻微的问题,也会慢慢变得萎靡不振,人还没有死,供养的能力弱了,脾胃先“死掉”了,生命力先死掉了,看起来表面无事,内部可能已经“糠”了。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就是饥饿感,一个人还觉得饿,说明他还可以不断吸收运化食物,有养分注入身体,就还可以活得越来越好。

        人在七十岁以后就进入了真正的老年期。特别要注重养生。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提出人一生“养、治、保、延”的摄生思想。

       1.养生贯穿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寿限,因此,养生必须贯穿人生的自始至终。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开始衰退。故刘完素指出:“其治之之道顺神养精,调腑和脏,行内恤外护”,旨在内养精、气、神,外避六淫之邪,保其正气,济其衰弱。对于高龄之人,可视其阴阳气血之虚实,有针对性地采取保健措施。

      刘完素指出:“其治之之道,餐精华,处奥庭,燮理阴阳(xiè lǐ yīn yáng),周流和气,宜延年之药,以全其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根据高年的生理特点,适当锻炼,辅以药养和食养,有益于延年益寿。古人的这种整体养生观念比较符合现代对人体生命和养生的认识。

        2.练功贵在精专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合理选择。选定之后,就要专一、精练,切忌见异思迁,朝秦暮楚。

        因为每一种功法都有自身的规律,专一精练能强化生命运动的节律,提高生命运动的有序化程度。如果同时练几种功法,对每一种功法都学不深远,则起不到健身作用,而且各种功法的规律不完全相同,互有干扰,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有序化,身体健康水平不可能提高。

       3.养生重在生活化 提倡养生生活化,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把养生方法溶化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作、息、坐、卧、衣、食、住、行等等,必须符合人体生理特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水以日流而不腐,枢以日转而不蠹(du),月以日行而不昏,人以日动而不病。

       书法绘画,修身养性。或细纤如线似流水行云;或刚劲如铁似峭壁苍松。龙飞凤舞,鱼游蛇行。运笔之时,凝神静气,百念均止,万虑皆息。头正肩松,身直臂舒,足安腿弓,意力并用。隐隐之间一股暖流,通过肺腑,贯穿全身,类似坐禅,又似练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养身要动,养心要静,二者兼之, 健身养性。 

       老人贵在有童心。老人贵在有乐意,怡然自乐,悠然自愉。忘老则老不至,寻乐则乐常居。

     养生五要素: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平静的心态,适当的运动,良好的习惯。

      养生是人类之需,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养生,只要把养生保健的观念深深扎根生活之中,掌握健身方法,就可做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提高健康水平。无疾而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