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参照系生生不息

 商坛论衡 2020-10-25

第二节:思维参照系生生不息 

易经》思路坐标:揭秘与今用之四

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毫无疑问,将“河图”、“洛书”理解为方位图更符合人类文明起源的规律,因为人类文明就是从自己对环境的把握开始的。研究表明,《易经》中所努力阐发的道理,就是根据对天文地理的观察得到的可重复、可传递的知识。正如《易传》所言:“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当然,作为当时的精英,那些专门从事占卜的“卜人”、“筮者”或者氏族统领,当他们总结经验,力图对社会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复杂现象作出解释和说明,也会吸收当时自然科学上的天文历算的成就,以增加其可信度与权威性。

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于20058月被遴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其图案神秘和精致,展示了古人的智慧魅力:旋转的火球是太阳神,围绕着它的四只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四个使者,并寓意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如图八所示)。这同时也表明,古人的智慧已经体现出对坐标的把握,并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图八)

这样一来,方位坐标作为“易后之易”,就被赋予了思维的使命;方位坐标就变成了思维坐标:东西南北在先天八卦图中为离坎乾坤,在后天八卦图中为震兑离坎。在两者那里,特定的方位所指就变成了代表不特定内容的概念,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比如天以乾卦作代表,地就以坤卦作代表;太阳以离卦作代表,月亮就以坎卦作代表;震卦代表了雷电,艮卦代表了高山;巽卦代表了气流、空气,兑卦代表了海洋、江河等等。其实,离、坎、乾、坤等八卦所代表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其“形式化”的意义我们将在下面的章节里继续讨论。

不难看出,方位坐标与思维坐标之间是同构对应的。从方位坐标到思维坐标,反映的是思维与实践的互动关系。思维坐标既是世界本质的简化形式,又是思维活动自身生生不息的基因。

接下来的需要强调的是,形式可以“脱离”内容而存在。这种“脱离”指的是可以不与特定的内容捆绑,因而可以与不同的内容对应。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空间坐标,河图洛书有不同的标注,古人与今人有不同的用法,以及类似情况屡见不鲜的原因。只不过这种“脱离”在古人那里没有完成,使得思维坐标像婴儿的脐带没有被剪断一样,始终与《易经》这个母体连在一齐。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剪断“脐带”,使之独立发育起来。

既然称之为思维坐标,那么它就有来自于方位又不同于方位的内在规定性,我们可以将思维坐标视为不同思路的对接,即由不同思路构成的思路体系,构成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思路的集合。

简单说来,思路就是思维的路子,是对某一事物某一方面的变化在头脑中的连续反应,是对方位坐标进行思维规律研究的特有表述。比如寒的变化、暑的变化等等,都可以形成一种思路。所谓鼓之以雷霆之“鼓”、润之以风雨之“润”、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等等八卦中的方位概念,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不同的思路。只不过这需要一个整体转化的过程,比如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彼此在整体上对应。

一般说来,八卦中的每一卦都可以形成一条思路;将它们联系起来看,那就说明人的思维往往可以由不同的思路所构成。不同思路的交点就是我们思考的焦点,比如在五行说那里,方位的中点就成了“土”。思路的交点犹如我们思考问题的立足点,不同思路的展开则是其“辐射”。我们的思考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就是要由此把问题展开。

这同时说明,不同的思路之间有一种交互关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祥龙先生将其称之为“互补对生的时中结构”。《论语·子罕篇》描述孔子思维的张力就是“叩其两端而竭焉。”这里的两端不仅仅是指正负两级,而且可以是指对立相交的两翼。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就可以说,《易经》不仅为当时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认识并且把握世界的现成模式,而且从文化继承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

所谓现成模式指的是特定的八卦系统,而思维方式指的是隐含在八卦系统之后的、可以忽略八卦内容的形式,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思维坐标或者思维参照系。前者虽然拿过来就可以用,但容易导致僵化;后者则需要加以灵活运用,正因为如此,才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当人类文明发展到某一转折点,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当代人的意识往往起着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当我们接受一种知识时,思维方式可以被忽略;但是在强调创新时,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就会凸显出来。在强调思维方式的今天,透过《易经》的内容将其坐标形式凸现出来,绝非多余。而这种凸现,也丝毫不显迂腐。因为我们不难发现,当代科学界提出的新思维,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同《周易》系统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存在着某种共同点。

这个思维方式或者思维坐标的特点,古人已经有了一定的总结,即简易、变易、不易。

1、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被人类的智慧所掌握,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此言其易简之法则也。将思维坐标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就相对简单: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都可以用坐标上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形成一种知识方阵。从这个意义上讲,《易经》当为容易学习的经典,而非一本“难”经。

2、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而思维坐标既可以包容这种变易,又有助于把握这种变易。古代中国的思维方式意图在于理解永远流变的、不确定的、不可完成的存在状态。易经、老子和孔子,都非常重视永远在途中的“存在状态”。

3、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不变的东西,比如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而思维坐标则可以保持这种平衡,即保持知识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以及不同知识结构的共同性。

这三者的结合,则是东方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同时也体现出东方文化的逻辑特点。

有人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属于直觉主义、经验主义的类型,不讲逻辑。这与其归罪于《易经》,不如说是出于对《周易》系统的误解。

杨振宁教授认为《周易》所代表的思维方式阻碍了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启蒙,这实际上是他表示的的一种担心:实用主义可能促进科学,也可能使科学倒退。但是如果把这种担心当做结论,那就成了偏见。

中国文化的逻辑特点既与象形文字有关,也与思维坐标有关。任何一条思路的一端,用一个概念乃至一个汉字表示就可以了,叫做“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的白话文要凑好几个方块字才能表达出来一个意思或思想,但古代文字就不同,一个方块字就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很多的观念,很多的思想。其具体所指,需要在一定语境次序中决定这个词的词性和含义,而不是脱离了语境去抽象地分析某个词。比如鼓之以雷霆之“鼓”,不是简单的打鼓;从思路的拓展而言,鼓可以代表所有膨胀之类。在医院里看到一个病人肚子大大的,中医叫它水鼓胀,背后是肝的毛病。肝发炎肚子就会大(其它肠胃有毛病,肚子也会大),旧的病名是水鼓胀。“鼓”字还被用来代表一种动态,比如形容雷电的动能变化,鼓之以雷霆等等。在物理世界生命领域中,“鼓”可以代表一切生命的动能,任何特定的冲动、膨胀、生长的趋势等等。

当然,如果认为逻辑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那么,就会觉得中国没有逻辑。可是,中国人几千年说话都是颠三倒四的吗?当然不是!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1923年提出来的语境这一概念表明,句子的潜在信息的两个主要来源则是句子的上下文和背景知识,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根据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前提或背景情况而省略一些成分,以达到语言简明、经济的目的。这些,都是一定的思维坐标存在的证明,也是由彼此认可的思维坐标所决定的。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当然有中国自己的逻辑,只是此前我们没有挖掘出来,或者说西方人没有认识到,根本不是不讲逻辑。《易经》从环境方位到语境方位或者思维参照系的转换,提供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坐标逻辑。

 《商坛论衡》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链接http:///j4u3f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