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核员工的绝招—公平公正,不煮“大锅饭”

 全优绩效 2020-10-25

建立完善的个人考核机制

关于绩效考核机制,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有个农夫养了很多猫,在他的吩咐下,猫都到屋里去抓老鼠。几只猫看到一只老鼠后,纷纷冲上去,老鼠见势不妙,仓皇而逃,在屋里来回奔突之后,终于逃出了猫爪。主人见猫一只老鼠都没抓到,就讥笑道:“你们真没用,居然连一只老鼠都抓不到。”猫回答说:“我们抓不到老鼠至多被你饿一顿、打一顿,可老鼠如果跑不掉就丢掉了性命,因此,我们和老鼠的动力是不一样的。”

这个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就是管理者们在日常的绩效考核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什么员工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呢?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者并没有给员工动心的奖励条件,或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有失公平,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受挫。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不会全力以赴地对待工作。

曾有一位企业老板问另一位老板:“为什么你们的促销员、业务员和区域经理一个个都是拼命三郎,而我们的员工个个都像寺庙里的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位老板回答说:“因为我们的员工只要努力工作,创造了业绩,他们一辈子的饭菜都解决了,而且很丰盛;而你们的员工再怎么卖力,也只能得到一顿丰盛的饭菜。”这位老板的话一语道破了绩效考核的意义:那就是没有激励,就没有业绩,没有令人动心的激励,就不会有拼命工作的员工。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对猫没有足够的激励,于是农夫宣布:凡是可以抓到1只猫,就可以得到10条小鱼,抓不到老鼠的就没有鱼吃。刚开始,猫纷纷努力捕老鼠,也得到了不少鱼,因为没有哪只猫想饿肚子。在这种情况下,农夫也轻松了很多,再也不用担心猫抓不到老鼠,粮食被老鼠吃掉。

农夫所采用的这种绩效考核机制,目前已被众多的企业所采用。浙江的很多中小型企业,就是靠着这种绩效考核机制迅速起步的。企业在一定时期为员工提供产品,规定最低的零售价,员工卖出多少,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差价全部归个人。这就是曾经被浙江的企业普遍采用的“销售承包制”。靠着这种最原始的绩效考核机制,浙江的产品销到了全国各地,也造就了大大小小的浙江老板。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奖励就要奖得令员工喜出望外,罚就要罚得让员工胆战心惊熊老师个人号(inte6198110)。正是这种最简单、最原始的绩效考核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企业的成长。

一段时间后,农夫发现问题了:猫虽然能捕到老鼠,但老鼠的个头大小不一样,有些猫在追捕老鼠时专挑小老鼠,因为小老鼠跑得慢,比较容易捕获,而大老鼠经验丰富,跑得快,很难抓捕。农夫发现了蹊跷之后,决定改革绩效考核机制,按照猫捕获的老鼠的重量来进行奖励。很快,这一招也起到了作用。

这种绩效考核制度可以防止员工在创造业绩时偷奸耍滑、偷工减料,尤其是针对某些按件取酬的企业,运用这种绩效考核机制可以防止员工为了增加工作量,而忽视产品质量。不过,这种激励机制与前一种按件取酬的激励机制各有优缺点,两者没有完全的好坏之分。例如,对于销售产品按件取酬来说,前一种激励机制就更加公平合理。

当然,无论怎样的激励机制,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身为企业管理者,要做的就是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尽量让绩效考核的机制趋向于完美。在完善考核机制时,管理者应遵循几个原则:

一个绩效考核制度好与不好,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公平性。如果一个绩效考核机制让员工感到不公平,那么这个考核机制的激励性就大打折扣了。因为不公平最容易使员工产生抱怨和消极的情绪。公平性包括三点,一是本公司的工资水平与同行的水平是否相当;二是企业中同类员工的工资水平是否相当;三是员工的工资与其对企业的贡献是否相当。如果员工对这三个点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考核机制的公平性也就建立起来了。

激励是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绩效考核的意义所在。在企业里,管理者可以在内部各类、各级职工的工资水准上,适当地拉开一定的差距,体现出按贡献奖励的考核原则。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大锅饭”的分配弊病,防止员工懒惰、偷奸耍滑。适当的压力不仅不会让员工感到疲惫,反而能激起员工内心深处的竞争欲望。因此,完善的考核机制通常应具备竞争性,这样企业内部才会形成一股积极争上游的风气。

总而言之,无论你们的考核机制是怎样的,作为管理者,你都要经常对照考核制度,思考它是否满足公平性、激励性和竞争性这三个原则,只有不断地自省和完善考核机制,才能让员工变得越来越出色,让企业的绩效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