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辟多元化的“晋升”渠道

 商坛论衡 2020-10-25

                             开辟多元化的“晋升”渠道

                             激励博弈三十六计之三十一

     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职位晋升对职员无疑是一种激励,但是按照“彼得原理”,这种激励的滥用将使得“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不仅如此,晋升如果只有职位的升迁这一条道时,职员之间还会产生紧张的竞争关系。因为在层次组织倒金字塔的结构中,往上的路越走越窄。多人共争一个职位时必然带来彼此之间的博弈博弈,而且每一个相关职员还要和晋升他的组织、管理者进行博弈。尤其当职员的职位晋升到与管理者接近时,这种激励博弈可能威胁到管理者自己的地位,这当然是管理者所不愿意看到的,管理员往往会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管理者的防范会抑制职员的积极性,而职员的惰性反过来将影响管理者的职业发展前景。这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说明:有一位农夫从很远的地方买到了优质的玉米种,撒在地里,精心耕作呵护,终于获得了丰收,日子过的宽裕了许多。村民们都很羡慕他,纷纷过来讨种子。可是这位农夫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断然拒绝分销种子。到了第二年,玉米收成有所减少,农夫更加珍惜种子,可是到了第三年,收成减少更加明显。农夫坐不住了,进城找专家咨询,专家考证一番后跟他说,玉米种子是优质的不假,可是你家的优质玉米接受的却是邻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

    企业也是一个共生的系统,在职场竞争中单纯的相互设防不行,那么只有采用多元晋升的方式才能走出“彼得原理”中的困境。所谓多元晋升,就是要摆脱官本位的思维惯性,只走行政管理职位的提升这一条道,开拓多种晋升途径。例如采取业绩等级制、年功制、技术职级制,还有宽带工资制等等。选择那一条途径实行晋升激励,要因人而异,根据职员的秉性和特长因势利导,使得“龙归大海虎归山”,各就各位。晋升的渠道分流之后,下属既可以沿垂直的组织等级阶梯向上发展,也可以在平行的相关职位上发展,还可以通过进入“专家组”,作为“核心分子”来发展。

    反过来说,有的员工想成为技术专家;有的员工想到本公司的其他部门工作;有的员工想发展与现有工作岗位相关的技能,不必拿官本位削足适履。例如有一个企业员工是车间的技术能手,十几年来通过技术革新为国家节省资金几百万元,被评为全国劳模,管理层认为应当重用他,就把他破格晋升为公司副总经理。可是,他既不谙熟公司业务,又缺乏领导能力,员工向他请示工作时他总是这么几句话:“你们看着办吧”、“请示某某领导再说”。这样的批示使下面很难办,他自己也感到别扭,苦恼于有劲使不出来。后来他要求重操旧业,被批准后仍然干得有声有色,又有多项发明申请为国家专利。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在人们有多元价值追求的情况下,大可不必用行政管理职位的晋升强人所难。

    多元晋升是对晋升激励博弈的一种回应,但是它并不能保证可以完全消除其间的激励博弈。因为当管理者开通了多元晋升的途径后,在多元并存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晋升途径之间似乎还有一个英雄排座次的问题。比如,在不同晋升途径中可比等级的物质待遇孰高孰低,管理者自己对哪一个晋升途径看得更重等等。为了避免这种激励博弈的漫延,管理者应当坚持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分亲疏。除了使不同途径的晋升都能在薪酬待遇上有所增长,彼此大体均衡之外,更重要的是不以自己的亲疏为标准安排职员走哪一条晋升途径,不能厚此薄彼。尤其要防止自己以及自己的亲属、身边的人在不同的晋升途径间窜来窜去,看哪一个晋升途径对自己有利时就赶哪一趟车,以免给其他职员的激励博弈留下借口。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晋升途径间产生一种良好的竞合关系。

    由此可见,实行多元晋升的激励绝不是权宜之计,无论对于企业和个人,都是一种“战略”性的安排。员工聘用由计划经济下的“铁饭碗”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相对自由流动,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是员工与企业仅凭一纸劳动合同,难以维系双方的深度信任。目前员工跳槽之风愈演命愈烈,企业互挖人才墙角现象愈来愈多,管理者如果置员工在企业的发展生涯而不顾,员工也就会视个人的短期利益为重,一旦个人期望达不到,便会弃之而去。疏通了多元的晋升渠道之后,便有助于类似问题的解决。因为有了顺畅的晋升渠道,人们就可以有较长时间的安排,甚至可以“托付终身”。虽然我们不能再像“铁饭碗”那样强调终身雇佣,但针对企业目前存在的员工激励缺陷,如何去疏通劳资双方均能接受的成长晋升渠道,确是企业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美国西南航空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公司之一,他们在员工的成长中坚持做到“永远不解雇员工”,这绝不是管理者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出于一种战略性的思考,且为培养和保持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当然,要想使多元晋升的激励发挥实际作用,就不能搞形式主义,用廉价的虚衔糊弄人,而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匹配”。这不仅是指每一渠道的晋升都应当慎重对待,而且是指实施晋升激励后要鼓励职员以更大的积极性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参与管理,形成一种共进互补的管理环境,像惠普公司的“博士+汽车库=公司”的模式那样。所谓“博士+汽车库=公司”是指公司尊重每一个员工的独立发展途径,大家都是惠普某一方面的“博士”;惠普创业之初是在一个“汽车库”的环境内,几个人同心协力、融洽合作,因而“汽车库”成了他们相互合作的象征。而在“汽车库”式的环境中,每一个“博士”都能充分释放能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过多元晋升激励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商坛论衡》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